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的英文单词:日本外贸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9 12:46:08
有关日本外贸政策的论文

当我们审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发达大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现,在发达国家俱乐部里美、英、德、法、意、加等欧美国家都先后与他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或加盟自由贸易区,惟独日本,既没有与他国搞自由贸易协定,也没有加入自由贸易区之类的组织,甚至连与之相关的舆论也很少见诸于媒体。这就好像居于群山之外的一个独立山头,以其特有的“日本制造”这块强力招牌,傲视“群山”。如今世界贸易环境的变化已非往昔所能比,“日本制造”的锐气已大减,其贸易政策也到了改弦易辙之时。

  理念的改变

  日本经济战后复兴,50年代走上增长轨道。1955年加入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此后,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多少年来,一直奉行多边自由贸易政策,从不搞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决不受制于次区域自由贸易组织。这种状况是世人皆知的。

  大概许多人都知道日本最有名的汽车企业丰田公司提出的一个口号:“世上有路就有丰田车”。日本产品以其强有力的竞争力横行于世。“日本制造”曾大大红火于世界市场,人们往往带着更多的欣赏目光加上愤愤不平的心绪关注着“日本制造”的变化。

  90年代,敏锐观察的人开始觉察到日本贸易政策和产品竞争力开始变化的迹象。从日本国内看,90年代伊始,经济陷入低迷,以至整个90年代都在毫无生气的低谷中蹒跚摇摆,昔日经济“优等生”的气魄已荡然无存,90年代的10年,出人预料地变成了“失去的10年”。人们从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内部去寻找 “失去10年”的原因,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也应该从外部去探求原因,也许对看清问题颇有补益。伴随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科学等新兴技术和产业部门的兴起,由于长期不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而采取把别国的先进技术拿来加以改造并迅速占领市场——往昔在这方面尽可发挥聪明才智的成功之路如今已行不通了,以致于当今日本经济界陷入了寻找“今后日本的支柱产业是什么”的迷惘之中不能自拔。

  在经济低迷之中苦苦挣扎的日本企业,又面临着世界贸易市场的新变化,即世界次区域自由贸易机构的纷纷建立和地区合作组织的普遍加强,这种和世界自由贸易并行不悖而着重提高次区域内国家贸易利益的发展趋势,使日本有识之士深深感到,一向奉行世界自由贸易政策而不参加任何地区贸易组织的日本,其贸易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日本的贸易政策到了不改弦更张不行的重要时期。

  9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官产学界受到世界区域经济兴盛的刺激,开始思考日本面临世界贸易形势变化应采取新的对策,特别是进入1999年以后的两年,在观念上发生了显然令人关注的变化。

  其一,如今世界经济进入了地区合作的时代。如著名的大阪学院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池本清在《论地区主义和新世纪世界经济体制》一文(〔日〕《世界经济评论》,2001年1月号。)中写道:“作为地区主义及其体现的以地区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这位教授依据大量资料得出了上述结论。依据日本《2000年通商白书》的资料,全世界范围内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数字,20世纪50年代有2个,60年代有3个,70年代有18个,80年代有6个,90年代就迅速增加了78个。1998年就产生了欧盟突尼斯合作协定、智利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1999年签订了欧盟斯洛文尼亚合作协定、俄罗斯白俄罗斯建立联邦条约、墨西哥乌拉圭新经济合作补充协定、安第斯共同体和巴西特惠关税协定。2000年又出现了欧洲自由贸易区和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欧盟和南非共和国自由贸易协定、以色列和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东非共同体、新西兰和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等等。据世贸组织(WTO)通报的统计,世界次地区贸易协定截至1997年已达到163个(同上。),加上1997年至2000年的数字,业已超过170个,其中大部分都是90年代建立起来的。

  ? 90年代世界地区主义意识的抬头以及地区经济合作极其迅速地加强和扩大,使人们有理由认为当今开始了地区合作的时代。

  在笔者看来,与世界地区性经贸合作加强相比,WTO从GATT脱胎出来至今近5年,其作用对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非但不是在上升和加强,而是在下降和削弱,人们对WTO的期望值与其成立之初相比已大打折扣。以1999年年底WTO美国西雅图第三次部长会议为例,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严重对立,致使会议无果而终,甚至连何时再召开下一轮WTO会议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原本是一次推动世界自由贸易发展的会议,结果却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这次会议之后地区性经济合作出现了加强的趋势是最有力的证明。

