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和比尔的孩子:求助:谁有已整理完整的宗教景观(包括雕刻、石窟造像、碑、塔、墙、壁画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9 11:47:34
社会作业帮帮忙

宗教景观

在文化景观中,宗教景观的形象是很鲜明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然而,各个宗教往往各有特点,彼此差异较大。总的说来,宗教景观表现突出的是寺庙建筑、坟地布置、聚落结构,以及地名特征等方面。

(一)寺庙建筑

寺庙建筑在宗教景观中占重要地位。它是为神和信徒们所建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规模、风格、装饰、用材以及作用上,无不表现自己的特征。

1.基督教堂。在基督教中,对罗马天主教来说,教堂按其意义是神的住所,圣坛是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为此,天主教的教堂在建筑上极力表现其高大、豪华,以取得神的欢乐,并给教徒们以庄严肃穆的气氛。天主教的教堂一般在社区的中心位置,无论从建筑艺术和装饰风格上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新教的教堂与天主教的教堂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新教徒的观念中,教堂只是教徒们集中进行礼拜的地方,上帝虽然来教堂与教徒相会,但是并不住在教堂里。同时,新教徒反对天主教那种追求豪华的形式主义倾向,讲究朴素实用。新教的教堂都比较小,装饰简朴,这种不大引人注意的教堂却对新教徒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对教义比较虔诚的新教徒认为,只有通过奉献和简朴的生活才能达到拯救人类的目的。新教的教堂为体现这种思想,在设计上不追求浮华的外观。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

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堂,意大利米兰大堂,德国科隆大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堂。

新教的教堂,各派教会亦有差异。总的来说,教堂建筑比较简朴,大都为长方形礼堂。内部由于重视讲道,讲台一般置于显著地位。新教加尔文派的教堂甚至没有圣像、宗教画、彩色玻璃和圣坛。近期,欧美各国建筑艺术呈现多样化,宗教建筑也摆脱旧的传统风格,出现一些新的式样。

2.伊斯兰教清真寺。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主要是清真寺。清真寺上是供作该社区教徒集会的地方。与天主教堂不同的是,它不是圣所,而是为教徒集体作礼拜用的地方。

清真寺开始时使用基督教现成的东西向的巴西利卡式建筑,由于作礼拜时需要面向圣地麦加,采用横向建筑,大殿进深小而面宽。大殿之前三面有回廊,都向院子敞开。故形如我国的四合院。伊斯兰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特征是穹顶,成为统率整个建筑物的主体,形态十分壮观。另一特征就是塔,每座清真寺都有塔,上有许多小亭子,它是阿訇们授课,并召唤教徒礼拜用的,故称宣礼楼。起初,塔在大殿前院一侧,后来作为装饰用,建成对称式,并置于四角。塔多为多角形,高达几十米。浑圆穹顶与尖而高耸的塔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建筑艺术上的一大特色。伊斯兰教反对偶像,故清真寺内与天主教堂相比,显得朴素庄严。清真寺吸收当地建筑特点,故各地的形状和结构并不完全一致。最著名的清真寺是麦加的清真寺。

3.佛教寺庙。佛教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塔。它起源于印度的窣睹波。印度最初建塔是为埋藏佛的舍利用的。世界各国的佛塔是各式各样的,著名的有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佛塔,缅甸仰光大金塔,我国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我国的塔的形状大都是多层带有尖顶的建筑,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等多种类型。塔不但是佛教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埋葬舍利或藏佛经的宝库,故成为教徒崇拜的对象。在印度佛教特殊建筑中还有石窟,它内部结构较简单,并无佛像。我国的大同云岗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中都雕有大量的佛像,形成特殊的建筑艺术。

4.印度教寺庙。印度教的寺庙用石材建造,从台基到顶部整个庙宇都布满了雕刻。在印度教中,庙宇既是神的居所,又是神的主体。北部庙宇没有院子,庙宇由门厅、神堂、神堂上由屋顶演化而成的塔三部分组成。门厅,神堂及神堂内圣坛分别代表该教中三大神(湿婆、毗湿奴、梵天)的本身。在南部,庙宇有围墙,与北部的不同在于其最高建筑是门厅,而不是神堂上的塔。

(二)墓地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埋葬形式。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教徒死后都埋葬在专门安排的公墓里。基督教徒埋葬的习俗与该宗教所处的地位有关。在古罗马时代,基督教早期地下墓窟即是墓地,也是当时处于非法地位的宗教信徒的藏身之所。

在基督取得合法地位之后,死亡的基督徒就埋藏在教堂的院子里。当坟墓增多,变得拥挤时,就在城外另寻地点作为墓地。在19世纪时,从公共卫生方面考虑,许多公墓开始由市政当局统一管理。可是,仍有些公墓由宗教机构管理。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公墓占地过多,形成很大压力。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有时将拥挤城市中的公墓开放作为公园。在专门设计、建设的公园广泛流行之前,公墓往往是城市中的唯一绿地。在这方面,伊斯兰教国家遇到的反对意见要比基督教国家少。

印度教采用的是火葬而不是土葬。按习惯尸体用恒河水洗净后放在木柴堆上焚烧。只有儿童、修道者或患某种疾病的死者才用土葬。一般认为火葬是一种净化的行动。由于火葬要用木材。所以对森林资源不足的印度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拜火教实行天葬,把尸体放置在露天,让鸟与兽类撕食。这种习俗认为是消除身体不洁部分的必要途径。我国藏族即采用此俗,认为这种葬法可使死者的灵魂随鹰升天,得到来世幸福。

