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残雪是什么生肖:请问有谁可以告诉我广州哪些名胜以及座落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7 13:12:25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在大片裸露的红色岩系砾岩前面连着一片宽敞的海平台,石崖下部有一连串半米深的浪蚀洞,使上部额状突出。是五六千年前海浪拍击冲蚀而成的遗址,包括海蚀崖、海蚀洞穴和海蚀平台,说明当时南海海岸就在这里。岗前的大片农田绿野原是汪洋一片,而今海岸已向后退了约100公里。这是我国地理学家吴尚时教授于1937年5月14日发现的,是广州地区历经沧桑的证据。?

  秦代造船工场遗址

  【秦代造船工场遗址】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1974年考古发掘。原为造船工场,建造在灰黑色的沉积粘土层上。汉代以来堆积形成一片东西长约300米的坡地。船台区有3个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的造船台,1号船台在南,长度估计在100米以上;2号和3号船台,因被楼房压着,未有开揭。遗址出土有秦半两钱、汉初半两钱、秦汉瓦当及西汉初年陶器等物。这处造船遗址始建于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至西汉初的文、景期间废弃。这处造船工场的巨大规模、造船木材的选择及船台的结构形式等都充分表明2000多年前广州造船技术和造船生产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

  南越国宫署遗址

  【南越国宫署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忠?大街到儿童公园之间。包括南越国宫署走道、御花园、地下石构建筑、水渠、水井等,十分珍贵。由于周围为民居、商铺密集区,目前仍在进一步发掘中。?

  越王井

  【越王井】位于广州市应元路。又名九眼井。相传为南越王赵佗所凿。其水重而味甘,赵佗饮此水,肌体润泽,年有百岁,视听不衰。传说赵佗曾投金杯于井,结果从石门得到此杯,谓此井与石门相通。南汉主曾独占此井,称玉龙泉,禁止百姓汲水。宋番禺县令丁柏桂加九孔石井盖,可同时从各孔汲水,不相抵触。至清代,平南王府独霸此井达10年之久,在井四周建围墙,派兵把守。现越王井九孔井盖残石尚存,井身全部石砌,直径2?1米,井底淤积,深仅7米,有"九眼古井"石碑。?

  南越王陵墓

  【南越王陵墓】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文帝"的陵墓,距今有2100多年历史。1983年发现。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随葬品最多的一座西汉前期彩绘壁画石室墓。墓中除发现15个殉人外,还出土珍贵文物1000余件(套)。它对研究秦汉年间岭南地区的开发、城市发展、南越国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墓地现已建成"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光孝寺

  【光孝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光孝路。以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为岭南佛教丛林之冠。寺址初为南越国赵建德王府。三国时,吴国骑都尉虞翻贬官后居此讲学,辟为苑圃,多植诃子,又称诃林。虞翻死后,舍宅始创佛寺,名制止寺。经多次改名,南宋以后称光孝寺。不少南亚、印度高僧曾来寺传教译经,对中外文化交流有很大的影响。清代以来,寺院逐渐缩小,但迄今面积仍达3?1万多平方米。现寺内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瘗发塔,其西有大悲幢、西铁塔和近年以岳雪楼丛帖所建墨廊,其东有六祖殿、伽蓝殿、洗钵泉和近年集中寺内碑记所建碑廊,再东有睡佛阁、洗砚池和东铁塔等。环境开阔幽静,诃子、菩提、榕树等古木婆娑。大雄宝殿是东晋时宾国(今克什米尔)法师昙摩耶舍始建,清初由五开间扩至七开间,面宽35?36米,进深六间共24?8米,高13?6米,是岭南最雄伟巍峨的殿堂。古朴硕壮的柱梁斗拱上承托着飞檐翘角的重檐九脊殿顶,尚存南宋建筑风格。唐仪凤元年(676),禅宗六祖慧能到寺与僧人论风幡后,削发受戒,故有瘗发塔、六祖殿等以为纪念。在光孝寺内有两座千年铁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塔。置于殿东者叫东铁塔,在殿西者称西铁塔。东铁塔以南汉后主名义铸于南汉大宝十年(967)。塔呈四方形,共7层,高6?35米,有石刻须弥座,高1.34米。东铁塔全身有900多个小佛龛,每龛都有小佛像,工艺精致。初建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铁塔下部有莲花状铁座,四周雕有"行龙火球"与"升龙降龙火焰三宝球",造型生动。西铁塔铸于大宝六年(963),是南汉太监龚澄枢与邓氏三十三娘联合铸造的。形式大致与东铁塔相同。西铁塔在抗战期间因房屋倒塌,压崩了4层,今仅存3层。?

