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 雅马哈 电钢琴:儒艮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9:07:06

别名人鱼,属于儒艮科,学名为 Dugong dugong。

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型,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叉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

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
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
外海。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
认作“美人鱼”浮出水面,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儒艮是由陆生草食动物演化而来的海生动物,曾遭到严重捕杀,资源受到破坏,亟待加强保护。

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的1个单型种,又名人鱼。儒艮体纺锤状,体长2.5~3.2米;头小、眼小,无外耳壳;吻短而钝,鼻通道肌肉收缩,可封闭鼻道,防水浸入;全身棕褐色或灰色,几乎无毛,仅嘴周围有稀疏的须;前肢呈桨状鳍肢,后肢消失;胃分贲门和幽门两室,幽门部有2盲囊;小肠长约10米,大肠23.6米,有圆锥状盲肠,为草食性动物消化道的特征。

儒艮分布自非洲东海岸,经印度洋、亚洲东南部沿岸至中国广东省和台湾省南部,向南至菲律宾群岛、澳大利亚北部海岸、太平洋诸岛,最北至琉球群岛。栖息处仅在海洋,很少至淡水中。吃海藻和浅海水草。潜水至30~40米深的海底寻食,可潜水1~10分钟,浮至水面换气,再潜水。饱食后,伏于礁石丛中,静若岩石。不洄游。常成对或3~6只小群活动。游泳主要靠尾鳍挥动,游速慢。妊娠期11个月,1胎1仔。油似鳕鱼肝油,可供医用(营养品)。肉鲜美,皮可制革。已列为国际保护动物。

儒艮

儒艮(rugen)(Dugong dugon)脊椎动物,哺乳纲,海牛目,儒艮科。潜栖性动物,体呈纺锤形,外形似海牛。上体淡灰褐色,下体灰白色。体长1.5~3.5米,雄性大于雌性。2.9米长的雄性可重达416公斤。前肢呈卵圆形鳍状,无指甲,后肢退化。尾宽大呈新月形,头小,前端钝,短吻朝下,口向腹面张开。上唇触毛较多,可用来搜选食物。雄兽的上门齿发达外露,臼齿呈圆筒形,无釉质;鼻孔位于头的背侧方,不能完全关闭,但鼻道(长约10厘米)由于肌肉收缩可完全封闭,防止水浸入。眼小,瞬膜发达,无耳廓,外耳孔小。皮肤灰白色,极厚,毛稀少分散。栖息河口或浅海湾内,以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为食。前肢基部有乳房1对。呼吸时,头部和胸部露出水面,远看好像是人在水中游泳,故被古代航海水手误称为“美人鱼”。年产1仔,哺乳时,母兽以水平姿势浮于水中,鳍肢向侧前方伸,幼仔与母体斜成一个角度,用吻吸住乳头,在水面或水下吸乳。分布于亚洲热带海湾及我国广东、台湾沿海。在广东合浦对达港至东兴竹山港一带的浅海里,于黎明或傍晚可见三五成群出现,白天则潜入30~40米深的海底,定时浮出水面换气。肉可食,味道鲜美。皮可制革,脂肪是贵重药材,也可提炼润滑油。由于数量减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一种珍稀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