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入公益团体组织:红军中的著名领袖有哪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01:23:03
请多提供些有关长征的资料````

太麻烦了
我觉的红军最著名将领的还是陈毅,当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将领转移时,只有陈毅自己留在南方,转移还有希望,但留下来无疑就意味着随时有可能死亡.这种勇气有谁不敬佩.

红军中的著名领袖有:毛泽东,邓小平,朱德,彭德怀,叶挺,...

红军长征大事记:1934年10月7日朱德向各军团分别发出秘密转移电,当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秘密地脱离战场,分别向雩都(今于都)、瑞金、古龙岗、古城(今指长汀县古城镇)地区集结。

红军长征大事记(一)

中央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举行了南昌起义。接着,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会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彭公达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起义部队进攻长沙受挫后,在毛泽东等领导下,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转战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合,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部队约万余人。七月,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成立第五军。十二月,第五军向井冈山转移,与第四军会合。一九二九年一月,两军前委决定,第四军出击赣南,在外线实施机动作战,第五军保卫井冈山根据地。四月,两军在瑞金会合后,第五军返回湘赣边界坚持斗争。十二月,中共第四军第九次代表会召开,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一九三○年六月,第四军与赣西南的第六军和闽西的第十二军组成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全军团两万余人。与此同时,第五军与第八军(由第五军五纵队和鄂东南地方武装合编)和第十六军(湘鄂赣边独立师和一部分游击队合编)组成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全军团共一万余人。八月,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会合,两军团召开党的前敌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共第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朱德任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方面军总政治委员、总前委书记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第一方面军辖第一、第三军团,约三万余人。十二月底到次年一月初,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五天之内连打两个胜仗,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歼敌一个半师,胜利粉碎了敌人第一次反“围剿”。此后,赣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一九三一年五月,中央红军在十五天内,由西向东横扫七百里,五战五胜,歼敌三万多人,缴枪两万多支,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同年八、九月,又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敌人第三次“围剿”。十一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当选为副主席。同时,撤销红一方面军总部,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十二月,赵博生、董振堂等领导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多人在宁都起义,成立红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一九三二年六月,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朱德兼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一九三三年春,中央红军在周恩来、朱德领导下,歼敌三个师,俘敌师长李明、陈时骥以下万余人,粉碎了敌人第四次“围剿”。五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组成并兼第一方面军总部,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兼方面军政治委员。十月,中革军委组建第七军团和第九军团。一九三四年一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兼第一方面军总部合并于中革军委,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九月,中革军委组建第八军团。

一九三三年九月下旬,国民党反动政府又集中百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五十万。敌人分四路进攻,北路顾祝同,西路何键,东路蒋鼎文,南路陈济棠。敌人首先占领黎川。中央红军由福建将乐、顺昌北上,与敌遭遇,歼敌三个团。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秦邦宪)和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以此为据,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在进攻敌人扼守的硝石、资溪桥、浒湾遭到失利后,“左”倾机会主义者又被敌人优势兵力和堡垒政策所吓倒,转而采取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不敢主动地诱敌深入,使红军陷于被动。在福建事变中,博古、李德拒绝毛泽东等关于红军转入外线作战的正确主张,实行了“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的“左”倾政策,丧失了打破“围剿”的良机。敌人进攻广昌时,博古、李德实行以集中对集中、以堡垒对堡垒的阵地战,使红军遭受很大损失。广昌失守后,在敌人新的进攻面前,又错误地实行分兵把口、全线抵御,使红军和根据地继续受挫。到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在根据地内粉碎“围剿”的希望完全丧失,从而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一九三四年

五月

广昌战役失败后,临时中央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全线抵御敌人的进攻,同时,开始考虑保存有生力量的问题。

六月

下旬 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指示“动员新的武装力量,这在中区并未枯竭,”“甚至说到对苏区主力红军退出的事情,这唯一的只是为了保存活的力量,以免遭受敌人可能的打击。”关于斗争的前途,“首先是趋于保存活的力量及在新的条件下来巩固和扩大自己”。

七月

上旬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在政治上宣传抗日主张,在军事上威胁敌人的后方,以减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压力,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创造条件,“决定派红七军团长期的到福建、浙江去行动”。命令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一步到闽江地域,第二步到杭江铁路兰溪地域,第三步在浙江、皖南创建根据地。中央指定曾洪易(后叛变)为中央代表,与寻淮洲、乐少华领导抗日先遣队工作。七月七日,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进军福建。

23日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游击战争及创建新的根据地,并与红三军取得联系。中央指定任弼时、肖克、王震组成军政委员会,任命任弼时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和中央代表,领导红六军团行动。

