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客剑心百度云漫画:描写深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00:11:22
怎样描写秋天

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样恐惧与敬畏,人们写秋时总是透着一股悲情,在诗梦论坛上,有一位叫“秋叶梦寒”的朋友是这样《感秋》的“冷秋悄至,金风乍凛,玉露高寒。瘦菊扶篱,袅袅似顾盼。落霜催动萧气,惹老枫碧树流丹。雁鸣处,搅翻砧声,凄楚胡天;斜照将残,顿牵清愁起,荡入水间。暮云草树,剪泪痕关山,篷窗孤枕梦幽,惆怅际暗消自遣。千古意,付苍茫烟雨,憔悴华年。”读着这样的文字,一股悲秋情绪就会自然而然地涌动在人们的心间。
  这种悲秋情绪,是人们的心理折射,还是悲情就是秋之本韵呢?
  因为千百年来,这悲秋之韵,无时不在古人名家的笔下流淌着。国人悲秋的感受,早在《诗经》里就有所反映,其云“秋日凄凄”,道出了悲秋之意。而李白的《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柳永的《雪梅香辞》:“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周密的《声声慢》:“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无不是一腔悲秋的韵味。
  其实这流淌在文人笔端的悲秋之韵,无不是文人们对现实悲哀的一种无奈的感叹。塞缪尔·柯尔律治说的好:“自然只存活于我们的生命里。”是啊,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总是以每个人自身的情绪来做基准的。用自身的情绪来打造秋的面孔,以自己的情感来决定秋的韵味。
  秋是宽容的,它体味到了人生的不易,当人们将自己的各种情绪强加在它的身上时,它总是无声地承受了下来,于是无论人们是悲秋还是喜秋,它都一样将其点缀的精彩无限。
  漫步在单位后则的那座小山,秋风中树依然能保持着那份残绿,但,看地下的草已经有了枯的迹象,“秋风吹地百草干”看来在南方也一样适用。在所有的植物中,草应当算得上是最孱弱,最不济的了。然而,弱者往往是最敏感的,于是在南国只有草,最能感知秋的来临。
  顺手拔起一颗草,叶已是枯了,茎还没枯透,只有那根,还有一点湿的感觉。但那点湿,己经无法让人感知到,春时芳草依依,葱郁遍地;夏时勃发向上,生机盎然的景象了。
  望着手中何无生气的叶脉,心里骤然透过一股寒骨冰心的冷。这草从葱郁走向枯萎,从鲜亮变得黯然,这不由的让人产生出一种生命无常的感叹。面对这己枯的秋草,我总感觉我与这枯草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是心有灵犀,还是同病相怜?

首先要抓住秋的特点,例如:秋风、红叶......再具体描写,写时要讲求感情: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的飘出幽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