  贪泉碑

  【贪泉碑】位于广州西郊石门。相传凡南下官吏在石门饮了泉水,便起贪念,因而广州官风贪酷。东晋元兴初年(402~404),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当他前来广州赴任时,途径石门,特意掬饮贪泉,自信不能改变自己的廉洁操守,并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纵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任上,生活俭朴,任满乘舟北归,行囊中没有多余资产。其妻刘氏携带沉香一斤,吴隐之发现后,命投入水中。后世追慕其廉洁,称石门下游沙洲为沉香浦。后人在贪泉建碑,以警贪官污吏。现碑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郡人右布政使李凤等重刻,1963年移置广州博物馆碑廊。?

  华林寺

  【华林寺】位于广州市下九路。前身是西来庵。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渡海来中国传教,首先在今广州西关下九路附近登陆,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距今已有1400多年。由于菩提达摩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人们把他最初登陆的地方叫西来初地。清顺治十一年(1654),西来庵扩建,改名为华林寺,寺内僧侣云集,成为当时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道光末年,建五百罗汉堂,罗汉体形逼真,姿态各异,喜怒不一。其间还塑有马可·波罗像。此外,在罗汉堂中央还有一座用1000多斤铜铸成的高4米的阿育王塔,是珍贵的文物之一。五百罗汉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现已修复。?

  六榕寺

  【六榕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六榕路。始创于南朝刘宋年间,初名宝庄严寺。北宋端拱二年(989)改名净慧寺。宋元符三年(1100)苏东坡来游,见寺内有老榕六棵,题"六榕"二字,后人便称为六榕寺。寺园面积7000多平方米。东向的山门内依次为天王殿、花塔、大雄宝殿,其北有解行精舍等,其南有碑廊、观音殿、六祖堂和补榕亭等。壮丽的花塔雄矗寺院中央,原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内藏昙裕法师由海外携回的佛舍利。宋初,木塔被火烧毁。宋绍圣四年(1097)重新建成楼阁式砖塔,八角九级,每两级间设暗层,明暗共17层,高57?6米,朱栏碧瓦,丹柱粉墙。顶层中央竖着元代铸造的千佛铜柱,铜柱穿出塔顶,贯串着塔刹构件,总重逾5吨。以铜而不用木做刹柱,全国罕见。寺内有宋代六祖铜像,法貌庄严,衣纹流畅。还有清代三尊铜佛像,每尊高6米、重10吨,一尊观音铜像高4米、重5吨,还有苏东坡笠屐像及一批古碑,都是珍贵的文物。?

  三元宫

  【三元宫】位于广州市应元路。东晋时南海太守鲍玄建有越岗院,唐代改为悟性寺,明万历年间改名三元宫(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是广州现存历史最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寺庙。鲍玄之女鲍姑,常以院内井旁艾草为人治病。宗教哲学思想家和科学家葛洪亦曾到此修道,娶鲍姑为妻。三元宫倚越秀山南麓,坐北朝南。由山门而三元殿至老君殿依山势逐渐升高,显得轩峻壮观。主殿三元殿宽20?27米,深16?85米,歇山顶,木构架。殿前连接拜廊,拜廊两侧为钟、鼓楼,四者在大院正中高台上连成一片,这在广州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三元殿东侧有客堂、斋堂、旧祖堂、吕祖殿等,西侧为钵堂、新祖堂、鲍姑殿等,均系清代以来重建。?