29日 中央中共给鄂豫皖省委发出训令,“中央与军委认为前次的训令仍然是有效的”,“在情况严重不能继续在指定地区活动时”,“可深入河南”。同时,“要广泛宣传北上抗日”。

八月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制定《八、九、十三个月战略计划》,提出战略转移问题,“而且开始了退出苏区的直接准备”,但同时又提出,“用一切力量继续捍卫中区来求得战役上大的胜利”。在战略转变关头,还继续同敌人拼消耗,使红军遭受严重的损失。

7日 与此同时,红六军团继五日以一部兵力攻占敌人封锁线上的据点衙前后,全军团两个师和红军学校共九千七百余人,由遂川县的横石、新江口地域出发,在地方独立团的配合下,从湘军和粤军的接合部衙前至五斗江间一举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接着又连续通过了敌人数道封锁线,于十一日进到湖南桂东以南的寨前。

12日 全军团在寨前召开誓师大会,宣布红六军团领导机关成立,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并进一步作了战斗动员。

中旬 鉴于敌人西路军总司令何键以约五个师的兵力和大批民团进行围追堵截的严重情况,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决定放弃在桂东停留的计划,乘敌围攻部署尚未就绪和湘江防御比较薄弱之机,迅速西进,抢渡湘江,进至新化、溆浦地区。红六军团于十二日从寨前出发,经资兴、郴县、桂阳等县境西进,二十日占领了新田县城。

下旬 当红六军团于二十三日到达零陵以北蔡家埠以东的湘江右岸,准备西渡湘江时,敌人九个团已到达东安、零陵、祁阳一线,封锁了湘江。围追之敌亦相距不远。红六军团遂放弃在零陵地区抢渡湘江的计划,迅速向东转移,进至阳明山区,依托有利地形,打击追敌,建立新的根据地,求得暂时立足。二十五日,红六军团进到阳明山地区后,才发现当地民贫地瘠,区域狭小,不便于建立根据地,于是采取兜圈子的战法,摆脱敌人,离开阳明山区,相机抢渡湘江。二十六日,红六军团进至白果市,发现敌人迫近,便立即出发,先向东进,绕过敌人,然后急转南下,于二十九日到达嘉禾附近。敌人尾追而来,红六军团又转而向西,兼程前进,于三十一日在道县以南徒涉沱水,经湘桂两省边境的永安关进入广西。

九月

3日 红六军团于九月一日进至广西灌阳东北地区后,敌人判断红军必经全县西北的黄沙河西渡湘江,于是急忙部署兵力,企图于黄沙河地区进行围歼。红六军团发现敌人的企图后,决定在全县以北的界首地区乘虚渡过湘江。军团在灌阳县的文村一线展开,占领有利地形,将尾追之桂敌第十九师和湘敌第十六师共八个团击溃。

4日 上午,红六军团在界首地区顺利地渡过了湘江,向西延地区前进,以步、机枪火力击落敌机一架,于五日进占西延县城。

8日 红六军团在西延县的车田接到了中革军委的补充训令:“在目前情况下,红六军团在新化、溆浦之间山地建立根据地是不利的,依地理条件及敌人部署,目前红六军团最可靠的地域即是在城步、绥宁、武冈山地。红六军团至少要于九月二十日以前保持这一地区,力求在这一地区内消灭敌人一旅以下的单个部队,并发展苏维埃和游击运动”。尔后,再沿湘黔边境转移到凤凰、乾城、永绥地域建立根据地。这一训令虽未提及中央红军准备突围之事,但目的是以红六军团的积极行动,吸引与调动大量敌人,直接配合即将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的行动。

9日 红六军团根据中革军委指示和湘桂两省敌军集结重兵企图围歼我军于城步地区的情况,由西延地区西进,求得在城步、武冈、绥宁地区暂时立足。十一日进至城步以西的丹江口地区,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接着,继续西进,准备在绥宁地区打击湘敌,但未能得手。这时,湘桂两省敌人主力已到达绥宁、靖县地区,企图阻止红军前进。为争取主动,红六军团遂改变计划,转兵向南,于十七日乘虚袭占通道城,打乱了敌人的围攻部署。

10日 《红星报》发表文章,号召苏区人民做二十万双草鞋送前方,并要求在十月十日全部完成。

19日 当红六军团于十八日进至靖县新厂等地时,湘敌补充第二总队两个团由靖县以南追来,并于十九日拂晓分路抢占新厂东北的岩崖山,企图袭击红军。鉴于该敌孤军突出,且兵力不大,红六军团迅速抢占有利地形,迂回、侧击敌人,经激烈战斗,歼敌五百余人,缴枪三百余支,予敌以歼灭性打击。

