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琦6分钟视频:谁发明了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19:41:23

电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根本不需要发明。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效应。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贝尔发明了电话。

电是自然界存在的
不需要发明,只要发现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效应。依据这一发明出现了发电机

楼主的问题错了 电不可能是发明 它是自然存在的 只能说是发现 应该是法拉第吧 他最先发现电磁感应 有了他的发现才可能有后来的发电机

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是美国的一位杰出政治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在电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绩,他的一项实验发现曾使他困惑不解,却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思考,把他们的研究工作引向了新的科学发现。
1755年,富兰克林研究绝缘金属的带电现象,发现了令他困惑的现象:绝缘中空金属桶带电时,金属导体的内表面不显电性。如果将另一轻小物体移近这个带电的金属桶,当轻小物体在金属桶外时,它会受到金属桶的吸引;当把它放入金属桶内时,它却不受电力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实验现象,富兰克林甚至亲自钻到一个绝缘带电的金属箱中做实验。反复的实验证实了富兰克林的发现,但是富兰克林却不能给予解释。后来,富兰克林写信给他的一位英国朋友普利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04),请他验证自己的发现。富兰克林在信中写道:“我先让一个放在绝缘架上的银桶带电,然后用丝线把直径约为一英寸的软木球吊进桶内去,直到软木球与桶底接触为止。我发现,这个软木球并不被桶的内表面所吸引,不像它会被桶的外表面所吸引那样;当软木球从桶内抽出时,虽然球与桶底接触过,但并不因为那一接触而带电,不像球与桶的外表面接触后会带电那样。这个事实真奇怪。你要追问理由,我可不知道。”
普利斯特利用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富兰克林的发现,而且他进一步解释说,电的引力和万有引力一样,也应该服从平方反比定律,也就是说,电的引力随到引力中心的距离的平方的增大而减校普利斯特利的这个解释并不是他的凭空猜测,几十年以前,牛顿在建立万有引力定律时已经证明,如果引力是随到引力中心的距离的平方而减弱的话,中空的球状体对空腔内部的物体就没有
引力作用。这样,由中空的带电导体对空腔内的物体没有力的作用,就推测出电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富兰克林时代的物理学家们,早就希望电力与万有引力遵从类似的规律,只是没
有充分的实验根据。

为什么富兰克林不能从实验中得到电力与距离的关系呢?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1706年,富兰克林出生于美国波士顿,这是英国去北美的第一批移民的中心。富兰克林的父亲经营一个肥皂和蜡烛作坊,子女众多,家庭生活贫苦。富兰克林只上过两年初等学校,10岁辍学,父亲竭力让他学会一门合适的手艺,以便将来能够谋生。富兰克林从10岁起开始劳动生涯,先在父亲的作坊劳动,12岁转到哥哥的印刷所里做学徒。年幼的富兰克林不仅学会了排字和印刷,而且有机会大量读书。他的初次写作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在哥哥办的报纸上隐名发表文章,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富兰克林勤奋自学,广泛阅读,通过自学掌握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获得了欧洲各国历史、哲学和文学方面的丰厚知识。后来富兰克林离开故乡,来到宾夕法尼亚的英国殖民地中心费城,这是美国的第一个州中心,富兰克林以后的全部命运就与这个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富兰克林在费城从事印刷事业,刊行历书,出版报纸,为政府印刷纸币,实业上获得了很大成功。富兰克林超越年龄的智慧,对别人的关心,健全的思维,富于美德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对公共事业的热心和能力很快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后来,居民们选举富兰克林担任了该地区许多重要职务。

1727年,富兰克林团结
本市一批有才华又渴望自学提高的青少年,组织了北美第一个俱乐部“共读社”。俱乐部的活动具有科学研究和教育性质。俱乐部“共读社”。俱乐部的活动具有科学研究和教育性质。俱乐部的成员主要是手艺人和小商人,这些年轻自学者一起讨论哲学、法学和自然科学问题。俱乐部最有意义的措施之一,是创建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这个图书馆至今还是全美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在共读社的基础上,成立了著名的费城哲学会,这是北美第一个科学研究机构,它的组织者和领袖就是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的电学研究成果从这里寄往英国皇家学会,欧洲专门从事电学研究的科学家也未能进行这样的研究工作。

富兰克林从事电学研究,进入电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在他长寿而富于创造成果的一生中,电学研究工作占不到10年时间。但是,他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使他研身于18世纪杰出电学家的行列。

富兰克林开始研究电现象的时候,电学还处于萌芽状态,摩擦生电、静电吸引、放电等现象已经吸引了欧洲的一批学者。1746年,莱顿瓶发明以后,为静电研究提供了一种储存电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电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强有力的手段。新奇的电现象广泛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当时的欧洲,时兴表演电学实验,不仅在实验室和集会厅表演,而且还在街头表演,有些人竟以此为业,带着一些简单仪器,走城串镇,有的欧洲人还把这种表演搬到了美洲的街头。

大约11
746年,就是莱顿瓶刚刚发明的那一年,有一天,富兰克林走在街头,看到一位欧洲人正在表演称作“电气魔术”的电学实验,他感到极为新鲜,又惊又喜,看了很久。不久,富兰克林的一位英国朋友,植物学家和商人、皇家学会会员柯林生给富兰克林寄来了一根很大的用来做静电实验的玻璃管,用丝绸摩擦管子,就能产生很强的电现象。富兰克林立即动手重复在街头所看到的实验,另外还加上了一些新实验。此时,富兰克林已经年近40岁,事业有成,是一位社会名人,工作繁忙,但他全力投入了电学研究。他在自传里写道:“我以前在任何研究上,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全神贯注过。”以致几个月来,“没有余暇顾及其他任何事情。”“这些实验涉及到我完全陌生的事,所以使我感到惊奇,使我得到了满足。”不久,富兰克林的工作就取得了成绩,在以后近10年的研究中,他在许多方面的工作超过了欧洲的科学家。