  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又称波罗庙,是中国古代海外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隋文帝在开皇十四年(594)下诏立祠祭祀南海。唐代以来历经扩建重修,并每年派官员前来代表皇帝举行祭典。古时庙前有码头,海舶进出,按例到庙拜祭,并可在庙旁扶胥镇交易。以此为起点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通达东南亚、西亚和东非,明清时更远达欧、美。庙宇宏伟深广,占地近30000平方米,是中国著名的海神庙。"海不扬波"石牌坊内,主体建筑五进,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后殿。仪门两侧有复廊。大殿前有东西两廊,均为清代以来重建。庙内古碑尚存唐代韩愈碑、宋开宝碑、明太祖御碑等30多块。其中有不少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及广州历史的珍贵资料。并有东汉大铜鼓、明代铁钟和玉刻南海神印等重要文物。还有木棉树、红豆树等古树名木。庙西章丘顶上有浴日亭。"扶胥浴日"是宋、元时的羊城八景之一。亭内立有宋苏东坡《浴日亭》诗碑及明陈白沙步苏韵诗碑。?

  怀圣寺光塔

  【怀圣寺光塔】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圣寺位于广州市光塔路,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兴建的清真寺。古代这里曾是阿拉伯商人聚居的"蕃坊"。寺称怀圣,是教徒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至圣"穆罕默德之意。它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往来的重要史迹。寺门内有看月楼、长廊、碑亭、经堂、水房、礼拜殿等建筑,西南角矗立着著名的光塔。光塔又称怀圣塔。这是一座伊斯兰教塔,青砖砌筑,外表以蚬壳灰砌抹,圆柱形,无层级,如银笔直指云霄。塔底直径7?5米,向上逐渐收小,总高36?3米。在塔心柱和塔壁间,有两条砖梯盘旋登顶,互不相交。古时江岸近塔旁,每年五六月间,教徒登上塔顶祈风讯,望阿拉伯海舶乘季风至。?

  清真先贤古墓

  【清真先贤古墓】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兰圃西侧。为唐代伊斯兰教传教士阿布·宛葛素来华在广州逝世后的墓地。墓园四周用青砖高墙围绕,内作庭园式布局,有敞口厅和拜堂等建筑。?

  海幢寺

  【海幢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这里原是南汉时千秋寺,后来改为民居。明朝时,僧人光牟向业主郭龙岳募得此地,稍加修葺,辟为海幢寺。康熙年间大加扩建。民国初年修筑同福中路,寺院被分成南北两截。大部分地方于1929年辟作河南公园,1933年改名海幢公园。现存大雄宝殿、塔殿。大雄宝殿建于康熙五年(1666),道光三年(1823)及同治五年(1866)重修。宽29.8米,深19.45米,高12米,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规模宏大,现在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尚保留不少明代建筑手法。?

  药洲遗址

  【药洲遗址】位于广州市教育路南方戏院北侧。又名九曜园。原是一座南汉御苑。南汉乾亨三年(919),刘?NB128?在今西湖路、教育路一带,利用原来的天然池沼罚罪民凿长湖五百丈(约合今1600米),史称西湖或仙湖。湖区狭长,北至中山五路,南达惠福东路。湖中建洲,在此炼丹求仙药,故称药洲。湖中有瑰奇怪石九块,美称为九曜石。沿湖有亭、楼、馆、榭,风景甚美。米芾、翁心存、翁方纲、阮元、苏东坡、陈澧等名士曾煮茶景濂堂,泛舟九曜池,为九曜石题诗赋词,刻石立碑,留下了宝贵的石刻。明代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南汉康陵遗址

  【南汉康陵遗址】位于广州番禺市新造镇。五代南汉国第一代皇帝墓。全墓用青灰色砖砌筑,全长约12米。有前室、过道和后室,前室两侧各装饰着一列高大的凸字形壁龛。墓顶五重券拱,用大青石板封门,结构坚固。明崇祯九年(1636),雷电轰开了墓穴,人们进入墓内,看到许多奇珍异宝。后来,墓内器物全被取走,因当时保存有墓碑,故知是墓。?

