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龟认识主人吗:谁知道啥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15:51:58

代主义还是理性主义的,至少没有完全决裂,而理性在现代主义里可以说到了极致,理性的狂妄也到了极致,并开始衰退。理性的局限逐渐显现。
后现代则猛然一转,跳出了理性的禁锢,但用什么来超越理性却悬而未决。

现代主义的启蒙
伊斯兰教自产生之日起,便紧密地与阿拉伯人及广大穆斯林(具有广泛的含义,
因在后来伊斯教的传播中吸收了许多其它民族的成员入教,而不局限于阿拉伯人了)
的个人生活、社会状况联系在一起,渗透到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伊斯兰教及其信徒
在经历了由公元8—13世纪的辉煌,14—17世纪的消极衰微之后,在18世纪受到更强
烈的冲击: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以伊斯兰教为社会根基和精神支柱的穆斯林对此
作出了回应,18世纪中期阿拉伯半岛的瓦哈比运动,其结果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沙特
王国,成为近代伊斯兰教复兴的典范。在1798年拿破仑侵占埃及后,埃及社会在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殖民者的控制、掠夺、渗透与压抑,由此埃及进入了
近代,但它的开篇是如此的昏暗。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可以掌握某一国家的政权和经济命脉,却始终不能
完全侵占和支配这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如果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伊斯兰世界复
兴运动的思想先声,那么出现在19世纪上半叶的伊斯兰现代主义则是在特殊历史状
况下,旨在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的理论主张。由于促成两种思想产生的历史阶段、
背景的不同,前者依据伊斯兰教初创时的教义教规,试图通过纯净伊斯兰教思想,
剔除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裹挟的沉渣杂质,正本清源,恢复伊斯兰教的本来面目,
从而达到复兴伊斯兰世界,呈现昔日辉煌的目的。可以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理论
的建立采取的是一种内省自足的思维方式,方法是向古老的宗教创意、教典经文中
索取理论支柱、构筑理论框架,以此感召民众,指导穆斯林投身改变现状、实现理
想的战斗中。是一种以史鉴今,立足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来争取民族兴盛的进步
运动。而后者—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的形成则是采取外向的、吸纳异族文化经验,
面对现实,把眼光扩展到这个时代、整个世界,从中提取有利于本民族复兴发达的
素材。两者的方法是截然不同,一个回溯古老历史,一个搜寻现实世界,一个试图
将伊斯兰净化成一尊纯粹的古井,一个企图变革伊斯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它们虽
然在方式方法上大相径庭,但目标是同一个:振兴伊斯兰教,强盛国家及民族。
从这两种思想及运动的发源地来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发起于阿拉伯半岛内部,
这里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也是最富伊斯兰教传统思想的地区。而伊斯兰现代主义
则是在首先遭受西方(法国)殖民入侵的埃及,较之封闭保守的阿拉伯半岛腹地(
沙特),埃及首当其冲的被炮舰、枪弹打开国门,在饱受殖民者劫掠、奴役的同时,
