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门户统一认证:埃及的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17:03:02

一、基本国情
  国 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面 积:100.2万平方公里
  人 口:6921.3万(2002年)。人口增长率为1.99%。穆斯林约占84%,科普特人(信奉东正教)约占11.8%,此外还有努比亚人和贝都因人。
  语 言: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中上层通用英语和法语。
  宗 教:伊斯兰教为国教
  首 都:开罗(CAIRO),人口1665.4万。
  政 体:总统/议会制国家元首: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总统。1981年10月14日首次当选。1987年、1993 年、1999年三次连任至今。
  政府总理:阿提夫.奥贝德
  主要政党:执政党为民族民主党。另有劳工社会党、民主社会党、华夫托党和自由党等。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八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或几个省,共26个省。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东北部,小部分领土(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全境96%以上的土地为沙漠。一般称开罗以南为上埃及(较落后),以北为下埃及。尼罗河自南向北流贯全境,境内长1530公里,形成尼罗河河谷和自开罗伸向地中海的最富饶的三角洲地区,埃及95%以上的人口集中于此。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全长195公里。全国海岸线长约2700公里。主要港口有亚历山大港、塞得港、杜米亚特港和苏伊士港和红海港口等。年吞吐总量为5200万吨。
  气 候:全国干燥少雨。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冬季平均气温为9-19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2-34度。
  货 币:埃镑(POUND,代号LE),100皮亚斯(PIASTES)为1埃镑。货币可自由兑换。官方比价为100美元=590埃镑(2003年5月)。
  主要城市:
  开 罗:埃及首都,号称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南端,由开罗、吉萨、和盖勒尤比省组成。人口1500万。是埃及政治文化中心。市内有博物馆、古城堡等名胜。著名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象位于市西南郊。
  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西部,市郊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350万。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埃及和东地中海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2160万吨。有棉纺织、汽车修配、石油提炼和造船等全国三分之一的工业。是埃及棉花贸易的主要市场。亚历山大风景秀丽,为著名避暑胜地,被誉为"地中海的新娘"。
  其他主要城市:塞得港、苏伊士、伊斯梅利亚、杜米亚特和坦塔等。

  埃及简史:
  埃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公元前3200多年在埃及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从公元前525年开始相继被波斯、希腊和罗马征服;公元640年成为阿拉伯国家。以后曾先后被奥斯曼帝国、法国和英国占领、1914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独立。
  1958年2月1日,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年,叙发动政变后脱离"阿联"。
  1970年9月28日,纳赛尔病逝,同年10月15日萨达特继任总统。
  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遇刺身亡,同年10月14日穆巴拉克继任总统。

  二、宏观经济
  1、主要经济指标(2001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985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5%
  国民总收入(GNI):999亿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1530美元
  通货膨胀率:2.3%
  贸易额:235.1亿美元
  出口:70.78亿美元
  进口:164.32亿美元
  外汇储备:149.27亿美元
  外债:281.24亿美元
  汇率:LE4.6 = $1U.S.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报告)

  侨汇、旅游、运河和石油工业,构成埃及四大外汇收入。2000年情况如下:
  侨 汇: 33亿美元
  运 河: 19.11亿美元
  石 油: 19亿美元
  旅 游: 43亿美元

