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翱翔实拍视频素材:红军长征经历过哪18条山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3 04:53:16

18座山:越城岭,苗岭,大娄山,乌蒙山,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岷山,六盘山,蓝山,大凉山,芦山,终南山,罗山,名山,井冈山,岷山,英山。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长汀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是红军战士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一、中国工农红军各部队出发长征情况: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中央红军转移的命令。1934年10月7日中央红军红九军团从福建长汀县、宁化县出发。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军委、红军总部于10月10日从瑞金出发。中央红军红三军团于10月12日从宁都出发。红一军团于10月 16日从于都出发。红八军团于10月17日从兴国出发。担任警卫的红五军团,于10月19日后从于都出发。毛泽东于10月18日跨过于都河出发。同年11月,红二十五军由河南罗山县出发。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省桑植县、永顺县出发。川陕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4月出发。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甘肃省会宁县。

二、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原因和经过: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除中央苏区的红军外,其他主要苏区的红军,也先后退出原来的苏区进行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等地出发长征。由于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然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转到湘江地区,却受到很大损失。人员损失过半。这时敌人重兵正向湖南西部集中,中央红军如仍按原计划去湘西同第二、六军团会合,就有陷入全军覆灭的危险。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进军方向,争取主动。中央红军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黔北前进。1935年1月,渡过乌江、攻占遵义城。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歼灭大量敌人,随后出敌不意南渡乌江,直逼贵阳,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5月,顺利通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同年5月从川陕苏区长征的第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区会师,后因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红一方面军先行北上。通过荒芜泥泞的草地,攻占腊子口,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军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6月到达甘孜同第四方面军会合。两军会师后,在党中央领导下,新成立的红二方面军与张国焘的反党分裂主义进行斗争。接着与第四方面军一起北上抗日。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三、福建人民尤其是长汀人民对红军长征作出了伟大贡献:
福建人民尤其是长汀为首的苏区各县市人民对红军的长征,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当时苏区人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红军长征,倾其所有,竭尽全力,献出白米、粮草、布匹、草鞋、斗篷、军衣、军被和后勤人力,还献出了无数英雄儿女的鲜血和生命。“当兵就要当红军”。长征出发时,中央红军发展为一、三、五、八、九军团,共计86800余人。福建子弟兵占长征红军总数的三分之一,近3万人。他们都是来自福建省近30个县市,其中闽西的长汀、上杭、永定、龙岩、连城、武平和宁化、建宁等县为最多,尤其是长汀、宁化等地,在长征出发前夕,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到红军各部队。福建苏区各县不断有地方红军游击队及赤卫队编入中央红军。各县参加红军的人数占青壮年的比例达70%到80%。“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才溪乡,当年 88%的青壮年当了红军。长汀县的河田中坊乡,全乡100%的青壮年参加了红军。长征出发前,该县送到红军补充团的新战士就达到 1292名。当时全县有17000多人参加了红军,荣获当时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的“扩大红军模范区”的光荣称号。该县有6600余人牺牲在长征途中及抗日前线。作为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宁化县,当年只有17万人口,就有 1300多人在长征前夕参加了红军。在参军热潮中,出现了兄弟同入伍、夫妻争报名、父子齐参军的动人情景。当时年已花甲的张延万一定要跟红军长征,长征途中表现十分勇敢。上杭县输送了 12000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有力地支援了长征。永定县有2000多名工农子弟兵参加了长征。在中央红军各军团中的福建子弟兵,同其他红军一样,吃苦耐劳,前仆后继,3万福建籍红军加入长征队伍,到达陕北后仅存2000人,其中90%在长征途中英勇献身,谱写了一曲极其悲壮的史诗。

福建人民尤其是长汀人民,为了保证红军出发时每人携带10天的口粮,在秋收时收获的粮食首先供应红军。1934年9月8日《红色中华》报道:“福建胜利完成了借谷运动,完成75000余担。”长征出发前夕,长汀县人民突击完成“收集5万床被单”、“借谷60万担”、“募集20万双草鞋”的支前任务。现今汀州市所属的长汀、汀东、兆征三个县,当时完成借谷任务67717担,比原计划的59000担,超额完成8000余担,那时候当地的一些作坊曾日夜加班生产军需用品。长汀县斗笠厂,至9月止,赶制了二十万顶斗笠,确保红军出征时,每人戴一顶新斗笠。该县红军军服厂,赶制了大量军衣、军帽、绑腿、被单、夹被、子弹袋、干粮袋等。10月5日,该县为即将出征的红九军团,每人发给一件新灰斜纹布薄棉衣、一条新灰夹被、三双新草鞋、几斤口粮。该县铁厂、四都兵工厂,也为每个战士生产了二至四个手榴弹。宁化虽属小县,仍筹集14万担粮食,出动1370名支前民工和 500多人的运粮队、担架队。

福建人民尤其是长汀人民为红军长征作出的巨大贡献,百世流芳。

翻过五岭、乌蒙山、横断山、秦岭、六盘山、腊子口、夹金山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渡过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等24条河流。联系“万水千山”这个词我还知道“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他们走过了无数山山水水,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们却丝毫不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