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技术与文化,打破了(一直延续下来的)阿拉伯伊斯兰宗教文化
自身的内在稳定性,迫使其吸纳新的养份,重新积蓄活力。[ 其实这种情形并不是
头一次发生在伊斯兰教及其文化之中,早在伊斯兰教诞生后的500多年间, 阿拉伯
人建立了强大的阿拔斯帝国之际,就是在吸取波斯、古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不
同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成就了辉煌灿烂、永不磨灭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只
不过当时的情形恰恰与近代的状况相反,阿拉伯人当时是以征服者的身份兼容并蓄
的,是主动的;而在近代则是处于受殖民统治的地位,是被动的。两相比较,后者
是更为艰辛困难的。]
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因其几位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阿富汗尼提出“泛伊斯兰主义”,将世界各国穆斯林的政治利益放在首位,在呼吁
解放思想,重视科学的同时又强调坚持伊斯兰的信仰和文化传统,反对无神论和盲
目崇拜西方;穆罕默德·阿布杜持教育救国论,毕生致力于改革旧的保守教育制度,
增设现代新学科,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兼具传统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宗教改革家,他
主张剔除伊斯兰教中落后不适时宜的条款,弘扬理性主义传统,发展科学和教育事
业,认为这是强盛国家,造富民众之本。此外还有印度伊斯兰现代主义的创始人赛
义德·阿赫默德汗,他的思想明显地具有东西合壁的特点,他一方面坚持伊斯兰教
的基本信仰,提倡伊斯兰教中的“创制”(伊智提哈德—独立判断)和理性主义传
统;另一方面学习近代西方科学文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主张思辩和自然
主义观点。
象历史上发生的文化思潮及运动一样,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现代主义始于翻译
运动,介绍西方的思想理论,而最早从事这项工作的埃及人拉法尔·塔赫塔威则被
称作伊斯兰现代文化启蒙的先驱。他是第一个以明慧的双眼透视现代西方文明的阿
拉伯人,他所作的文化传播工作结束了阿拉伯文明僵化的昏暗时期,将其带入“觉
醒与更新”的光明殿堂。他为阿拉伯民族的理性及其内容而忧虑:因为较之西方文
化的先进,阿拉伯民族落后于时代而遭人欺辱……塔赫塔威的文化启蒙的努力成为
阿拉伯民族复兴、文化革新的起点,是所有后来人遵循的典范,时至今日,人们在
改造现实,展望未来之际,还深深地受到这位具有远见灼识的思想家的影响。阿拉
伯诗歌王子艾哈麦德·绍基在1903年有诗称赞他为唤醒埃及,带来知识曙光的埃及
之父。而当时的埃及正是阿拉伯国家及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因此可以说拉法尔·塔
赫塔威是整个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现代文化启蒙者,是所有致力于阿拉伯民族文化
复兴的仁人志士的先辈。他开创的现代阿拉伯启蒙运动终于跨越了阿拉伯伊斯兰世
界沉溺其中达500多年之久的马木鲁克—奥斯曼的黑暗时代,开启了文明智慧之窗,
并以科学、哲学、文学、历史、地理等领域的译介作品启发了现代阿拉伯文化,影
响并造就了一代肩负现代阿拉伯文化复兴使命的人才。
拉法尔·塔赫塔威1801年10月15日生于埃及。这时的埃及不仅在政治上丧失主
权,受到异族压迫,在文化上也完全陷于一片愚味落后的黑暗之中。在土耳其奥斯
曼的愚民政策下,埃及人的识字率极低,人们的思想生活极其贫乏,只限于一些妖
术、骗术和迷信的说道,更谈不上有文学、科学、艺术的存在了。1805年,也就是
在塔赫塔威出生后的第四年, 曾是土耳其后备军军官的穆罕默德·阿里( 1769
-1849,原为阿尔巴尼亚烟草商人)反对英、法、土军对埃及的不断侵略的战斗中,
在与马木鲁克军团及埃及本土各方力量的较量中,最后穆罕默德·阿里成为埃及新