  2、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
  自1952年埃及建立共和国到八十年代初的三十年间埃及经济先后经历了纳赛尔的"社会主义"国有化时期"、萨达特"开放经济"时期和穆巴拉克的政策调整时期。
  埃及于1991年开始全面施行经济改革、金融改革和宏观经济稳定计划,并于当年10月统一了市场汇率,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和外汇自由汇出。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率;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鼓励私营部门发展,完全向市场经济转轨;实行贸易自由化,扩大出口;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国内外投资;增加就业,减少低收入阶层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由于私营企业不断发展,目前私营部门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由90年代初的60%,提高到1999年的75%。
  1996年10月,埃及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签订了一项新的为期两年的埃及一揽子经济改革方案协议,埃方承诺深入进行各项经济改革,西方债权国的巴黎俱乐部为此免除了埃政府42亿美元的债务。
  经济改革以来,埃及经济情况逐年好转,财政状况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埃及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经济上面临诸多挑战。
  1982年以来,埃及已执行了三个五年发展计划(1982-1987,1987-1992,1992-1997),目前正在实施1997-2001年第四个五年计划。在这个五年计划中,埃及政府拟兴建一批跨世纪的国家大项目:如南方沙漠地区TOSHKA农业综合项目,西奈开发项目,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等。这些大型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给埃及目前的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据说完成后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近年来基本建设投资过大、消费品进口增加过快等原因,从1999年开始,埃及的经济一直不振。在金融方面表现为:银行银根紧缺、呆坏帐增加、外汇储备下降、汇率波动下滑。虽然埃及政府采取紧缩建设战线、大力推进私有化进度、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为出口商提供银行信贷和担保抵押等一系列措施,但至今仍未摆脱困境。

  三、主要产业和资源
  1、工业
  埃及的工业以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主。近十年来,成衣及皮革制品、建材、化肥、药品等工业发展较快。目前埃及工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4%,但基础还比较薄弱,行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机电产品自给率低。近年来,石油、钢铁、电力、化肥、水泥、机电、制药、制革和陶瓷等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汽车制造和装配业发展较快,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特别是石化工业发展尤为迅速。
  石油和天然气:埃及为非洲第四大产油国。已查明石油储量31亿桶(约合5亿吨),远景地质储量80亿桶(约合12亿吨),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奈半岛、苏伊士湾、西部沙漠、红海和地中海一带。1998年生产原油4030万吨,大部分供国内消费,出口原油约1000万吨,成品油500万吨。埃及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储量达1万亿立方米,远景储量达2万亿立方米。目前天然气的日产量为6200万立方米。
  电力:总装机容量达1460万千瓦,其中80%为天然气电站。1998年发电623亿度。近年来发展较快。
  钢铁:2000年各种钢产量600万吨,一般钢材可满足国内使用,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
  铝业:1999年铝材产量为19万吨,部分出口。
  化肥:磷酸盐储量丰富,1999年产氮肥722万吨,磷肥143万吨。化肥自给有余,可供出口。
  水泥:1999年水泥产量2290万吨。由于新的水泥厂不断设产,2001年可达到近3000万吨,基本可满足国内的需要。
  矿业:埃及的矿产资源除石油、天然气和磷酸盐外,均比较贫乏。目前开采量较大的有磷矿等非金属矿,产值约占总GDP的1%。

  2、交通运输和通讯
  埃及拥有发达的陆路交通网,全国公路总长度41300公里,铁路总里程9400公里。埃及航空公司是中东北非地区最大的航空公司,另外还有4家私营航空公司。有港口8个,年吞吐量5100万吨。其中亚力山大港是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为2200万吨。
  全国拥有电话装机总容量630万门,其中75%实现了数字化。光纤网已连接全国所有的城市。1996年开通了GSM移动电话系统,目前容量已达到140万门,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埃及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已有60多家私营ISP公司。

  3、农业
  农业是埃及重要的经济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3%,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7%。可耕地面积为780万费旦(1费旦等于0.42公顷)。八十年代以来,农业持续发展。主要农作物有(按种植面积):小麦、玉米、大米、棉花、菜豆、甘蔗、水果和蔬菜,1998年埃及谷物总产量为1850万吨。棉花是埃及的重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商品,其盛产的长绒棉,品质优良,纤维长达36-42毫米。埃及粮、油、糖、奶的生产不能自给,所需食品的半数需要进口,每年仅进口的小麦就达400多万吨,为世界上主要的食品进口国之一。随着南部新河谷等工程的不断开发,埃农田面积将继续增加,农副产品自给率将逐步提高。