我国汉族过去是迷信风水,认为选择风水好的地方埋葬可以给死者带来安宁,又会让后代免祸得福。我国现多已改变过去土葬习俗,采用火葬。

(三)宗教与聚落

宗教对聚落的影响比较突出的例子是,美国西部的犹他州的盐湖城与摩门教徒在农村中的聚落。在美国,有计划地建筑乌托邦式聚落运动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伯利恒(Bethlehem),由维拉维亚教徒于1741年开始,到1848年摩门教建立盐湖城达到高峰。摩门教是1830年建立于美国的一个基督教派。该教创始人史密斯(Joseph Smith)宣称,他发现写在金箔上的《摩门经》,书上称,在弥赛亚再次降临前,散居世界各地犹太人将聚集美洲,上帝最后将建新耶路撒冷于美国。摩门教徒将此书视同《圣经》。盐湖城就是史密斯于1833年指示长老们按锡安外貌而修建的。该城位于沃萨契山伸出的一个圆形地区,处于沿约旦河(犹他州的约旦河)的翠绿地带中心。城内街道棋盘式,林荫大道十分宽阔,各住宅较宽敞,并规划有充裕的花园用地。把教堂放在城市中心的重要位置,气魄雄伟、规模宏大,为美国其他城市所不及。其农村聚落实行集中,与美国大部地区的一家一户式的庄园,十分分散的农村形成鲜明对照。摩门教的农村聚落也按计划建设成棋盘式,其规模与其教区划分有关。这反映摩门教有大的内聚力。

(四)宗教地名

迁移到新大陆的天主教徒,往往喜欢用宗教性名字来命名其居住地。这种现象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和美国西部表现得最为明显。那些地方宗教性的地名相当普遍。但在最初的移民不是天主教徒的加拿大安大略省与美国的纽约州,尽管它们与魁北克省毗邻,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安大略省与纽约州宗教性的地名很少。例如,从安大略省往东,进入魁北克省,就可以看到带St.(Sai-nt)、Ste.(Sainte)的地名,(如 St.Polycarpe,St.Clet,Ste Justine-de Newton,Ste.Marthe)与带Notre-Dame(意为圣母玛利亚)的地名(Notre-Dame-de-la-Salette,Notre-Dame-de-la-Paix)。

在旧大陆,由于地名多出现在基督教以前,故这类地名很少出现。不过有的则在旧的地名前加上宗教性词,如西班牙的阿尔卡萨尔·德·圣·贾恩(Alcazar de San Juan),其中除包含基督教的成分,也包含着阿拉伯成分。

在新教徒地区,宗教对地名的影响不大,但在美国南部也有些痕迹。如Chapel(小教堂的意思)往往被作为地名的前缀(如Chap-el Hill)和后缀(如Ward’s Chapel)。这也反映了该地有新教徒的简陋小教堂的宗教景观。
宗教作为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各国人民的生活中仍有一定影响。宗教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了宗教本身和包括宗教建筑、宗教艺术等在内的宗教文化及宗教感应气氛。目前,世界上的宗教以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最有代表性,在我国,尤以佛教的影响最为广泛、深远;其次是道教,它产生于中国,也主要分布在中国。我国的佛教和道教活动多活跃于人口密集的城镇和风光秀丽的山岳地带。尤其是名山幽谷,宗教活动最为集中。"天下名山僧占多"就是这种印记的真实写照。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以及道教四大名山--青天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都是极具宗教情趣的名岳。

宗教旅游资源除了名山名岳之外,宗教建筑和宗教艺术对旅游者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宗教建筑是最醒目
的宗教物质文化景观,其目的在于形成一种宗教氛围,从而激起人们对神的灵感、信服和崇拜,同时,也为宗教
信徒提供一个举行仪式的场所。宗教建筑与在其中举行的各种宗教礼仪活动共同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强烈的动静
结合的宗教景观,同时它又是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的文化设施。 以佛教为例,佛塔、寺院、石窟被称为是佛教
三大建筑。

我国的佛塔材料精良、结构巧妙、建筑技艺高超、类型丰富,典型代表有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苏州虎丘塔,泉州双塔,北海白塔等。寺院建筑主要包括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中国特色的佛寺格局,到南北朝时已基本定型。它主要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院落式格局,院落重重,院院深入。回廊周匝、廊内壁画鲜丽,琳琅满目。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佛寺是中国宫殿、官署等传统的建筑形式与印度佛 寺建筑的融合。洛阳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被尊誉为佛教的"祖庭"。历史上几经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五十二年重修。另外栖霞寺、灵岩寺等都是佛教寺院的代表。我国的石窟寺,作为佛教寺庙建筑之一,也来源于印度。它的发展尤以北魏至隋、唐时代最盛。在石窟寺中最重要的是石窟艺术,它汲取了民族文化艺术的营养,因此,它成了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石窟艺术内容很丰富,题材十分广泛,除佛教故事外,还有不少是以现实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它刻画人物真实细腻,景物生动活泼,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是一座极有价值的形象历史博物馆。石窟寺艺术属综合艺术,它是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 我国现存大小石窟群在200处以上,遍布于新疆、甘肃、河南、山西等省区,其中以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最集中,其中最著名的有 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三处。道教的建筑物是宫观,具有多、高、台、金、幽的特色。多者指道教属多神教,故道教建筑类型多;高者指道教建筑附会"仙人好楼居",故楼阁成为道教建筑的特点;台者指道教因"酬神演戏"的习俗,故建筑常有戏台;金者指铸造金殿、金碑;幽者指道教建筑多在名山胜境,故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体现了道教祟尚自然、超凡脱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