的统治者,并为埃及赢得了实质上的独立(执政时期1805-1848)。 穆罕默德·阿
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改变埃及(在多年被异族掠夺奴役后的)落后愚昧的状态,
进入现代文明国家行列,在农业、工业、贸易、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改革。
同时在文化教育领域,穆罕默德·阿里一改落后的,因循守旧的宗教性教育体制,
增设世俗教育,创办世俗小学和中学,在国内建立了各类专科学校,如军事、医科、
技术、农科、外语等专校;还在1813-1847年间派遣留学生到意大利、法国、 英国
等地学习军事、政治、医学、生物、化学、农业、艺术和考古等学科和先进技术,
为埃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取代外国人来
承担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军队中的要职。穆罕默德·阿里还开办了一所语言学院,培
养翻译人员,把大批军事和科技书籍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将现代科学文化知
识引进埃及的学术界。
从时间上看,穆罕默德·阿里执政期间1805-1848年, 正是塔赫塔威由孩提步
入成年的关键时代,阿里的改革措施客观上为塔赫塔威的成长准备了良好的环境与
条件。塔赫塔威生于上埃及苏哈支省的塔赫塔城,祖辈是先知穆圣的亲族,因而在
阿里实施经济改革以前,这些家族享有特权, 拥有大量土地, 享有十分优裕的生
活。但是在塔赫塔威出生的4年之后,阿里没收了这些人的财产,取消其特权。 由
于经济拮据,1813年父亲携子离开了家乡塔赫塔,投奔亲友,辗转他乡。在这期间,
塔赫塔威学会了记诵《古兰经》。父亲去世后,他又回到了家乡。在舅父家中,有
许多人是伊斯兰教的教长权威和现代改革者,还有语法学家和诗人……在这样的文
化氛围中,少年的塔赫塔威的心智得到启迪,博文强记,为日后成为爱资哈尔学府
的一名学子做好充分的准备。1817年,16岁的塔赫塔威进入开罗的爱资哈尔经学院
学习,毕业后,在开明的教学风气中,由一名学生而步入讲坛,直至1826年,被派
往法国学习。这一年派遣的留学生是阿里执政期间数量最多的一批,在法国学习内
容也不只限于军事技术,还包括艺术等人文科学,这些留学生怀着学成报国,在埃
及进行文化建设的崇高理想,成为令埃及人吸取欧洲文化精髓的重要因素。塔赫塔
威留学法国期间刻苦攻读以至过度疲劳左眼弱视。
塔赫塔威早在爱资哈尔师从哈桑·阿陶勒教授时,就曾听闻法国的科学艺术,
和他的老师一样,他希望更新埃及的文化。在留学22个月之后,他们接受了考试,
法方负责人对于这些从埃及来的阿拉伯人竟能准确无误地用法语写诗表达其思想感
到惊叹不已。而塔赫塔威在留学的第二个年头已将翻译的有关自然科学和历史的书
籍寄回国内出版发行,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漫长旅程。
塔赫塔威熟读各类科学艺术的法文书籍,直至精通翻译技巧,把它们译介给国
内的同胞,使他们得以了解和掌握这些新学科、新知识。1831年学成回国后,翻译
了各类书籍,除政治、社会、经济、思想领域外,还包括农业、水产、医学、工程
学、建筑学、军事等多学科。他的译著无论对军人、市民、政府要人、平民百姓、
智者、常人都会让他(她)们开卷获益。这正如塔赫塔威的理想:他引进的文化需
是全面的,普及的,是送给整个社会的,而不是其中哪一部分。这就是他所说的“
文化与文明”工业的目的所在。塔赫塔威在遍览群书,翻译介绍的同时,不满足于
直接的简单的译介,而是以一位具有远见灼识的思想家的头脑对原著进行编辑,加
工和再创作。与后来的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家阿富汗尼、穆罕默德·阿布杜相比,
塔赫塔威具有成熟的批判性和创新精神。在现代他大概是第一个在记述历史的同时
注意到现时社会问题的阿拉伯学者。塔赫塔威作为现代阿拉伯世界第一位启蒙思想
家,为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不仅留下了一大批译著,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