  还应指出的是,美欧发达大国向来鼓吹世界无差别自由贸易,但是,在时机适宜时,它们又是地区主义十分卖力的推行者,欧洲从50年代的欧共体到现今的欧盟,区域合作和大联合步步升级。尤其是美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90年代中期搞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接着又策划整个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和更大范围的美欧自由贸易协定。是不是可以说美国等发达大国也在花更大力气搞地区主义以更利于自己国家的利益呢?

  其二,突出强调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没有违反GATT条文的规定,相反是完全符合该协定的内容。1999年以来有关刊物发表的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和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许多文章,几乎无例外地强调,日本与他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完全符合GATT第24条的规定,符合贸易委员会关于服务贸易的第5条规定。特别应该提到的是,1999年7月18日经团联向政府总理大臣提交了以“积极推进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为题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提出,日本与他国组建自由贸易区还能够为WTO建立世界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作出新的贡献,使WTO更能发挥作用。

  尽人皆知,GATT关于自由贸易的第24条规定等几十年前早已有了,欧洲国家正是利用这些规定在50年代就建立了关税同盟和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那时日本感到没有利用的必要,才把这些规定置于一边而不顾。只是到了1999年才予以强调。

  这显然说明,过去强调无差别自由贸易,现在改而重视组建地区性自由贸易区,与他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决不是日本随心所欲的改变,是完全符合国际上公认的规定的,是符合国际法的。

  其三,在推进区域合作方面,日本已明显落在欧美发达国家后面,在审视日本目前所处地位之时,深感加快区域贸易自由化合作必要性大大增加,否则对日本的贸易利益将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害。

  在上面提到的日本经团联的建议书中列举了日本与他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几点理由。

  第一,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目的在于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近几年,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所显示的那样,它还包括了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保护、商品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纠纷处理等等多方面的内容,业已超出了WTO规定的范围。如果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将为日本企业在扩大对外人、财、物和服务交流方面提供顺畅的通道。

  第二,在美欧国家纷纷强化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在竞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到了有必要摆脱于己不利的局面的时候了。日本同已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进行通商往来,在关税、投资保护和政府采购诸方面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相比都处于不利地位。例如,在墨西哥,日本企业活动就不比NAFTA成员的企业有利。

  第三,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在提高区域内竞争力的同时,还能推动日本国内经济结构的改造。为适应区内自由贸易协定的规定,就必须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等。

  第四,能够为WTO关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相关规定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WTO成员国已有137个之多,签订一致同意的贸易和投资规则谈何容易,就连OECD签订多国间投资协定也失败了,日本在次区域范围内制定出能被接受的自由化规则作为WTO规则的补充,不仅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从经济界最有影响的经团联的“建议书”到经济学者们的议论,都不能不使人们意识到,日本向来不搞区域主义的理念已在改变之中,尽管政府官员们的行动还有几分遮掩,但在日本企业的压力和催促之下,推进行动已经逐步提上日程。

  开始行动

  理念的改变常常是采取实际行动的先导。实施地区主义政策,既符合国际上公认的规则——WTO有关条款的规定,当然国际上无人可以指责,又有利于扩大日本外贸和投资利益,能够得到国内企业的积极支持,于是日本采取实际步骤则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据日本经团联的“建议书”所述,日本首先可考虑的对象国,在亚洲有韩国、新加坡和其他东盟国家,在北美有墨西哥,南美有南部共同市场国家,也要考虑同欧盟国家建立新型关系。

  这里以日本和新加坡、日本和墨西哥之间的进展情况作一说明。

  日本和新加坡之间

  1999年12月8日,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问日本,同小渊首相会谈,希望同日本就成立自由贸易区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磋商,小渊首相当即表示同意就其可行性进行研究。第二天日本各大报纸和新闻机构纷纷报道了这个消息,日本政府的决策大员,如深谷通产相、河野外相、宫泽藏相都表态支持新加坡方面的意见。政府如此之快且意见一致的表态,决定了日本要同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此后日本官员参与了同新加坡方面的谈判,日本国内的研究文章也相继发表出来。如朝仓和松村二位先生的《关于建立日本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思考》一文(〔日〕《贸易和关税》杂志2000年第4期。)作了相当全面的论述。