  仁威庙

  【仁威庙】位于广州市龙津路泮塘前街。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始建于宋皇?四年(1052),历代多次重修、重建。现仁威庙主体建筑平面略呈梯形,占地约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建有头门、正殿、中殿、后殿、后楼及东、西庑,门外有一对用花岗石雕刻的龙柱。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吉祥纹饰,遍施金彩。顶为五山风火山墙。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样。正殿面阔、进深3间,9架梁4柱,风火山墙顶。所有梁枋的底部亦雕有花纹,雕工精细。人物、动物的造型栩栩如生。木雕均施金彩,使整个梁架金碧辉煌,为这座建筑一大特色。

  宋朝西村窑遗址

  【宋朝西村窑遗址】位于广州市西村皇帝岗。1952年发现,1956年清理发掘龙窑残址,总长36?8米,拱顶已毁,窑身中部最宽4米,首尾稍窄,窑床铺沙,窑前有圆形坎穴,窑首的火门及炉膛部分伸入地表之下,后段砌筑在废瓷堆积上,窑尾已毁。西村窑的产品属青白瓷和影青瓷。釉色以青釉为主,黑酱釉次之,亦有少量低温绿釉器。其产品在国内大陆很少流传,近年却在我国西沙群岛及东南亚地区都有发现,菲律宾、印尼等地亦有西村窑品传世。?

  玉岩书院

  【玉岩书院】位于广州市萝岗风景区。风景区内丛山叠岭,最高峰为萝峰,萝峰下的玉岩书院为南宋进士钟玉岩读书、讲学遗址,并藏有自宋代以后名人的题咏和书刻。书院东有萝峰寺,寺旁有"漱玉听泉"。还有砖砌牌坊、候仙台、流觞石、跳坡台、三品石、点燃石、石榴香溪、山楼月夜等。萝岗风景区种梅历史悠久,每年岁末梅花盛开,发出阵阵芬芳,白色花瓣随风飘荡,成为特殊的"雪景"。"萝岗香雪"为羊城八景之一,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前往萝岗"探梅"、"赏雪"。?

  何仙姑家庙

  【何仙姑家庙】位于广州增城市小楼镇仙桂村。为明代以前修造,始建年代待考。现存的庙堂是清代咸丰八年(1858)重建的。庙深三进,依次为正门、拜亭和后殿,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砖石抬梁式结构,内外装饰着木、砖、灰雕,飞檐拍板遍布花鸟、人物工艺,制作精细。庙门横匾石刻"何仙姑家庙"5个大字,并有一副对联:"千年履舄留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字体苍劲,刻艺高超。庙内有一口井,俗称何仙姑井。庙前座的瓦脊上还长有一株桃树,绿叶婆娑,结出来的果子,人们称它为仙桃。?

  五仙观

  【五仙观】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明洪武十年(1377)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五仙观坐北朝南,门上石匾有清人书"五仙古观"4字。依山而建。部分殿宇已毁,现存头门、后殿、东斋和西斋。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精巧。后殿东侧裸露的红砂岩层,上有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以为是仙人足迹。其实在晋代以前,这里还是江边,人称"坡山古渡头",凹穴是古时珠江潮水期的急流冲蚀而成的。明清两代,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岭南第一楼

  【岭南第一楼】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观后。又名禁钟楼,是一座城楼式建筑。明洪武七年(1374)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建。通高约17米。上层为四面开敞的木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梁架粗大。现脊檩底部尚有"大清乾隆岁次戊申年冬季吉旦""募化重建立"楷书金字。金柱及础石较为简洁雄浑,有侧脚,具有明代遗风。钟楼下层红砂岩砌筑,为明代遗构。钟楼上悬挂着一口重约5吨的明代青铜大钟,钟底下以方形竖井下通门洞,形成一个巨大的共鸣器。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可以使钟声洪亮,声闻十里。?