塔赫塔威是最早最大胆地接受西方文明而又迅速地将其传授给自己的同胞的进
步思想家。但他并非是一个盲目崇信西方的人,他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着超乎前
人的深刻细致的了解和认识,他为埃及确立的“文化模式”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第一
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典范。他把对阿拉伯人和阿拉伯世界的认识归结为以下几点:(1)
统一的疆土;(2)同一种语言;(3)一致的道德标准和心理素质;(4)相同的习俗与传
统;(5)(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外部强迫分割民族统一的时候)统一的宪法和国
家体制。塔赫塔威提醒人们要对阿拉伯世界做整体的文化上的理解,而非种族、血统
方面的区分,前者是现代进步的宽泛,后者是过时落后的狭隘。
塔赫塔威不仅是一位翻译家,还是一位思想家,他在社会、政治、伦理、教育
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在政治思想方面,塔赫塔威认为建立在公正良好的
法律之上的自由是一个最主要的途径和中介,因它的存在可以使国民生活愉快幸福
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塔赫塔威关于“自由”有如下的解释,他将自由分为五类,
第一类自然属性自由:这种自由与生俱来,如吃、喝、行走;第二类行为自由:具
有社会属性,包含社会行为,道德规范;第三类宗教自由:塔赫塔威在这里为“自
由”划定了范围,不应超出宗教(伊斯兰教)的根本精神;第四类民事自由:指个
人的生存权力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类政治自由:即国家对其每一个公民
的合法财产及(第一类)自然属性自由的保护。塔赫塔威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
有着长久个人统治模式的东方的传播者,并教会埃及民众如何运用与这种民主相匹
配的各种政治行为和思想。但是他的这些主张没有被继续进行东方独裁统治的穆罕
默德·阿里及其后继者接受,而塔赫塔威与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当局之间的关系也
成为当时国家教育、思想体制内的一个突出现象。塔赫塔威率先在东方国家倡导资
产阶级民主,这在当时一致处于封建独裁统治,王室权利掌握一切的东方国度无疑
是进步的。面对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实质上是独裁统治的继续,塔赫塔威没有作
出任何让步,相反,统治者们有时不得不使用他的一些言论。塔赫塔威强调政治思
想在现代社会建设中的必要性。他提出,政治思想不只是君主治国的理论,它应是
一种知识,成为每一个国民学习和了解的政治原则,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他呼
吁出版政治思想方面的书籍,并在全国普及政治教育。塔赫塔威将治理国家的思想
分为五种:(1)先知圣贤的治国思想;(2)国家最高政策:教法(宪法);(3)实际
或实践政策:即作为领袖、统帅、国君的具体领导、方法;(4)特殊政策或称家庭
政策:即最高政策和公共政策在小范围(家庭、家族)中的应用;(5)个体政策:
作为检查个人行为、状况的准则。所有这些思想、学说,塔赫塔威都将其公诸于世,
让广大民众品评。他在推行民主思想和社会政治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在普及现
代学科的教育方面始终坚持这种精神,这是他—现代文化启蒙运动先驱的一贯主张,
也是他本人最根本的愿望理想所在。他作为一个翻译家,思想家,针对国家与国民
所受的愚昧蛮荒,运用自己的学识和精神,教育并感染了一个时代,为它带来智慧
的灵光,知识的力量,影响深刻而长远,让我们不得不叹服、惊讶:一个人竟会有
如此大的能量和感召力?!因为他的心中充满了一个伟大的抱负:“救国救民”。

二、现代主义的形成
