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班在哪里:哪位朋友能告诉我法国在大革命期间(1789-1799年)对外战争的一些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22:01:16
我想写片文章,哪位朋友能告诉我法国在大革命期间(1789-1799年)对外战争的一些资料或是这些资料的地址?

1. 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运动的兴起

i. 国民议会(National Assembly)的「人权宣言」强调主权在民、法律表达人民大众的意愿的一个事实。国家机器需要为人民带来最大的利益;甚至乎各个「开明君主」如俄国的喀德琳女皇(Catherine the Great)、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Joseph II),皆在法国大革命发生以前认为大大需要改善人民的生活,但这个想法仍未普遍为欧洲各国所接受。法国大革命确立了一些原则,如人民可以自治、政府不应只实施惠民之策且应由人民管治。统治者不应只将国家视作其财产并只享有特殊利益,国家亦应该是一个履行一定职责的机关。无可否认,这个原则在某些时候被反对,但这原则最终在欧洲各国巩固下来。1815至1848年在中欧的自由主义运动,例如在普鲁士、法国、萨丁尼亚、意大利诸邦以至奥匈帝国皆成立了立宪政府,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威力。

ii. 法国大革命的出现,使民主不民仅仅是一个文学名词,而成为了政治辞汇的一部份。革命促使西欧各国开始识别政治上的好与坏,这种道德判断以前只存在於宗教与魔鬼之间。法国大革命主张法律面对人人平等,不能容许因为血统和财富而拥有特权。结果是奴隶制、封建规条、行会限制等皆被废除。宗教自由得以确立、出版自由得以确保,人民大众有权接受教育。最突出的例子,是Mary Wollstonecraft在《妇女无罪》(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中主张妇女应享有男性一样的权力。

2. 民族主义的发展——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a. 法国大革命亦主张民族原则,导致了后来民族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以前,并非所谓爱国主义,只有贵族对国王的效忠、人民对国王的敬爱。法国大革命以「法兰西民族(French nation)」这个概念替代了「法兰西王国」(French kingdom)。1791年对路易十六的斗争,表明了人民的利益与国王的利益并非一致。1792年6月11日「祖国在危难中」(Fatherland in Danger)的宣言,激发了民族感情,促使法国起而抗击敌人。法国对欧洲别国的野心,亦激发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情绪。意大利、萄葡牙、西班牙、普鲁士、俄国和奥地利的情况皆如此。正是民族情绪的增长,使西班牙人和萄葡牙人可以将拿破仑的军队逐出伊比利亚半岛。同样的情绪亦促使俄国人在1812年实行焦土政策。民族情绪亦使普鲁士恢复国势。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Battle of Waterloo)中被打败,亦说明了普鲁士联合一致的重要性,并引致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西班牙人民的抗击行为,亦证明了一整个民族较纪律严明的军队更具威力。同样的民族主义情绪亦使人在国民会议(National Convention)的日子裏能够抗击盟军。「全民皆兵」的概念对世界是一个伟大发明。在这方面而言,法国大革命极大地孕育了当今「整体战争」(total war)及「大战争」(great war)等概念的出现。

b. 无可否认,在维也纳会议后确实出现了对於民族主义的反动,各国通过一些方法如《特拉波条约》(Protocol of Troppau)等以粉碎之。但民族原则最终在欧洲取得了胜利。正是这个思想使意大利和德意志达成统一和独立。比利时、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情况亦相类似。同样的思想,使俄国头痛不已,因为波兰人民追寻独立(虽不成功)。1848-49年在噶苏士(Kossuth, 一译科苏特)的领导下的匈牙利叛变亦是源於民族主义的力量。(这部份应加以引申。例如说,由於拿破仑对意大利的统治,意大利北部管理因而较佳。那不勒斯王国的统治者缪拉,作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即以他为首将意大利各邦统一。1814-15年间,他实现了这个计划,并将新成立的国家名为「意大利联邦」(Union of Italy)。然而,他最后被打败,但他的思想并未因此而中断。从这个方面看,拿破仑的统治为意大利注入了新生命,并为统一提供了动力。统一的力量在战后增强了)

3. 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亦刺激起人道主义。政府尝试废除奴隶制,并改革监犯的生活。很多国家立法以改善一般人民的生活。维也纳会议中废除奴隶贸易的建议即为一例。

在西班牙和意大利,虽然反动势力最后获胜,但农奴最终仍然被废除。在德意志,政府已於1811年敦促废除奴隶,而在1848年奴隶已在该国绝迹。1861年,俄国被迫解放农奴,1878年的战争后巴尔干半岛上已再无农奴。法国在1789年开始解放农奴,而拿破仑则以在其对外战争中将这个火把传到西班牙、意大利、瑞士、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

4. 浪漫主义(Romanticism)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亦通过人道主义的确立、对传统的否定、以纯感觉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确立,从而推动了浪漫主义的复兴。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可以从雨果(Victor Hugo)的《悲惨世界》 (Le Miserable), 骚塞(Southey)的《圣女贞德》(Joan of Arc), 华兹华斯(Wordsworth)的《序曲》(Prelude), 雪莱(Shelley)的《无政府主义的面具》(Mask of Anarchy), 歌德(Goethe)的《浮士德》(Faust),以及柯尔律治(Coleridge)的《忽必烈汗》等等。

5. 共产主义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在共产主义原则方面开创了一个新的传统。共产主义思想一直在整个法国大革命中站在前端。在凡尔登(Firondins)陷落后,法国人民曾试图遵循这个方向作了多次的尝试。「第一共和(First Republic)」头两年的大众性共产主义,其思想深度较现代的社会主义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强调了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上,而非只在生产领域上实行共产主义。罗伯斯比尔(Robespierre)曾宣称,只有多余的食品才可以成为商品,而一切必需品则是属於整体人民的。1793年的共产主义确认人民有权获取食物、有权得到土地以便生产;认为任何人所拥有土地的数不应超越其个人及家庭的耕种能力,并尝试将贸易和工业公社化(即收归地方团体所有)。这些主张,较我们现今的「最低纲领」(minimum programmes)更能直接指向问题的核心。事实上,法国大革命是现今所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

6. 取代英国成为自由主义运动的领袖

很明显,法国成为了人类的发言人,自由主义思想成为所有改革者和革命者的格言和宪章。自由成为了一个普遍的信念。不单个人的自由得到保障,而且人们亦为达致政治上的自由而努力。在这方面,英国开创了先河,而法国则继承其领导的地位。

7. 使用恐怖统治的开始

R. Nisbet亦指出,「恐怖时代(Reign of Terror)是「现代『叛国』和『对抗』等概念的开端。」十九世纪的革命者如巴枯宁(Bakulin)等往往以类似的术语为其使用的恐怖手段而辩护。往后的列宁(Lenin)、托洛斯基(Trotsky)、史太林(Stalin)、希特拉(Hitler)、毛泽东(Mao)等二十世纪的政治家,亦在其著作出亦为主张暴力而作出了相类的申辩。

8. 宗教对政治影响的减退

E. Burns说过,法国大革命「不仅在法国,而且在世界开创了一个先例,使最终宗教会与政治分离。」对教士权力的规限、充公教会财产、取回教会掌握的教育和慈善等方面的权力,对教会而言确是致命的打击。然而,后来教会的复兴,使直至二十世纪的法国政治充满了教权和反教权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