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曼达林全文阅读:喀什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04:19:28

历史文化名城·新疆喀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地处东经73°20′--79°57′,北纬35°20′--40°18′之间。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为邻,西靠帕米尔高原,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接壤,北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相连。土地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4.4万人,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等32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0%,农村人口占80%,辖1市11县,即喀什市、疏附、疏勒、英吉沙、岳普湖、伽师、叶城、莎车、麦盖提、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喀什素有“丝路明珠”之美称,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新疆喀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地处东经73°20′--79°57′,北纬35°20′--40°18′之间。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为邻,西靠帕米尔高原,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接壤,北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相连。土地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4.4万人,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等32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0%,农村人口占80%,辖1市11县,即喀什市、疏附、疏勒、英吉沙、岳普湖、伽师、叶城、莎车、麦盖提、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喀什素有“丝路明珠”之美称,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
  喀什市位于南疆西部喀什绿洲的中上部。东、西均与疏附县接壤;北倚古玛塔格山,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毗连;南与疏勒县隔河相望。总面积96.5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余人,其中城市人口近18万人。
  喀什市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克孜勒河中游,属喀什噶尔河流域洪积平原。全市地形北高南低,海拔最高1502米,最低1264米。沿市区南侧流过的克孜勒河,在境内流长14公里,年径流量20.59亿立方米。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吐曼河,由西向东横贯市区北部,最后向南汇入克孜勒河,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城市位于两河之间商埠上,市区中、西部高,向北、南、东三面倾斜。
  喀什清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 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7℃,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一6.5℃;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5.9℃。年平均无霜期215天,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822小时,年平均降水62.7毫米,多西北风。
  喀什早在公元前2世纪,张安通西域时,即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称“疏勒国”。西汉神爵二年(前60),汉朝在乌垒城(今轮台县东小野营沟附近)设立西域都护府,疏勒始归西汉管辖。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班超出使西域后,在疏勒盘襄城主持军务达30年之久。朝廷还委任徐于为西域长史,驻节疏勒。唐贞观二十二年(648)与显庆三年(658),唐王朝曾两度在此设置疏勒(得沙)都督府,成为当时有名的“安西四镇”之一。
  本世纪10至13世纪初,以古代维吾尔族为主,建立了东起敦煌,西达锡尔河, 北抵巴尔喀什湖,南至昆仑山的喀喇汗王朝(亦称伊列克汗朝),喀什噶尔为其东都。
  公元121年后,成吉思汗平定西域,在喀什建立了元朝的地方政权——都元帅府,行使管辖权。此时喀什被称为可失哈尔,明代称哈什哈尔,清初始称喀什噶尔,其实都是维吾尔语的不同音译。清乾隆年间,在此设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节喀什,管理南疆军政事务。清光绪八年(1882),新疆建省,设喀什噶尔道,辖府,州,直隶厅,首府驻喀什噶尔回城——疏附县。
  民国元年(1912),设喀什噶尔道,后改为新疆省喀什行政区,设行政长官公署于疏附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喀什行政区改为新疆第3督察专区,设专员公署于疏附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新疆省喀什专区,专署驻疏附 县。1952年9月成立喀什市,直属新疆省政府领导,市府驻疏附(即喀什回城)。1953年,疏附县府迁往喀什市西南16公里处的托克扎克镇。从此,喀什市与疏附县各有其治所。1954年,南疆设立南疆行署,管理南疆4地区,喀什市交由南疆行署直辖,并为南疆行署驻地。1956年,撤销南疆行署,成立喀什专署(70年代后改称喀什行署),此后喀什市一直是喀什行署驻地,为县级市。
  喀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存有众多的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古墓葬、古建筑,显示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因其处于沙漠的绿洲之中,自然景观亦颇具特色。至于古尔邦节、肉孜节、叼羊等独特的风俗人情,更是道速闻名。这些,为发展喀什的旅游事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喀什的主要旅游景点有香妃墓、石头城、艾提尕尔清真寺等

新疆

喀什在南疆地区。
可以看地图!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
喀什市位于南疆西部喀什绿洲的中上部。东、西均与疏附县接壤;北倚古玛塔格山,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毗连;南与疏勒县隔河相望。总面积96.5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余人,其中城市人口近18万人。
喀什市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克孜勒河中游,属喀什噶尔河流域洪积平原。全市地形北高南低,海拔最高1502米,最低1264米。沿市区南侧流过的克孜勒河,在境内流长14公里,年径流量20.59亿立方米。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吐曼河,由西向东横贯市区北部,最后向南汇入克孜勒河,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城市位于两河之间商埠上,市区中、西部高,向北、南、东三面倾斜。
喀什清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 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7℃,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一6.5℃;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5.9℃。年平均无霜期215天,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822小时,年平均降水62.7毫米,多西北风。
喀什早在公元前2世纪,张安通西域时,即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称“疏勒国”。西汉神爵二年(前60),汉朝在乌垒城(今轮台县东小野营沟附近)设立西域都护府,疏勒始归西汉管辖。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班超出使西域后,在疏勒盘襄城主持军务达30年之久。朝廷还委任徐于为西域长史,驻节疏勒。唐贞观二十二年(648)与显庆三年(658),唐王朝曾两度在此设置疏勒(得沙)都督府,成为当时有名的“安西四镇”之一。
本世纪10至13世纪初,以古代维吾尔族为主,建立了东起敦煌,西达锡尔河, 北抵巴尔喀什湖,南至昆仑山的喀喇汗王朝(亦称伊列克汗朝),喀什噶尔为其东都。
公元121年后,成吉思汗平定西域,在喀什建立了元朝的地方政权——都元帅府,行使管辖权。此时喀什被称为可失哈尔,明代称哈什哈尔,清初始称喀什噶尔,其实都是维吾尔语的不同音译。清乾隆年间,在此设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节喀什,管理南疆军政事务。清光绪八年(1882),新疆建省,设喀什噶尔道,辖府,州,直隶厅,首府驻喀什噶尔回城——疏附县。
民国元年(1912),设喀什噶尔道,后改为新疆省喀什行政区,设行政长官公署于疏附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喀什行政区改为新疆第3督察专区,设专员公署于疏附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新疆省喀什专区,专署驻疏附 县。1952年9月成立喀什市,直属新疆省政府领导,市府驻疏附(即喀什回城)。1953年,疏附县府迁往喀什市西南16公里处的托克扎克镇。从此,喀什市与疏附县各有其治所。1954年,南疆设立南疆行署,管理南疆4地区,喀什市交由南疆行署直辖,并为南疆行署驻地。1956年,撤销南疆行署,成立喀什专署(70年代后改称喀什行署),此后喀什市一直是喀什行署驻地,为县级市。
喀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存有众多的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古墓葬、古建筑,显示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因其处于沙漠的绿洲之中,自然景观亦颇具特色。至于古尔邦节、肉孜节、叼羊等独特的风俗人情,更是道速闻名。这些,为发展喀什的旅游事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喀什的主要旅游景点有香妃墓、石头城、艾提尕尔清真寺等

历史文化名城·新疆喀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地处东经73°20′--79°57′,北纬35°20′--40°18′之间。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为邻,西靠帕米尔高原,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接壤,北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相连。土地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4.4万人,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等32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0%,农村人口占80%,辖1市11县,即喀什市、疏附、疏勒、英吉沙、岳普湖、伽师、叶城、莎车、麦盖提、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喀什素有“丝路明珠”之美称,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哥~~~做飞机~~火车~~~汽车~~~都能到~~~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