加马鲁丁·阿富汗尼,东方的智者,伊斯兰改革家,泛伊斯兰主义理论的创始
人。伊历1254年,生于卡布尔附近山区村落一个德高望众的家族。关于加马鲁丁·
阿富汗尼的出生地,历史上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说。一些波斯的历史学家称他出生于
伊朗哈姆赞附近一个名叫艾斯达巴兹的村庄。现代埃及历史学家艾哈麦德·艾敏肯
定阿富汗尼系哈桑·本·阿里家族,当时其家庭成员执掌阿富汗的部分公共事务。
而东方学家A·D·贝尔旺则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加马鲁丁之所以承认自己为阿富
汗人是为了挤身穆斯林元老的行列,脱离被忽视其价值的波斯人的身份。至于加马
鲁丁本人,他承认自己是生在阿富汗,并在那里学习成长。但他并不看重他的阿富
汗谱系,认为无论阿富汗还是伊朗,都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它们同为伊斯兰国家,
每一个伊斯兰国家都是穆斯林的祖国和家园。这种情感与他创立的泛伊斯兰主义理
论是相吻合的。
当阿富汗尼5岁的时候,他开始在乡村小学学习。8岁时随父迁往首都卡布尔,
在那里,阿富汗尼接受了父亲精心的启蒙教育,表现出超凡的智慧;在学校,他学
习了阿拉伯文的各种知识:语法、修辞,并遍读历史书籍,然后了解伊斯兰教法的
阐释、说明和教义学说、苏非思想、逻辑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神学,阿富汗尼
还涉足数学、工程乃至医学、解剖学领域。阿富汗尼一生通晓五种语言:阿富汗语、
土耳其语、波斯语、法语、英语。此外,向许多波斯人那样,他对伊斯兰哲学和苏
非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青年时期的阿富汗尼,来到印度求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接受了现代欧洲
的数学知识。当时的印度正处于英殖民者的统治之下,他的言行也受到监视。伊历
1285年,阿富汗尼再次来到印度,在边境他虽受到礼遇,但不允许他在印度久留。
一个月后,阿富汗尼取道苏伊士运河,来到埃及,并在那里教授哲学。
阿富汗尼对波斯与阿富汗斯坦之间的争执感到震惊。当时印度的英国政府视此
为两个穆斯林民族的冲突,宗教派别的矛盾(什叶派与逊尼派)。英政府介入这一
分歧,趁机向两国进行武装与经济渗透,坐收鱼翁之利。印度之行对于这位思想家
具有重大意义,对其思想理论的形成起了特殊作用。阿富汗尼认为结束这一悲剧的
快速疗法就是伊斯兰民族的和解,收回各自的野心与阴谋,抛开民族分歧,一致对
侵略者关闭门户,消除其对伊斯兰民族的野心。在此基础上,加马鲁丁形成了泛伊
斯兰主义的理论构想。阿富汗尼在印度了解到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开阔了眼界,
更加认清了殖民的实质。他的所见所闻以及所学到的现代研究方式都对他的思想的
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他撷取了印度和波斯的东方深奥哲理,以此作为通向
禁欲主义的苏非思想的进身之阶,并从东方的苏非哲学中找到了通向其目标—“伊
斯兰国家之团结”的途径,伴随这一目标而实现是伊斯兰智慧、哲理、科学和文学
的大荟萃。阿富汗尼具备了睿智的苦行主义哲学家的素质,但他当时还不满20岁。
此后,阿富汗尼来到西贾兹地区朝觐。他走过西贾兹的许多地方,经过一年的
苦行游历,于伊历1273年来到麦加。在麦加,他看到穆斯林为尽朝觐义务而捐款的
场面,深深被感动,使他恍然如置身于伊斯兰初创的时代,唤回了伊斯兰民族的荣
耀:同一个肢体,同一种精神,《古兰经》将他们凝聚在一起。而当今世界,阿富
汗尼在伊斯兰国度目睹了太多的灾难、斗争和殖民者的奴役。痛苦的现实与克尔白
的虔诚聚礼交相叠应,在阿富汗尼的心中闪现出一个念头:在伊斯兰阿拉伯民族旗
帜下,如同在先知时代和后来的哈里发时代,以安拉之名,所有的伊斯兰民族地区
享有自由强大和尊严。
阿富汗尼在埃及的学术活动影响很大。公历1878年,阿富汗尼加入“玛素尼会
所“,向更多的人宣讲自己的思想。他的言论涉及当时政坛的敏感问题:反英殖民
侵略问题,招致一些 人的非议。 但是他的思想主张后来成为阿拉伯革命运动的火
种,对埃及社会有深远的影响。