  4、服务业
  埃及服务业以旅游和苏伊士运河为主。埃及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的美誉,金字塔、帝王谷、卡拉纳克神庙都是世界著名古迹,地中海和红海海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和度假。1997年11月卢克索恶性事件发生,致使入境旅客数量和外汇收入均有大幅下降。由于埃及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游客安全,目前旅游市场已完全恢复。2000年外国游客达550万人,外汇收入43亿美元,已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苏伊士运河开挖于1889年,连通地中海和红海,为世界重要的人工水道。1996年运河拓宽、加深后,通航船舶吃水深度可达58英尺。2000年通过船只达14000多条,总吨位达4.4亿吨。近年来运河加深改建等工程仍在不断进行,预计今年将可通过20万吨的油轮。
  埃及在国外,特别是中东地区,有劳工侨民200万人左右,每年侨汇收入达30多所美元。
  银行和金融系统比较完善。目前在埃及经营的银行共有81家,其中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24家私营或合资商业银行,21家外国银行分行,11家私营或合资投资银行,21家专业银行。埃及银行业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已基本放开。外资可独资经营银行。埃镑在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各银行的业务范围、服务收费、存贷款利率完全自定,中央银行不再干预。
  埃及的股票资本市场(ESE)起步于九十代初,目前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开罗和亚历山大有二大股票交易市场。截止到1999年底,其上市公司达到958家。外资可自由购买上市股票,1999年底,外资已占上市资本的22%。

  四、市场结构和经济特点
  1、埃及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是一个有六千多万人口的大市场。同时,埃及向其周边国家的经济辐射力强,市场容量和潜力较大,是整个非洲大陆仅次于南非的非洲第二大机电产品市场,具有较多的贸易和投资机遇。
  2、埃及受自然条件制约,资源和物产比较单一,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农业生产有待发展,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综合国力有待加强。多年来,用于生产的大部分资本货物和生产资料,及粮、油、糖等主要生活资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巨额逆差。
  3、埃及经济属开放型市场经济,并日趋多元化。随着经济改革和私有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中的私有经济快速增长,产值已占总值的75%左右。其中中小型和个体公司所占比例较大,在经贸合作中,要注意合作对象的资信,避免经济纠纷和损失。
  4、埃及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贫富相当悬殊,对高、中、低档商品均有需求。但整体来说,绝大多数人口生活还比较贫困,消费水平较低。由于贫困人口比重大,限制了国内市场容量。因历史和地缘原因,埃及为传统的欧美市场。但近年来,一些亚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在不少领域以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挤进该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5、埃及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对违背宗教信仰的商品禁止进口。

给你个网站,里面还有图片,挺详细的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4/05/content_348655.htm

埃 及 概 况

国名: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独立日:2月28日(1922年)

国庆日: 7月23日(1952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国徽: 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国花:莲花

国石:橄榄石

国家政要: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muhammed hosni mubarak),1981年10月当选,1987年10月、1993年10月、1999年9月三次连任;总理阿提夫·穆罕默德·奥贝德(atef mohammed obeid) ,1999年10月任总理。

自然地理: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一小部分领土(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2700公里。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沙伊卜巴纳特山海拔2187米。尼罗河贯穿南北,境内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亚、非、欧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侯,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使农作物受害。

人口:6521万(2000年),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约占87%。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约占11. 8%。希腊东正教、天主教等其他基督教徒约25万,还有少数犹太教徒。伊斯兰教为国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中上层通用英语,法语次之。

首都:开罗(cairo),人口约1577万(2000年),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 2℃,最低20. 8℃;冬季最高19. 9℃,最低9. 7℃。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6个省,省下设县、市、区和村。各省名称如下:开罗省、吉萨省、盖尔尤比省、曼努菲亚省、杜米亚特省、达卡利亚省、卡夫拉·谢赫省、贝尼·苏夫省、法尤姆省、米尼亚省、索哈杰省、西纳省、阿斯旺省、红海省、西部省、阿斯尤特省、新河谷省、亚历山大省、布哈拉省、北西奈省、南西奈省、塞得港省、伊斯梅利亚省、苏伊士省、东部省、马特鲁省。

