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风是雨的意思和造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10:45:0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由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
  农民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工农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广大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民必将在建设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是先进科技的创造者、承担者和传播者。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突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和先进地位。

  实践证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
  2、 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它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4、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①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的权利;③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④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⑤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与破坏。
  在新时期,搞好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5、统一战线仍然是新时期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
  在新时期,统一战线具有团结、沟通、协调和自我教育的四大功能。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两个联盟: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②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盟。
  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特点: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它是社会主义性的统一战线。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必须以工农联盟和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为基础。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必须发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范围的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政协的性质: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现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对党的性质作这样的概括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有利于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全党深刻地认识和落实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团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有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的。①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②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③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④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1、为什么要改善党的领导

  首先,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其次,是党内思想、组织、作风状况决定的;

  第三,这是对国内外经验教训的总结;

  第四,这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体现。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政治体制的改革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善党的领导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改革,是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
  2、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七一讲话”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2002年中共16大上深入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2003年7月1日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能否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三个代表思想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到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三个代表产生的哲学基础:

  认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动地反映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社会观基础:坚持实事求是,清醒观察并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观基础;

  群众史观基础: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以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群众史观基础。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提出依据:①根据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

  ②着眼于新世纪党面临的严峻考验提出来的。这些考验包括国际大局变动、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的发展新变化、党的干部队伍整体性的新老交替。

  ① 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提出来的。

  江泽民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对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党的先进性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他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主要包括两方面相互联系的视点和认识:

  一是以时间为参考系,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与时间同进的,不能也不会停留在某一历史阶段上;

  二是以知识的相对性为依据,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观点或结论都具有历史的对应性,从而要随着实践和人类知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是问答逻辑。时代提出问题,理论解答问题,理论成为时代问题的解答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能够正确认地指认时代的本质,及时解答问题,开拓时代视野,总体把握时代方向,从而充分适应时代。

  马克思曾经说:“我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的态度的本质特征,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丧失了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的精神,而自我批评恰恰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必要中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任何情况和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使用的抽象公式,必然在把马克思主义推上绝对真理地位的同时,使它丧失了继续发展和创新的活力。因为任何理论,如果不能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创新,都必然会被淘汰。

  教条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常常不分此时彼时,此地彼地,此事彼事,不是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以不变应万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特定历史时代特定事件的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以停滞不前的思想观念和经典作家的某些词句来判断和评价不断发展、无限丰富的现实生活,以马克思主义著作中针对特定对象开出的药方作为包医百病的药方,无论治什么病,都按一个方子抓药。
  教条主义经常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神圣教义,把发展马克思主义当作是离经叛道。看事物、想问题、作决定,一事当前,先查本本,唯书唯上不唯实,丢掉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因此,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和原则。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东教条”),也要反对抛弃马克思主义,言必称西方的全盘西化思想(“西教条”),不仅如此,还要反对主张抛弃马克思主义,照般照抄儒家思想等古代传统学说的复古主义(“古教条”)。

  3、“三个代表”是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的科学结晶。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主要客观依据,就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虽然也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客观依据,可是中国的现实情况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客观上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了进一步推动其深化发展,必须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把关注点逐步向政治建设和上层建筑领域拓展;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了50多年,又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因此必须抓紧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从思想方法基础看,邓小平理论的根本思想方法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所赖以形成的思想方法基础侧重点不在于“应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是在于“怎么样”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化和具体化。

  从主要内容看,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而“三个代表”思想旨在回答“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

  现在,在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必须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两个“全面”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根本保障。
  4、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思想建设(核心);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其中思想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作风建设是体现。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贯穿于制度建设之中。

  思想建设上,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全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组织建设上,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保证。

  作风建设上,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体现。当前在党的作风方面,群众反映最大的问题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因此,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氛围。

  制度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应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四句新话”是继毛泽东提出“四个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方针

  “四个服从”是指根本的领导制度。

  “四句新话”是指根本的组织制度。

  两者共同构成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命题预测:本章为考核重点章。“工人阶级是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共产党是不是全民党、社会党”、容易以辨析题的方式考核。

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

人民群众

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