20日 红六军团由平茶进至贵州清水江以南的黎平地区。该地属苗族、侗族聚居区。苗、侗族人民由于长期受反动政府和军队的歧视、压迫,同汉人矛盾很深。红军初至,他们误认为是反动军队,手执刀矛弓弩,扼山守寨,持敌对态度。为了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争取苗、侗族人民的支援,红六军团广大指战员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并积极团结争取土司头人。红军每到一地都露宿野地,不进民房,不违禁忌,还免费为群众治病。经过几天的工作,迅速消除了隔阂,取得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当红军北渡清水江时,苗、侗族人民主动协助勘察渡口,收集船只,绑扎木筏,架设浮桥。

在苗族、侗族人民的支援下,红六军团于二十三日分由锦屏县的瑶光及清江县的南孟两地渡过清水江。接着又渡过?潕水,拟向铜仁、江口方向前进,同位于思南、印江附近的红三军取得联系。此时,湘、桂两省敌军主力已抢先赶到?潕水以北地区,企图阻止红军北上。红六军团遂于二十五日撤至?潕南岸,准备西进黄平绕过?潕水,寻隙渡过?潕阳河,再向铜仁、江口方向前进。

26日 红六军团在清江地区遭湘敌补充第一总队和桂敌第二十四师的伏击,经英勇战斗,将其击退。战后,将第五十四团建制撤销,部队分别编入第五十二团和第五十三团。接着,红六军团经镇远县的梁上和台拱县的施洞口西进,三十日到达黄平县的瓮谷垅地区。这时,湘桂黔三省敌军集结十八个团的兵力,企图围歼红军于镇远以南,?潕阳河、清水江之间地区。

29日 张闻天在《红色中华》发表社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指出,“马克思主义无条件的不抛弃任何一种斗争的方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的斗争方式”。暗示战略思想和斗争方式将有新的变化。

红军长征大事记(二)

一九三四年

十月

1日 为了迅速摆脱敌人,红六军团于施秉、黄平间抢渡大沙河,一举突破黔敌防线,于二日乘虚袭占老黄平。四日进到瓮安县的猴场。

这时,红六军团接到中革军委关于“桂敌现向南开动。红二军团(即红三军)已占印江。六军团应迅速向印江前进,无论如何,不得再向西移”的命令。遂于五日从猴场向东北前进,准备经石阡附近东进江口地区。

7日 红六军团在石阡西南的甘溪街,同桂敌第十九师遭遇,经激烈战斗,红军被截为两段,主力被迫向东南转移。此时,红军处于敌人二十四个团的封锁包围之中,情况十分严重。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利用当地山高林密的自然条件,在石阡、施秉、余庆之间地区,实施机动作战,同强敌进行周旋。这一地区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特资匮乏。红军人生地疏,没有地图,没有向导,有时缺粮断炊,行动极其困难。在强敌围追下,第五十团和第五十二团相继被敌人截断,受到了严重损失。红六军团广大指战员在这种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发扬了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打不垮,拖不烂,于十七日击退湘军独立第三十二旅的堵截,突出重围,十九日在石阡县境又击退了湘军和黔军共两个团的堵截,越过石阡、江口大道。

与此同时,10月上旬中革军委派潘汉年、何长工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的代表谈判,谋求粤军“让出我军西进道路”。谈判取得粤国“某种允诺”。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人博古、李德等,不经中央政治局讨论,仓促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中革军委先后制定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突围前部队集结位置图》和《野战军(即中央红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

同日 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命令红军第二十四师及地方部队接替主力红军的防务。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秘密地脱离战场,分别向雩都(今于都)、瑞金、古龙岗、古城(指长汀古城)地区集结。

8日 中革军委确定参加战略转移的部队有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第一、二纵队;共八万六千八百五十九人。并完成转移部队人员的武器弹药供应工作。

9日 红军总政治部由代主任李富春署名(主任王稼祥在反“围剿”中负伤)发布政治动员令,要求部队加强政治工作,迅速补充物资,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和作战。中央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李卓然)、第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苏)、第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陆续向兴国、雩都、会昌地区集中。