景色秀丽的西奈半岛

简史: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出现奴隶制的统一国家,当时国王称法老。公元前525年为波斯人征服,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332年左右,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打败波斯人,建立了希腊—马其顿人的统治。公元前30年罗马执政屋大维出兵侵入埃及,从此罗马统治达600余年,使埃及成为当时主要的基督教国家之一。公元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在埃及推行“阿拉伯化”。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798—1801年,法国拿破仑入侵并统治3年。1882年英国军队占领埃及。埃及名义上仍属奥斯曼帝国版图,实际上成为英殖民地。1914年,英取消奥斯曼帝国对埃的宗主权,宣布埃为英的“保护国”。迫于埃及民族运动的压力,1922年2月28日,英被迫承认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直到1956年英国军队撤出苏伊士运河区。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1953年6月18日,埃废除君主制,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穆罕默德·纳吉布出任第一任总统兼总理。1954年11月纳赛尔取代纳吉布任总统。1956年纳赛尔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挫败英、法、以联合军事干预。1958年2月,埃同叙利亚联合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叙利亚政变后脱离阿联。1970年纳赛尔病逝,萨达特继任总统。1971年9月1日埃及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总统遇刺逝世后,穆巴拉克当选总统。

准备乘渡船到运河东岸西奈半岛的汽车

政治:永久宪法于1971年9月11日经公民投票通过。宪法规定埃及是“以劳动人民力量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经济上有“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三种形式;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由人民议会提名,公民投票选出,任期6年,任命副总统、总理及内阁部长,以及解散人民议会,在特殊时期可采取紧急措施;在人民议会(立法机关)闭会期间,还可通过颁布法令进行统治。1980年5月22日经公民投票修改宪法,规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党制基础上”;“总统可多次连选连任”,并增加了“建立协商会议”的条文。人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议会的主要职能是:提名总统候选人;主持制定和修改宪法;决定国家总政策;批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决算,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协商会议是萨达特总统于1979年提出建立并写入宪法的。1980年11月1日,协商会议正式成立。委员共210名,其中三分之二由各阶层、机构和派别选举产生,其中一半应是工人和农民;三分之一由总统任命。根据宪法规定,协商会议是与人民议会并立存在但无立法权和监督权的咨询机构。每届任期六年,三年改选一半委员,可连选连任,亦可再次任命。协商会议设主席、副主席。

经济:主要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铝、铜和滑石等。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近年来石油、钢铁、电力、化肥、水泥、机械等重工业也有较大发展,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占国内生产总值18.63%。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但70%粮食靠进口。政府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和扩大耕地面积。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甘蔗、高粱、亚麻、花生、水果、蔬菜等。小麦大部分仍靠进口。埃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主要旅游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爱资哈尔清真寺、古城堡、希腊罗马博物馆、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宫、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国王谷、阿斯旺水坝等。旅游收入是埃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石油、侨汇、运河和旅游四项收入。货币名称:埃及镑。

尼罗河畔的卢克索碧波荡漾

新闻出版: 有日报7家,各种期刊70多种。主要阿拉伯文报刊及其发行量为:《消息报》、《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晚报》、《金字塔经济学家》(周刊)、《最后一点钟》(周刊)、《图画》(周刊)、《鲁兹·尤素福》(周刊)。主要法文报刊:《埃及前进报》和《埃及日报》。中东通讯社是唯一的国家通讯社,1956年成立。国家广播电台于1928年创建,用阿拉伯语及30多种外语向国内外广播。中东广播电台建于1964年,主要为商业服务。亚历山大广播电台建于1960年,用阿拉伯语播音。埃及电视台(国营)建于1960年,共有3个频道,用阿拉伯语播放节目。第二频道每天在固定时间里用英、法语播放新闻节目。

军事: 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为国防委员会,主席由总统兼任。最高统帅和总司令通过总参谋部指挥全军。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义务兵服役期3年。

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和不结盟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与合作关系。

与中国关系:1956年5月30日,埃及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是第一个承认我国并同我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国家。1999年4月穆巴拉克总统访华时,与江泽民主席签署了两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联合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