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苍茫:“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作者和出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23:20:58
十万火急!!

北宋李纲给钦宗的奏言
出自《宋史 李纲列传上》

我国历史上因社稷覆亡而被囚被辱的末代皇帝,要数宋徽宗、钦宗父子遭遇最为凄惨。北宋灭亡后,金人将二帝虏往北方,不仅将此二人作为阶下囚百般贱辱,而且特地封二人为“昏德公”、“重昏侯”,以羞辱他们。然而,这两个昏君的可悲可耻下场,丝毫怨不得别人,都是他们自己一手造成的。他们二人共同的昏庸之处在于任用奸佞,打击忠臣!任用的奸贼如蔡京、童贯、李邦彦、张邦昌等,都是“穷奸稔祸,流毒四海,死不足偿”的坏家伙,而深受打击、历尽艰危的忠臣在北宋危亡之际,首先要数李纲(即海口五公祠里纪念的五公之一)。

李纲,字伯纪,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县)人,宋徽宗政和二年进士。曾官殿中侍御史之职,因为敢于直言得罪权贵,改比部员外郎。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国乘徽宗昏庸无能,大举进犯,常有“兵临城下”的险情。徽宗不思强国御敌之策,反而迷信道术,将皇位禅让给钦宗,自封“道君皇帝”,并且临敌退缩,于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逼近都城时,率先逃往南方。“父逃子惧”,钦宗慌了神,意欲派人与金人讲和,李纲力奏:“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不得已,封李纲为“东京留守”,将御敌之事,一股脑交给李纲,却时时谋划南逃之计。李纲虽非武将,从未参与过军事,但国之将亡,乃奋身力任,“治守战之具”。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兵乃退。然而,尽管李纲打了胜仗,退了敌兵,钦宗却忙着派人与金人议和,割地赔款,将皇弟与大臣作为人质交给金兵,将李纲调离京都,解除兵权!就是这种昏庸至极的自灭之举,导致了“靖康之耻”,金兵终于攻破京都(今河南开封),于次年初将徽、钦二帝及后宫嫔妃、皇室百官等掳往北地。

宋室南渡后,表面上,李纲颇得宋高宗的信用,曾任宰相之职,但高宗其人骨子里仍是个贪生怕死,不思进取的“主和派”,因此亲近力主媾和的黄潜善等人,不听李纲的苦苦劝告。李纲任宰相不到三个月便被罢免,主张他留任的陈东等人还被宋高宗砍了脑袋。不仅如此,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高宗还贬李纲“单州团练使、万安军安置”,即将他窜逐到今海南省的万宁市。幸而他刚过海踏上琼岛,在琼州府仅过了三日,又遇赦,因而他在琼州府逗留一月之后始北还。

李纲北归后,在建炎、绍兴年间,虽能有机会担任宣抚使等职,并不断向宋高宗提出复兴大计,在军政方面为南宋政权设计了十分正确而完整的解困方案,但宋高宗厌恶他的主战主张,始终未予重用。李纲也明白“小人在朝,蠹害难去”,于绍兴九年(1139年)辞官还乡,次年病逝于福州。《宋史》特别以两卷的篇幅分上下两部分大书他的传记,大量保存他所奉献给朝廷的奏章、建议,并评价道:“以李纲之贤,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建炎间,莫或挠之,二帝何至于北行?而宋岂为南渡之偏安哉?夫用君子则安,用小人则危,不易之理也。”因此之故,历代士大夫莫不敬仰其为人。至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还曾在福州发起过纪念奉祀他的活动。也因此之故,海南人民将他崇祀于五公词,他虽未到万宁,而万宁的东山岭上却建有潮音寺与他的塑像,作为对他的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