10日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主力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第一纵队(叶剑英任司令员)、军委第二纵队(李维汉任司令员、邓发任副司令员)从瑞金等地出发,向战略转移前的集结地域开进。“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决策军事行动,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张闻天随红军总部行动。中央先后派陈云、刘少奇、凯丰(何克全)作为中央代表分别到第五、八、九军团工作,加强政治领导。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临时中央决定留红二十四师、十多个独立团及地方部队共一万六千余人,在中央苏区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党中央决定,成立以项英为首的中央分局和以陈毅为主任、梁柏台为副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十月二十二日,又成立了中央军区,由项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及闽浙赣地方的斗争。留在中央苏区的还有瞿秋白、陈潭秋、何叔衡、贺昌等负责人。后来瞿秋白在福建武平遭国民党军队包围被俘,在长汀英勇就义。何叔衡、贺昌在转战途中壮烈牺牲。

13日 中革军委规定军委及各部队对外均用代号。如军委代号红星,军委第一纵队代号红安,第二纵队代号红章。

17日 中央红军根据军委制定的南渡贡水计划和渡河地点图,分别由十个渡河点南渡贡水,向突围前集结地开进。

18日 军委发出战役命令,令赣南地方部队向指定区域游击,并封锁消息,断绝交通。同时,总政治部为战役胜利发出政治训令。

20日 一军团到达双芜(园)地区,九军团到达茶梓、河石地区,三军团到达牛岭附近,八军团到达长罗(洛)、大平地区,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到达仁凤、小溪地区。

21日 晚,中央红军开始突围。一军团为左路前卫;九军团随一军团左侧跟进,并掩护左翼;三军团为右路前卫;八军团随三军团右侧跟进、并掩护右翼;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居中,五军团担任后卫。这既是突围的部署,也是行军的序列。部队从王母渡、韩坊、金鸡、新田向敌发起进攻。敌南路军稍作抵抗,即全线撤退。

22日 红一军团向安西追击,红三军团进占坪石,红八军团过桃江,向新城前进,红九军团进至石背。二十三日,红一军团绕过安西向桃江发展,红三军团向大塘前进。二十四日,红一、三军团占领桃江(信丰河)东岸。先头部队开始渡桃江。二十五日,中央红军未经大的战斗,全部渡过桃江,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

24日 红六军团主力经过艰苦转战,终于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在印江县的木黄同红三军胜利会师。在此之前,红六军团被敌军截断的部队,也单独到达黔东,同红三军会合。

25日 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向汝城、城口方向前进。第一步前出到大庾(今大余)、南雄地域,主力由此通过。第二步则前往沙田、汝城、城口地域,并相机占领妆城。

26日 中革军委得知粤敌集结大庾、南雄间,企图阻截中央红军西进。为了避免大的战斗,军委命令野战军改道向北,占领大庾、贤女埠,从大庚、崇义之间西进。

红三军和红六军团进至四川酉阳的南腰界,召开了庆祝两军会师大会。

两军会师后,红三军经党中央批准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原红三军的第七师改称第四师,辖第十、第十二团;原第九师改称第六师,辖第十六、第十八团;全军团约四千四百人。红六军团编为三个团:第四十九、第五十一、第五十三团、约三千三百人。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谭家述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红二军团部兼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两军团的行动。从而,红六军团胜利地完成了历时八十余天,行程五千余里的战略转移任务,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并与红二军团一起,转入到创建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下旬 红二、红六军团会师时,中央红军已撤离中央苏区,正沿粤赣边境向湘南开进。“追剿”红六军团的湘军和桂军奉命东调,参加围堵中央红军。留在湘西凤凰、保靖、永顺地区的敌人,主要是战斗力不强的地方军阀陈渠珍的第三十四师。

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长征和开辟新的根据地,红二、红六军团于二十八日从南腰界出发东进,向湘西发动攻势。黔东特委和一个独立师留下就地坚持斗争。三十日,红军占领了酉阳县城。陈渠珍急忙将永绥、保靖地区的三个旅一万余人北调,企图阻止红军进入湘西。为调动敌人,红军遂经湖北咸丰县的百户司向龙山前进。当敌北进至龙山以南招头寨附近时,红军突然急速东进,甩开敌人,于十一月七日乘虚袭占湘西的永顺城。

与此同时,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是在黔东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九三二年十月,红三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离开湘鄂西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经豫西南、陕南和川鄂边境,于十二月到达湘鄂边。接着转战湘鄂川黔边地区,几次准备建立根据地均未实现。一九三四年六月至九月,红三军经过艰苦努力,在黔东的松桃、印江、德江、沿河和四川的酉阳等县边界,建立了纵横约二百里的黔东革命根据地。这为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创造了条件。一九三四年十月,为了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二、红六军团从黔东出发,向湘西发动攻势,接连攻城略地,迅速打开了斗争局面,创建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大事纪(三)

