街霸角色:审美活动中自由的含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7 00:06:14
清展开说一下

自由是人类的本质需要和永恒目的。美感和美产生于人在审美活动中自由地存在和达到自由的境界。这一认识在席勒、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萨特、在中国古代美学中都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过论述。然而,人怎样才能成为自由地存在,达到自由地境界,实践美学对这一问题地解决功不可没。
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段话揭示了人的本质——自由。
实践活动使人走出了自然的限定,也走出人自身的混沌状态,这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具有实现自身目的的意志自由,不断扩大和加深对世界认识的认识自由,改造和征服世界的行动自由。
人能随时随地地将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说明实践活动是一种自觉的、合目的的活动,具有主体性、精神性和求善性;而且人能够运用任何物种的尺度进行生产,说明实践活动是自由的、合规律性的活动,具有对象性、物质性、求真性。也就是说,实践是以人为目的的活动,是内在尺度和物种尺度的统一,主体和对象的统一,合目的和合规律的统一,精神和物质的统一。求善和求真统一的自由活动。通过实践人才能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
超越美学,生命美学诘难实践美学的重要理由是:实践具有理性的品质,是有限的、功利的、群体性的活动,而审美活动则是感性的、无限的、非功利的、个体的活动,实际上,实践体现了前者和后者的统一,在二者的统一中走向了自由。
实践活动确实具有理性品质,因为最早的实践活动就是使用、制造工具,这体现着工具理性的特征;实践活动具有主体自觉性,是对必然的认识、掌握和运用;“人的本质力对象化”也是一种理性抽象。但是由此而推导出实践活动不能包含审美活动这一结论是既不符合逻辑又不符合事实的。首先,“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精神产生也是这样”。\[10\](P18-19)实践活动是在理性指导下的感性活动,人通过自己的全部感觉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审美活动作为一种感性活动同样也有着理性因素,如审美观念、审美理解等。其次,具有理性品质的对称、平衡、明晰、秩序、组合等形式因,也是引起主体美感的特质,更何况,中国古代就有“理趣”这一审美范畴。
具体的实践活动确实是有限的、片面的,但具体的审美活动也是有限的、片面的。而从宏观的角度看,实践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上升的活动,指向了无限和全面,是有限和无限、片面和全面的统一。
实践活动作为合目性的活动有功利性,这种从人的需求出发达到目的的满足的活动,正体现了人的自由。从功利出发而超越功利,体现了功利性和超功利性的统一。审美活动是对人的审美需求的满足,这同样也是功利性的,任何审美理想、审美趣味都潜藏着民族的时代的、阶级的、甚至个人的价值认同。
“正是在改造对象的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实践使人形成了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成为了属人的人的标志和归属,使个体和群体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审美活动是一种个性的活动,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作为个体的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是历史实践过程中积淀的产物。荣格的“原型”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证明了审美活动的群体性质。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实践活动具有自由的品格。人的自由本质的形成正是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人才能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成为自由的存在,达到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