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酷跑3d内裤没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05:59:59

1979年,共和国百废待兴,但春寒犹料峭。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激昂时代,只有改革,共和国才能看到希望的田野;只有开放,共和国才能展开春天的故事,而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在哪里呢?邓小平注意到南海边的这个小渔村,就在这里画了一个圈。这个圈的分量和意义不必多说,但在当时却引起了争议。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和突破。然而,国内对办特区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搞资本主义。争论的结果是经济特区还是要搞,但要与作为社会主义主体的内地隔绝开,于是在深圳特区边上竖立了一道铁丝网,以此隔开经济特区和内地。这道铁丝网就是香港人和深圳人所说的二线关(深圳与香港之间为一线关)。

时?≡窳松钲冢??仓挥猩钲诓拍艿5笔贝?秤璧闹厝巍I钲冢??谙愀郏?哉飧龅乩碛攀谱魑?泄?母锟?诺拇翱诘娜肥嵌酪晃薅?摹V泄?挥辛礁鲎时局饕寰?梅⒋锏牡厍?澳门太小,经济也不发达),那就是香港和台湾。厦门具有面向台湾的地理优势,在1979年7月与深圳、珠海、汕头同时被国务院确定试办经济特区,但厦门与台湾之间有大海相隔,距离太远,交通不便,地理优势显然不如水陆相连的深圳和香港,而且厦门当时还是军事前沿阵地,不像深圳口岸一直和香港保持着紧密来往。可以说,深圳命中注定要成为一个开创中国新时代的幸运儿。

事实上也是这样。到20世纪末,人们回首中国经济特区20年的发展里程时,发现中国五大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中只有深圳特区发展得最好。深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厦门和汕头因走私而元气大伤,珠海至今仍在吞咽当年重复建设的苦果,海南则饱尝了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带来的痛苦。

但是,深圳特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深圳特区的建设是从蛇口开始的。从荒山野岭的“蛇口”起步,其中之艰辛可想而知。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建立之初,建设者们喊出了一个“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但就是这个在现在深入人心的口号却在当时招来全国一片抗议之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激情年代》就反映了这段真实的历史。现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依然屹立在蛇口工业区,已经成为特区精神的标志之一。

到了1984年,深圳特区已经初具规模,但海外媒体这时候却说中国经济特区就是建高楼大厦,同时国内对特区是否成功的疑问不断,对于中国是否需要办特区仍不能理解。1984年1月24日至2月17日,邓小平去南方,特地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特区。经过考察,他对特区的成就表示满意,并分别为三个特区题词,给深圳的题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此后,关于深圳发展道路的争论才逐渐淡化下来,深圳也打破了从前依靠外贸出口的产业格局,在继续发展以轻工、服装、手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三来一补”工业外,开始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从此开始了崭新的发展,于是有了现在的康佳、赛格、华强、飞亚达和华为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再次就特区发表讲话说:“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怀疑都可以消除了。”

深圳经济特区是成功的。多年来,深圳不但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尽早实现深港衔接,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任何其他地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成功地担负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到深圳后,深圳又开始了新的腾飞。20世纪80年代,160米高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创造了“深圳奇迹”;90年代,383米高的地王大厦又以“九天四层楼”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现在,深圳为完成深港衔接的历史任务,正在继续快速运转。20世纪80年代深圳建立了第一家中科院与地市合办的深圳科技工业园,科技园在建设早期就成为国内各地建设高新技术园区的蓝本;90年代末深圳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