一九三四年

十一月

1日 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进入湖南。一军团左纵队进至广东长江地区,右纵队到乐洞水湾。三军团左纵队至塘口、铁炉湾,右纵队进至集龙,左右纵队均向当城前进。五军团左纵队进至铅厂,右纵队进至沙溪。八军团进至上堡。九军团到达聂都。军委第一纵队到官田,第二纵队到沙溪。

2日 红一军团二师占领广东仁化县城口,开始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3日 红三军团包围当城。

4日 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由当城到城口间分三路西进。

5日至8日晨 中央红军由汝城、城口之间,通过敌人第二道封锁线。野战军分左中右三路前进。一、九军团走左路,三、八军团走右路,中路是一师当先锋,接着是军委第一、第二纵队,一军团殿后。

7日 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从宜章南北通过敌人第三道封锁线,继续西进。

8日 红三军团为右纵队,从良田、宜章之间通过敌人封锁线,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及五军团、八军团随后通过,一军团为左纵队,从宜章、坪石间通过封锁线,九军团随后通过。

11日 红三军团占领良田、宜章。

中革军委表彰红军团英勇迅速的通过汝城、城口和宜章、郴县封锁线。

12日 蒋介石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西路军和薛岳所部共十六个师七十七个团专事“追剿”。同时另电令广东军阀陈济棠、广西军阀白崇禧、贵州军阀王家烈,各派有力部队分别到湘粤、湘桂、湘黔边堵截,企图在湘江以东“围剿”中央红军。

13日 敌人三个旅逼近永顺城。为诱歼该敌,红二、红六军团主动放弃永顺城北移,并以一部兵力与敌保持接触,且战且走,但几次寻机歼敌未竟。敌军由于连日追击未遇顽强抗击,便越发骄纵懈怠,穷追不舍,一直追奔逐北到永顺城北九十里的龙家寨。红军侦知龙家寨以北的十万坪谷地,南北长约十五里,东西最宽约四里,谷底平坦,无险可守,谷地两侧则森林茂密,山势较缓,有利于部队荫蔽和多路出击。于是,决定在此设伏。

与此同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作为红四方面军主力(红四、红二十五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于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底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以原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的两个团和红二十七师的三个团为基础重新组建。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王平章,辖第七十四、第七十五师,共五个团又两个特务营。全军约七千人。从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到一九三四年十月,敌人动用了十五个师的正规军和大量地方反动武装,对鄂豫皖苏氨酸进行了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红二十五军在省委领导下,依靠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展游击战争,歼灭大量敌人,坚持了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但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以及敌人的疯狂围攻,红军损失很大,根据地人口锐减,兵源枯竭,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一九三四年八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派程子华到鄂豫苏区工作。十一月十一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党委会议,讨论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问题。程子华传达了党中央关于鄂豫皖地区红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指示。中央对如何选择新的根据地也明确指出:要选择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我党在群众中中有较大的革命影响,或者是那里的群众容易争取;要具备便于我军作战、防御的地形和较充足的粮食及其他物质条件。

会议根据当时的敌我情况和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一、省委立即率红二十五军实施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建新苏区而斗争;二、以平汉铁路以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为目标;三、为宣传党的抗日庄严地张,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行动中部队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第二先遣队”;四、留一部分武装组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会议还讨论了部队的整编问题,决定由程子华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

13日 1934年11月13日,红二十五军在河南省罗山县的殷家湾、何家冲地区进行整编,撤销了师一级组织,军直辖第二二三、第二二四、第二二五团和一个手枪团,共二千九百八十余人。同时,部队进行了政治动员和其他各项准备工作。

14日 湖南军阀何键在衡阳就任“追剿军”总司令。他网罗刘建绪、薛岳、周浑元、李云杰、李韫珩五路“追剿”中央红军。

15日 中央红军通过敌人第三道封锁线,进至嘉禾、临武、蓝山一带后,本应在湘南寻找战机歼敌,但博古、李德等人采取逃跑主义避战方针,错误场子认为,应先到湘西怀红二、六军团会合,然后放下包袱转入反攻,这样使红军失云歼敌良机。

16日 中共鄂豫皖省率领红二十五军由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并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红二十五军从此离开了坚持斗争两年之久的鄂豫皖苏区,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

17日 红二十五军在罗山县朱堂店地区击退鄂豫皖三省追剿队第一支队等部的拦阻,于当日晚在信阳以南东双河至柳林间,越过平汉铁路,经青石桥、金桥等地进入鄂豫边的桐柏山区。

红二十五军进至桐柏山区后,中共鄂豫皖省委鉴于该区靠近平汉路,敌军调动方便,加之回旋余地较小,不具备建立根据地

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