  新加坡是个小国,是个典型的自由港,甚至可以说这里没有贸易关税,也没有贸易数量限制,和自由港何谈组建自由贸易区呢?关于组建的理由,朝仓和松村认为,其一,日新组建自由贸易区,日本可以通过新加坡把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展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因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盟10国已经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并规定了自由化进程的时间表,也就是说和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视为日本踏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其二,对日本外贸而言,东南亚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对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额(1998年),出口69030亿日元,进口54053亿日元,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12%和14.7%(据大藏省统计(1998年)。)。显然东盟自由贸易区是重要的且颇具扩大潜力的商品市场。其三,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人才的巨大市场。尽管目前GDP和贸易额尚处低水平,但拥有5亿人口,不乏大量优质劳动力。利用新加坡乃至东盟其他成员国的人才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其四,日本不存在因为开放农产品市场而受新加坡农产品冲击的后顾之忧。因为新加坡是城市国家,几乎可以说没有农业,农渔业产值仅仅占GDP的0.1%(1998年)。与农业有关的人口只有3000人,政府中甚至不设“农业部”、“农林水产部”,其有关事务由“国家开发部”下设的“初级产品局”管理。其农牧产品数量极小,何谈向日本出口,更不用说涌入日本市场对日本农业构成什么威胁。

  如何估计日本和新加坡组建自由贸易区对经济的影响?下面是一些日本学者的观点。

  其一,对扩大双方贸易效果不大。因为新加坡几乎没有进口关税,日本在新加坡贸易总额中占的比重很小,日本进口工业品平均关税率只有1.5%。因此,双方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即使新加坡完全取消进口关税,日本也取消进口关税,因取消进口关税而获取的扩大贸易效果不可能大。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采用一般均衡模式对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创出的贸易效果进行的计算,因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对日本GDP增长没有影响,而对新加坡GDP增长的影响较大。

  其二,自由贸易协定没有创造贸易效果,却可以有力地推动日本企业扩大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因为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可确保双方经济关系的稳定,并朝密切方向发展,日本企业完全用不着担心出口可能出现新障碍,企业就能够从技术开发和提高生产效率考虑安排长远的投资计划。新加坡拥有世界上十分先进的基础设施,但比之韩国、台湾等,研究开发费用占GDP的比例和技术人员的比例都小,独自开发的能力不足,日本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和人才开发合作,有效地促进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一点相当重要。

  其三,求得经济的规模效应。计算机、半导体等产业是新加坡的主要产业部门,其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以上,如果日本取消非关税壁垒,新加坡就能够大量增加对日出口,取得规模经济利益。新加坡正在推进服务产业部门的自由化进程,如推进通讯业的自由化,取消外资持股比率上限,这会引来外资企业更激烈的竞争。而由于日本与新加坡形成了紧密的关系,就能使日本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还有,由于两国人均GDP都相当高(1998年日本为30120美元,新加坡为26710美元),消费嗜好类似,易于两国在同一产业部门发展差别化的水平分工。

  其四,可以把日新两国缔结自由贸易产生的扩大经济的成果,作为日本同东盟其他成员国组建自由贸易区的一个发展阶段,并为推动WTO实现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目标作出贡献。

  日本与墨西哥之间

  下面再看一下关于日本和墨西哥组建自由贸易区设想的文章(〔日〕《贸易与关税》2000年10月、11月、12月号。)。

  其一,认为日墨建立自由贸易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之处就在于贸易利益。这和日本新加坡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对扩大贸易的作用几乎为零的情况完全不同。

