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手游时装颜色:请问四首古诗的背景资料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0 11:48:42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蜂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便插茱萸少一人.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绝句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全诗语言清丽,气象开阔。开始点明送别地点,是在同游的胜地相互分手的。继而点明朋友是在春光明媚的时节里顺江东下去扬州。末尾两句是诗人在送走朋友后,还长久伫立江边凝望,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意。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蜂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便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嘉定二年(1209)年底(按公历算已是次年元月),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留下了一首《示儿》诗。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

  绝句-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①每逢佳节倍思亲。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
【注释】
①异乡:他乡。 为:做。 异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亲:加倍思念亲人。
③遥知:这里是在遥远的地方想象着的意思。 登高:古代风俗,重阳
节要登高,饮菊花酒。
④茱萸(zhūy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认为九月九日登高时佩带茱
萸,可以避邪。
【解析】
这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当时作者才十七岁,一个人客居在外,重阳佳
节时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诗的大意说: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
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诗本来是写自己想念兄弟的,可是并不直说自己如何想,偏说想象着兄弟们登高都在想念他。这就加深了诗的感情,读来更加感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绝句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当时作者王维才十七岁,一个人客居在外,重阳佳节时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诗的大意说: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诗本来是写自己想念兄弟的,可是并不直说自己如何想,偏说想象着兄弟们登高都在想念他。这就加深了诗的感情,读来更加感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示儿〉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陆游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夏日绝句〉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词语解释】

【诗文赏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①每逢佳节倍思亲。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
【注释】
①异乡:他乡。 为:做。 异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亲:加倍思念亲人。
③遥知:这里是在遥远的地方想象着的意思。 登高:古代风俗,重阳
节要登高,饮菊花酒。
④茱萸(zhūy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认为九月九日登高时佩带茱
萸,可以避邪。
【解析】
这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当时作者才十七岁,一个人客居在外,重阳佳
节时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诗的大意说: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
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诗本来是写自己想念兄弟的,可是并不直说自己如何想,偏说想象着兄弟们登高都在想念他。这就加深了诗的感情,读来更加感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示 儿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空祭无忘告乃翁。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词语解释】

【诗文赏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①每逢佳节倍思亲。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
【注释】
①异乡:他乡。 为:做。 异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亲:加倍思念亲人。
③遥知:这里是在遥远的地方想象着的意思。 登高:古代风俗,重阳
节要登高,饮菊花酒。
④茱萸(zhūy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认为九月九日登高时佩带茱
萸,可以避邪。
【解析】
这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当时作者才十七岁,一个人客居在外,重阳佳
节时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诗的大意说: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
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诗本来是写自己想念兄弟的,可是并不直说自己如何想,偏说想象着兄弟们登高都在想念他。这就加深了诗的感情,读来更加感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示 儿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空祭无忘告乃翁。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惟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