  明代北城墙遗址

  【明代北城墙遗址】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广州城,把宋代广州三城合一,并加以扩展。北跨越秀山,东至今越秀路,南至今文明路、大南路、文德路,西至今人民路、盘福路,后称为老城。嘉靖年间又向南扩筑新城。广州城墙大部已拆,仅存越秀山上镇海楼旁的一段,残长1100米,高1~10米。城墙下部为红砂岩条石砌筑,上部为青色大城砖。其中镇海楼一带长200余米的城墙,已由广州市政府拨款修复。?

  镇海楼

  【镇海楼】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区北边越秀山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并在城墙上建五层楼,以壮广州城观瞻。楼名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俗称五层楼。平面作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高28米,红墙绿瓦,十分壮丽。顶楼正面悬挂着两广总督彭玉麟所撰对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头摩霄,目空古今;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依栏看剑,泪洒英雄"。镇海楼先后以"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羊城八景之一。?

  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原是供奉守护城池神的坛庙。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后经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清中期风格。城隍庙原有建筑规模宏大,有外门、中门、拜亭、大殿、廊庑、斋宿、羽士房等。现仅存大殿及拜亭。拜亭绿琉璃瓦歇山顶,檐柱及金柱均为花岗岩抹角楞柱。抬梁式构架,雕工较精细。大殿为人字形风火山墙,瓦西坡度陡峭,高11米多。梁枋出头等构件雕有姿态生动的人物、动物及卷草等纹样。大殿及拜亭基本保护完整。?

  从化学宫大成殿

  【从化学宫大成殿】位于广州市从化街口。为明弘治八年(1495)知县刘宏所建。古为从化县的学府。大成殿阔12米,深10米,重檐歇山式琉璃瓦顶。外面回廊周匝,石柱石栏杆。殿内木柱、木梁硕壮,斗拱出跳,大木结构完整,斗拱、脊桁上施彩绘,保存着明代建筑风格。?

  琶洲塔

  【琶洲塔】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内膛为八角直井式。外观9级,内分17层,高50余米。传说附近江中常有金鳌浮出,所以原称海鳌塔;又因建塔的山岗为两山相连如琵琶,故亦称为琶洲塔。明清时期,对出入广州的海船起导航作用。"琶洲砥柱"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塔旁尚存《琶洲鼎建鳌塔记》石碑一块,高1?71米,宽0?87米,花岗石碑座。?

  赤岗塔

  【赤岗塔】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建于明代。为楼阁式青砖塔,平面为八角形,内膛八角直井式。外观9级,内分17层,高50余米,首层直径12?5米,壁厚3?8米,辟3门。塔基座平面为八角形,每边长5?5米,高1米,红砂岩垒砌,基面原为灰色斑岩铺砌。塔基八角均镶有16、17世纪西方人形象的托塔力士,是广州明代石雕佳作,也是研究明代对外交往的实物资料。?

  莲花塔

  【莲花塔】位于广州番禺市莲花山。原名文昌塔。因山多砺石(可作磨刀石),以及东面山坡上有一天然的狮形岩石,所以又名石砺塔和狮子塔。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番禺举人李惟凤等建。这座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外观9级,内连暗层共11层,层层铺设木楼板。粉墙红柱,绿琉璃瓦,八角攒尖顶。总高约50米。因雄踞珠江入口,有"省会华表"之称。?