公元1879年,阿富汗尼离开埃及,回到印度,居住在哈伊达尔·阿巴德·达卡。
在那里,他撰写了著名的文章“答无神论者”。2年后,阿富汗尼来到伦敦, 以后
在巴黎居住了3年,他在报上发表政治文章,与法国哲学家讨论“伊斯兰与科学”。
阿富汗尼在巴黎赢得了众多法国哲学家和学者们的尊重。在这期间,他还游历了许
多国家,到过伊朗的伊斯法军和德黑兰,2次访问俄罗斯。
公元1892年,阿富汗尼由伊朗再次回到土耳其的阿斯塔纳,当他到达时,前来
迎接的人要为他提行李,阿富汗尼说:“我只有两件行李,一个装书,一个装衣服。
”来人恭敬地问道:“好,在哪里?”阿富汗尼指指前胸,又提提衣袍说:“喏,
全在这儿了。”公元1897年,阿富汗尼逝于阿斯塔纳。
阿富汗尼一生为反对英殖民侵略而斗争,在英政府的驱逐与迫害中颠沛流离于
众多国家,在这些国家宣讲自己的思想主张,教授知识,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他的学识和见解震撼了整个世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阿富汗尼一生倡导伊斯兰改革思想,是泛伊斯兰主义的创始人。他无论走到哪
里,居住在哪里,都在呼唤伊斯兰的复兴,呼唤新黎明的到来,号召伊斯兰民族的
觉醒,宣传自由、公正、平等的思想。他将东方的哲学与西方的科技结合在一起,
他向众人明智地解说宗教的弊端,同时又勇敢地捍卫宗教的原则。哲马鲁丁在他的
文章中从未批驳无神论者关于自由和人权的观点,因为阿富汗尼认为这两个原则也
包含在伊斯兰教的思想里。他只反对那些否认宗教原则,否认安拉存在的学说。
公元1884年(伊历1301年)3月13日,在巴黎, 阿富汗尼创办的“坚柄”(指
伊斯兰教)杂志第期出版。在以后的8个月里,共出版了18期。 他的学生穆罕默德
·阿卜杜是它的首位编辑。在第九期“坚柄”杂志上,加马鲁丁阐述了泛伊斯兰主
义的宗旨:即以《古兰经》为主宰,统一在伊斯兰教旗帜之下,团结友爱,成为统
一的伊斯兰的面貌。《古兰经》的证言是伊斯兰民族的向导,是追寻先知及哈里发
足迹的穆斯林们的第一精神源泉,并在这统一的民族中间建立公正、安全和自由。
阿富汗尼号召组成一个统一的伊斯兰政府实体,因为有些穆斯林正处在背离伊斯兰
教法的暴政之下,有些政府屈从于外国的强权政治。阿富汗尼撰写题为《伊斯兰教
民族的过去与现状及对其弊病的诊治》,以史为鉴,分析先知及四大哈里发时代伊
斯兰帝国兴衰的原因。他引用《古兰经》第三十三章联军(艾哈杂布)的第62节:
这是安拉对前人的常例,你绝不会发现安拉的常例会变换更替。(摘自《古兰经》
韵译》林松译 1988年7月第一版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阿富汗尼毕生致力于宏扬伊斯兰精神,宣讲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内涵。公元1883
年,阿富汗尼在巴黎与法国知名哲人里南围绕伊斯兰与科学知识展开了一场辩论。
针对里南在“苏尔本”协会所做的演讲中关于根本不存在阿拉伯文明,无视阿拉伯
科学、哲学、艺术,妄称伊斯兰不鼓励人们自由研究和学习科学、哲学的内容,阿
富汗尼以哲人的睿智,冷静地分析道:毫无疑问,阿拉伯人民是蒙昧走上理性与科
学进步之路的,它以其在疆域上的迅猛拓展,在文化上借鉴吸引了希腊和波斯的知
识,在阿拉伯人中间广泛流行,传至臣服于阿拉伯帝国的地区。在罗马和拜占庭诞
生了神性和哲学,那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当这一文明处于停滞和被消泯之际,
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它。阿拉伯人学习了希腊和波斯的哲学,并对它进行阐释和
逻辑编纂,显示出阿拉伯人的慧眼匠心。这是以证明阿拉伯人天性中对知识的渴求
和热爱。而法国、英国、德国要比阿拉伯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罗马、希腊,他们
神着希腊服饰,头脑却没有思考希腊的哲学,因而当欧洲人接触到亚里士多德的时
候,他已带有阿拉伯的气息了。至于出现在公元8世纪末—13世纪间的哈兰人、 安
达鲁西亚人、波斯人或夏姆的拿撒勒人中的伟大思想家、科学家,且不说波斯学者
在伊斯兰世界中饰演的重要角色,只论哈兰人,他们自古就是阿拉伯人,早在伊斯