富兰克林根据他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削尖了的物体能够放出电火花的现象”,提出了他的电的单流质假说。他认为,可以假设存在有单一的电物质一“电火花”,来解释电现象,物体里电的过剩导致带“正电”,电的不足导致带“负电”,正电和负电这两个术语是富兰克林提出来的。不久,富兰克林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并以这一理论为基础解释了莱顿瓶的工作原理。

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富兰克林对他的新实验发现之所以困惑不解,是由于他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基础尤其是没有很好的数学基矗他的实验发现启示了电力作用所遵从的关系,遗憾的是这个启示是用数学语言写的,富兰克林没有读懂。应该说,富兰克林的遗憾是和他所受的教育有关的,他没有接受全面完整的科学理论教育,完全是靠自学获得了广泛的知识,富兰克林自己也意识到,他缺乏足够的数学知识,一直努力弥补这一缺陷。直到晚年,富兰克林还抱怨自己没有精通数学。

普利斯特利对电力作用的规律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1769年,同样是受富兰克林工作的启发,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约翰·罗比森(J. RObi8Oti,
1739~1805)第一次定量地做了电力平方反比的实验。但是,他的工作很晚以后才发表。

1772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H. Cawendishi,
1731,1810)用实验证明电荷之间的斥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他的实验更好地展示了富兰克林所观察到的事实,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和数学论证,他得出了电力作用定律,但是卡文迪什没有发表他的工作,他的这项研究工作在一个世纪之后才被科学界所了解。

很好地解释了富兰克林的困惑,建立电力作用定律的是法国科学家库仑(C.A.Coulomb,1736~1806)。库仑出身于一个法国地方官员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毕业于法国著名的工兵学校,后成为一名军事工程师。库仑有丰富的军事工程设计施工的实践经验,长期致力于应用力学研究,获得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头等奖。他应用悬丝扭力的研究成果,发明了扭秤,并成功地用扭秤测量了电荷之间的斥力。

1773年,法国科学院宣布有奖征文题目《什么是制造磁针的最佳方法》,公开征求解答,其目的在于鼓励设计一种指向力强、抗干扰性好的指南针,应用于航海。1777年,库仑应答,与他人分享了头等奖。库仑的获奖论文题目是《关于制造磁针的最优方法的研究》,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用丝线悬挂指南针是一种较好的指南针安放方法,并且指出,悬丝的扭力能够为物理学家提供一种精确地测量很小的力的方法。库仑证明,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扭力和扭转角度成正比。1780年,巴黎地磁测量台使用了库仑设计的罗盘,提出要求,请库仑解决磁测量中的一些问题。经过几年的研究,1784年,库仑得到了扭转定律:扭转力矩与悬丝的扭转角成正比,与悬丝直径的4次方成正比,与悬丝的长度成反比。库仑很快制成了扭秤,它的主要部分是一根金属细丝,上端固定,下端悬有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物体转动,使金属丝发生扭转,测量出扭转角度,就可以根据扭转定律算出外力的大校

1785年,库仑设计制作了用于测量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扭秤,用实验成功地证明:电荷之间的相互主作用力与两个带电小球中心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两个小球所带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称作库仑定律的电力作用定律。

从1755年富兰克林的实验发现,到1785年库仑建立电力作用定律,整整30年,在富兰克林最早发现的实验事实的引导下,人类对电的认识大大地前进了,建立了第一个电学定量公式。比较富兰克林和库仑的科学研究工作,我们认识到科学家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他们科学研究的风格及成果。科学理论的建立依赖科学实验,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离不开理论,尤其是数学。

富兰克林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多项有影响的成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大气电现象的研究和避雷针的发明。在开始电学研究不久,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富兰克林就认为天空中的闪电和摩擦起电产生的电火花是同一种东西,他认为闪电是带电的云的大量放电造成的。为了证明这一大胆猜测,1752年6月,富兰克林做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成功地将天电引到实验室,收集在莱顿瓶中。这一年10月,他在给皇家学会的信里写道:“由此得来的电火可以使酒精燃烧,并可以进行别的有关电的实验,而这些实验平常是靠摩擦小球或小管来做的。这就完全证明电的性质和天空中的闪电是同样的。”富兰克林的实验揭开了雷电神秘的面纱,显示了雷电的本质,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实验轰动了全世界。

在电学研究中,富兰克林早就注意到尖端放电现象,他很快意识到尖端放电的重要性,1750年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他说:“尖端有这种本领,这知识不就可以用于保护人类,保护房屋、教堂、船舶免遭雷击吗?这种知识指导我们在那些大厦的最高部分竖一个尖端向上的物体,加上镀层防锈,在这样的物体下端连一根导线,沿建筑物外边通到地下,或沿船桅的一条绳索经船边到水里。这些尖端不就可以在云走到足够近发生雷击之前,从云里悄悄地取走电火,从而使我们避免最突然和可怕的伤害而得到安全吗?”富兰克林在他自己印刷发行的1753年的历书中详细介绍了避雷针的制作安装方法。到1782年,富兰克林居住的费城已有约400根避雷针在使用。避雷针是电学研究给人类带来的第一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发明,200余年来,它不知为人类避免了多少次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富兰克林十分重视科学能够给社会带来的益处,他不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而是积极宣传推广使用,用科学造福人民。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