  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广州市惠福东路。佛教寺庙。始建于明代,原名龙藏寺。清顺治六年(1649)烧毁。康熙二年(1663)春,平南王尚可喜等捐资仿京师官庙在此建筑大佛寺,翌年冬竣工。占地面积82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头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和大殿。清雍正十一年(1733)在殿前又增建宣谕亭,在殿侧建韦驮殿、伽蓝殿,以及"佛境"、"禅林"东西二门。整座寺庙造型端庄稳重,雄伟壮观。?

  四方炮台遗址

  【四方炮台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山。原名永康炮台。建于顺治十年(1653),因炮台是四方形,故又称为"四方炮台"。炮台长宽约48米,高7米,分外台和子台,设有大小炮22门。是鸦片战争的重要遗迹之一,为广州城防的重要据点。?

  "古之楚亭"石牌坊

  【"古之楚亭"石牌坊】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中山纪念碑下。原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同治六年(1867)重建,石柱上刻"同治六年岁次丁卯孟春吉旦众善信捐资重建"。为花岗石牌坊,高约5?2米,面宽2.7米,4块抱鼓石夹护柱脚,坊额东面刻"粤秀奇峰",四面刻"古之楚亭",均为篆体。上施石雕庑殿顶及鳌鱼宝珠脊,此处近越秀山最高峰,广州全城在望。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载,周惠王时,广州一带的越人臣服于楚,并建"楚亭"以示朝拜之意。清人以为楚亭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名字,故建此牌坊以纪之。?

  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花都市官禄村。是一幢四单间连成的泥砖房。嘉庆十九年(1814)洪秀全诞生在花县福源水村。不久,洪秀全的父亲带着全家迁到官禄?NB136?村定居。村的东头,有一座泥砖房,名为"书房阁",是洪秀全读书和后来教书的地方。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在村中创立"拜上帝会"。《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著作,都是在这所房子写的。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自封天王。定都天京(南京)后,其荒淫比封建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快分崩离析,归于失败。?

  纯阳观

  【纯阳观】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漱珠岗上。是广州著名道观,又是"古松怪石,溪山如画"的胜地。纯阳观由道士李明彻倡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建成,占地1万余平方米。因为东汉学者杨孚曾在此隐居,宋代学者崔清献曾在此讲学,所以又称杨孚祠和清献祠。现存山门、灵官殿、拜亭、纯阳殿、朝斗北台及部分廊庑和开山祖师李明彻墓。道观高居岗顶,石径幽深,且多怪石、青松,引人入胜。纯阳观山门镶有清两广总督阮元题"纯阳观"篆书石额,两旁为海山仙馆主人潘仕成题"灵山松径古,道岸石门高"石刻联。?

  石井桥

  【石井桥】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遗迹。桥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长68米,宽3?8米,为6墩梁式石桥。桥的两旁有石栏,两端原各建一亭。西亭已拆毁,东亭仍在。亭为歇山顶,绿琉璃瓦脊。桥西头有"道光岁次辛卯"纪年石刻。西侧还有"好进仙人履,能通驷马车"一副石刻对联。此桥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清咸丰六年(1856)九月英国以"亚罗"号船事件为借口,于23日派出军舰炮轰广州城,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正月,法国与英国组成侵略联军,炮轰广州。现在石井桥石栏板上,仍留有当时侵略军炮击的弹洞。?

  升平社学原址

  【升平社学原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乡。是三进五过间的祠堂式建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这里是社学领导广州人民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总机构所在地。升平社学先后组织领导了1842年的火烧洋馆、1844年反租地、1845年驱逐知府刘浔以及1846~1849年反对外国侵略者进城等一系列斗争,使英国侵略军在《南京条约》签订多年后,一直未能进入广州城。社学旧址内现保存的"众志成城"、"气慑鲸鲵"、"义维桑梓"、"藩篱永固"等石匾,真实地记录了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英雄业绩。?