兰教产生的数百年前,阿拉伯文就是哈兰人的语言,他们虽然保持着萨比教的信仰,
但这并不意味他们不属于阿拉伯种族。说到安达鲁西亚,当阿拉伯人占领了西班牙,
他们并没丧失阿拉伯的种属,仍旧是阿拉伯人,而夏姆的大多数拿撒勒人更是信奉
基督教的加萨尼阿拉伯人。因此,不能以其未出生在阿拉伯半岛就断言法拉比、伊
本·鲁西德、伊本·西那等不同于铿迪,不属于阿拉伯人,尤其当人们只以语言作
为鉴别种族所属的依据的时候。如果如里南所讲,那就好象在说:“拿破仑不属于
法国”。里南先生读了阿富汗尼的文章后也撰文答和,表示两人志同道合,旨在阐
明伊斯兰与知识的关系,称加马鲁丁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泛伊斯兰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创立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的。加马鲁
丁·阿富汗尼认为伊斯兰哈里发思想的影响和伊斯兰教的凝聚力首先应运用于反殖
民主义的战场上,也就是反抗英殖民者。阿富汗尼向穆斯林们,向世界东方的人民
发出革命的忠告,这位革命的哲学家以其思想和社会实践,建立和完善了泛伊斯兰
主义理论。他向人们阐释说明其目标和宗旨,即建立“联合政府”,包括什叶派的
伊朗在内,团结在伊斯兰哈里发周围,以这一联盟抵制欧洲对伊斯兰事务的干涉。
阿富汗尼《坚固的把柄(即伊斯兰教)》第九期上写道:我所说的不是指要一人来
统领所有的穆斯林,这或许是困难的。我只希望大家视《古兰经》为共同的主宰者,
以伊斯兰教作为共同的面貌,相互扶助,同呼息共命运。
阿富汗尼认为只有以伊斯兰宗教信仰为基础,人们才会认识到彼此互为需要。
于是他将泛伊斯兰主义理论的宗旨确定为:以《古兰经》为伊斯兰民族的指南和向
导,沿着先知穆罕默德的足迹,继承四大哈里发的传统,在统一的伊斯兰民族中间
建立公正、安全和自由,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个伊斯兰政府,作为所有伊斯兰
人民的主要领导核心,广泛实施伊斯兰教化,追踪先人哈里发们的足迹,拓展疆土,
恢复昔日的荣耀,让伊斯兰的旗帜飘扬在整个伊斯兰民族的领土上。
“凭借这种宗教关系的纽带,将土耳其与阿拉伯,波斯与印度联系在一起,宗
教关系代替了血统关系”。加马鲁丁的民族思想是构成其泛伊斯兰主义理论的另一
主要成分。一些研究成果表明,阿富汗尼的民族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拒绝
思考民族问题及民族的特质,只强调宗教信仰的一致。2.承认在同一的宗教信仰之
外存在着民族特性。3.承认这种影响只是在语言方面,民族特性是存在于统一的宗
教信仰基础上的。然而埃及学者穆罕默德·阿玛拉博士则认为阿富汗尼民族思想的
发展历程是经过二个阶段而非三个阶段。其一是:阿富汗尼尚未清楚地说明“泛伊
斯兰主义”与“伊斯兰的统一”、“民族主义”与建立在现代民族意识基础上的社
会之间的关系。因而他在多处表达和论述上有自相矛盾之处,不能自圆其说,判断
不清;其二:阿富汗尼的民族思想日 成熟。从阿富汗尼的各种文章及发表的言论
中可以看出这种思想的轨迹,这些文章和谈话多见于《坚固的把柄》杂志和《阿富
汗尼全集》。 “穆斯林没有国籍只有他们的伊斯兰教”(见《阿富汗尼全集》第
342页);“凭借这种宗教关系的纽带,将土耳其与阿拉伯、 波斯与印度联系在一
起,宗教关系代替了血统关系”(见《全集》第 310 页)这一观点是根据穆斯林生
活状况,对伊斯兰史的研究而得出的。自伊斯兰教立之日起,同一的宗教信仰,凌
驾于国别、种族的关系之上,马革里布因此并不厌恶土耳其政权,波斯接受了阿拉
伯人的统治,

现代应该是从十九世纪末期到而是世纪三十年代法西斯的兴起的这段时间正好是工业化蓬勃发展的时期!
而后的时间是被称做后现代。

当你看到的不再是古典宜人的优美而是机械而又矛盾的现实,就表明身处现代主义
当你看到的变成了荒谬和没有包袱的梦幻(不像魔幻那样带着历史的沉重),就是后现代了。
现代主义还是理性主义的,至少没有完全决裂,而理性在现代主义里可以说到了极致,理性的狂妄也到了极致,并开始衰退。理性的局限逐渐显现。
后现代则猛然一转,跳出了理性的禁锢,但用什么来超越理性却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