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斯先生剧情全解:目前我国是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颁布了什么法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3 19:23:04
拜托了,帮帮忙!!!感激不尽!
不是"贫困老年人"问题,而是国家颁布的"扶贫致富"的有关法律

不断的纳入低保,穷人不断的增加!

最为传统的救助措施就是由中央政府或省政府将救助款和物资拨付给地方政府然后再由地方政府将救助款交给贫困地区。这种做法的最大的弊端是许多的救助物资不断不能如数的到达贫困人口的手中,而且将导致中饱私囊或挪为它用的腐败行为产生。穷人们得不到好处,体会不到社会主义的温暖,而地方政府则从这种救济中获得好处,使这些钱财变为本来收入还可以的政府官员的收入补贴。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对国家救助资金和物资的有效监控的渠道。国家将救助款发给下一级政府,然后再由下级政府将资金和物资继续拨给下级,直至达到困难户手中,这中间至少要经过5道环节。政府没有足够的精力对于每一笔救助进行有效的监控,原因是这种监控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不仅能使物质上,而且在人力上。因此,在没有有效的监控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发放救助金的动力在于所谓的“自觉性”,当政府资金缺乏的时候,“顺手牵羊”将救助金挪为它用便是最优选择——除了一定的风险外,几乎没有太大的风险,甚至无需偿还成本。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层层“委托—代理”关系,中央政府为委托方,地方政府为代理方,但是委托方对于代理方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效果可想而知。最容易出现的结果就是,代理方侵害委托方的利益。这种贫困救助的种种弊端已为大家所知,因此专家开始探讨更优的救助手段,直接将救助款拨入贫困家庭的银行户口中——一种通过利用现代银行直接对贫困家庭进行资金救助的手段。

这种救助手段的优点在于他能够直接绕过重重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救助资金直接到达贫困家庭的手中,从而杜绝了政府侵占、挪用救助款的行为。但是,这种做法有许多的基础和成本。首先,贫困人口多出于不发达的偏远山区,而在不发达的山区,基础设施极其简陋,没有像样的公路,方圆数十里没有银行,人们甚至对于银行没有一点的概念,由于知识水平和心理成本,不会到银行去办理存取款业务,因此,如何真正使得救助资金到达困难户手中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为了实施救助金直接发放而对贫困山区村民进行存贷知识的教育活动的成本是巨大的。可以解决的办法是由贫困山区的农民推选出已为大家信任的村民为大家领取国家通过银行系统发放下来的救助金。这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存在代理人私吞部分救助款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政府将每个人口的救助金额传达给每个农户,即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这种代理风险将大大降低,但是,不能十全的是,这种信息的传输过程,即宣传活动也是存在成本的,因为考虑到这些贫穷地区的交通闭塞以及宣传人员的人力投入。

相比较而言,第二种通过银行系统直接发放贫困救助到困难人口手中的做法要由于层层代理的行政发放的方法。但是这种救助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因为通过现金和物资的救助方法不能够给贫困人口带来长久的收入,不能跟从根本上改变山区人们的贫困状态,反而会造成一种“等、靠、要”的不良思想。存在这种现象,即由于中央政府根据贫困人口的登记数量进行贫困救助款的发放,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这就产生一种负激励,使得地方的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救助资金而谎报贫困人口。“要来的比赚来的容易”,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安于贫穷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对于穷困山区的致富来说是致命的。因此,许多的经济学家对于直接救助的效果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并积极探讨更加有效的扶贫措施。

有人说,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这话不错。许多的政府扶贫往往从短期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于短期的“成绩”,结果往往是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被扶助对象日益贫困化。对于偏远地区的扶贫计划,从长期的角度来讲,最优的办法是迁移人口和集中人口。如果早在80年代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就从这个角度出发,今天的扶贫工作应该更好。但是,每一项提出的扶贫方法都存在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但是,比较一下各种救助的成本收益,便可以得知各种方法的优劣。我在这里提出的偏远山区的扶贫方法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从理论上讲,这种扶贫的方法的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看到的。

迁移和集中贫困人口的方法的优势在于:

1、 避免了开发贫困区的各项支出,如修路建桥和救助金支出(假设贫困人口迁出后有就业机会);

2、 避免了贫困山区在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生态资源破坏。穷困山区一旦修路后,山内的资源,如煤、木材,就成了过度开采的对象,源源流向山外,资源浪费严重。这种掠夺式的开放对于环境造成的成本是不可估量的。

3、 贫困山区的人口的集中可以带来规模效应。贫困山区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理条件的恶劣以及人口的分散。人口的集中可以带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服务业的开展,可以合理解决各种公共问题、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而分散条件下,村民各自为生,自给自足、封闭阻塞,因而除了发展小农经济外,谈不上从事其他经济活动和经济专业化。

4、 迁移会增加迁入地的劳动力供给和开发,优越的条件可以使得贫困山区的人口创造财富,发家致富,同时增加迁入地经济的总量和人口的规模,产生小城镇之类的人口集聚效应。由此而带来的各种知识、信息、观念等等方面对于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创造更多的条件,国家节省了救助支出,同时又实现了贫困人口的脱贫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迁移和集中贫困人口的扶贫方法的成本:

1、 文化利益冲突:迁入人口无疑会占用迁入地的土地,而土地又是人们非常重视的资产,因此,当地的居民会对外来人进行排挤。不同的习俗、文化也会产生磨擦,产生了政府调节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的成本。

2、 迁移成本:迁移过程中的运输费用、迁入居民的房屋建筑支出、对迁入者的补贴、帮助迁入者开展生产的费用等等。

3、 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安置:贫困人口的贫困与他们的地理位置有关,地理位置造成他们观念的闭塞、落后,因此,改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观念至关重要。对于贫困人口的再教育有利于他们再就业和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