  柯拜船坞遗址

  【柯拜船坞遗址 】位于广州市黄埔长洲岛西北部现黄埔造船厂内。船坞是用老板约翰·柯拜的名字命名的。1845年大英轮船公司职员柯拜受公司派遣,负责公司送入黄埔修理船只的监修工作。他在当地租了几个泥船坞,雇佣了一批中国工人修理船只,很快由一个监修变成工业资本家。为了扩大经营,他将泥坞建为石船坞,后人称为"柯拜船坞"。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一个船坞,也是中国现代造船工业的开端。这个船坞在19世纪60年代被称为"中国最大的石船坞",长167?64米,坞口宽24?38米,深5?19米,有两道浮门分内外两区,可供5000吨轮船入坞修理。1863年,柯拜的儿子小柯拜将船坞卖给怡和洋行等财团,结束了柯拜船坞的历史而成为香港黄埔船坞公司。这个船坞遗址,对研究中国产业工人的诞生和中国造船工业史有重要价值。?

  巴斯教徒墓地

  【巴斯教徒墓地】位于广州市黄埔长洲岛的白头斑(现称巴斯山)。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琐罗亚斯德教教徒的墓地。巴斯山海拔38?9米。墓地面临珠江,有成人墓10余座,按埋葬先后自西向东参差排列。根据墓碑标记,最早的葬于1847年,迟的葬于1852年。各座墓的地面部分均用花岗石砌筑成阿拉伯式石棺。碑文刻凿在顶盖石的面上,记载死者的名字、宗教信仰及亡故日期、地点、年龄等。巴斯教徒墓地群占地约1000平方米,是清朝番禺地方政府划定给旅居广州的巴斯教徒的专用墓地。?

  圣心堂

  【圣心堂】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一德东路。是广州目前最大的天主教堂。因以花岗石砌筑,故俗称"石室",是中国最大的一座哥特式石结构建筑物。教堂东西宽35米,南北深78?69米,建筑面积为2754平方米。南面山墙两侧为一对尖顶的石塔,高58?5米。塔顶为八角尖锥体,内分3层,东塔顶楼原装有4口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可击发出高低不同的洪亮钟声;西塔顶楼原安装有机械计时钟,南、西、北三方塔壁均镶有罗马字钟面。顶楼与地面有旋梯相通。教堂屋顶也以两个两坡瓦顶相交成十字形,侧面则以扶壁及华美的飞券于瓦顶上凌空斜撑。这座教堂堂址原为清两广总督行署,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夷为平地。法国依据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的《天津条约》,租此地以兴建教堂,于清同治二年(1863)奠基,至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历时25年。?

  馀荫山房

  【馀荫山房】位于广州番禺市南村镇。是广东清代四大名园(可园、梁园、清晖园、馀荫山房)之一,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该园吸收苏杭庭院建筑艺术特点,是运用几何图形组织景物空间的典型。有主体建筑4座,以游廊式拱桥把园内空间分隔成东西两半。西有石砌河池,池北有深柳堂,池南有临池别馆,建筑细部装饰玲珑剔透。东半部则有八角池,玲珑水榭,掩映在绿荫池水中。园内亭、台、池、馆均借助游廊、拱桥、花径、假山、围墙与绿荫如盖的高树穿插配置,虚实呼应。构成起伏曲折、四环幽深、隐小若大的庭院结构。门联"馀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描绘出该园的特色。?

  长洲炮台遗址

  【长洲炮台遗址】位于广州市黄埔长洲岛。长洲岛面积6平方公里,四面环水,山峦起伏,形势险要,是由狮子洋进入广州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咽喉要地。鸦片战争时期设的长洲炮台、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彼此成犄角之势。长洲炮台与沙路炮台之间还建有木桥相通,以便相互支援,加之珠江航道在此筑有两道铁栅水闸,可阻敌舰船侵入。1883年在岛上又新建了白兔岗炮台、白鹤岗炮台、蝴蝶岗炮台等5处,计炮位15座,炮15尊。长洲炮台群建在长洲岛东南方向的7个山岗上,全长近2公里,成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