  墨西哥进口的大宗货是工业产品,其进口平均关税率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为11.4%。墨西哥和美国、加拿大缔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生效)以来,由于墨西哥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的限制,美加商品原则上可自由进入墨西哥市场。到1998年1月1日,墨对美、加工业品进口关税已经降至零。墨西哥不只与美、加有自由贸易协定,和欧盟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00年7月1日开始生效。按照协定规定,墨西哥从欧盟进口主要工业品的关税到2007年1月1日将降为零,即完全取消关税。这样看来,美国、加拿大、欧盟国家向墨西哥出口工业品平均关税率是零或将降为零,而日本因没有和墨西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日本向墨西哥出口就要承受超过10%的进口关税,无论日本出口工业品有多强的竞争力,价格上也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与墨西哥尽快组建自由贸易区有着比新加坡和韩国更明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二,像日本等没有与墨西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与墨西哥的贸易关系缺乏稳定性,很可能受到意外因素的冲击。 如今墨西哥不仅和美国、加拿大、南美国家、欧盟、以色列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还和南美洲的许多国家缔结了以降低关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补充协定,尽管和亚洲国家还没有类似协定,但正在和新加坡、韩国商谈之中。墨西哥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正加快实行多元化,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等原因,对与墨没有协定的国家可能采取随时性限制措施。例如,由于国内财政紧张,墨政府从1999年1月1日起,提高进口关税,对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提高3个百分点,致使日本等国向墨出口变得更加不利。

  其三,有人担心墨西哥的农产品出口会冲击日本国内农产品市场,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墨西哥不是新加坡那样的农业小国,农业产值约占GNP的7%,农业就业人口约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0%,耕地面积是日本的6.4倍,农业在墨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显然不能忽视墨西哥对日本农产品的出口。不过,墨向日出口农产品规模不大,如1999年只有500亿日元,而且,如墨西哥和欧盟自由贸易协定规定的那样,取消农产品进口关税规定了相当长的阶段性时间表,日本当然可以参照办理。

  其四,需要在自由贸易区内取得政治上的主导权。从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缔结过程看,能够形成自由贸易区不可缺少的条件是要有政治上强的国家作为领导。日本和墨西哥建立自由贸易区,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无疑是首要条件。因为区域合作是左右国家未来走向的大问题,需要认真考虑政治主导权问题。日本如何在与别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过程中像美国及欧洲大国那样取得政治主导权,尚未见具体论述,但谋求实现政治主导的目标显然是明确的。

  上述这些认识,在日本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目前日本官产学界积极推动政府同外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主张明显抬头,并逐步成为占主流的意识。相反,根深蒂固的反对搞区域主义的旧理念正在减弱,它表现为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改变,在更深层的含义上,也许可以认为是日本某些人长期以来陶醉于世界经济“优等生”的意识开始走下坡路的历史性转折。

  奉行的原则

  日本目前官产学界从坚持无差别的多边主义到开始提倡地区主义,随着这种理念的变化,政府奉行的原则和行动步骤也在改变。

  首先,日本与他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并不是放弃多边无差别贸易政策,而是在坚持多边主义的同时,实施区域主义即加强区域内自由贸易合作。这是日本经团联“建议书”和许多研究论文几乎一致强调的原则。

  “日本应该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WTO体制,与此同时,把自由贸易协定作为贸易政策新的支柱积极地加以利用。” ([日]《贸易和关税》2000年8月号第85页。)因为在当今世界上,不少国家缔结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已被视为同WTO多边贸易主义同样重要的贸易政策,即国际贸易体制已经形成多边主义和地区主义共存的局面。美、加、墨搞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并筹划到2005年建立整个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和墨西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也力求把其他美洲国家包揽进来。面对这种新局面,认为忽视区域主义显然是不利的,目前仅仅组织关于自由贸易区问题的“研究会”,讨论诸如与新加坡等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萌芽性”的行动是过于迟缓的。

  可见,日本一方面继续举着WTO多边主义旗号,维护WTO原则,谋求实现新一轮的贸易谈判,另一方面又在小心翼翼地搞地区主义,为了不使自己利益受损,极费心思地在寻找地区主义与多边主义利益的最佳平衡点。

  其次,与他国组建自由贸易区的政治意义开始受到了重视。

  本来组建自由贸易区一般认为目的在于取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即静态的经济效果,如今认识到不仅有静态效果,还能通过区域内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缓和限制进而提高竞争力等,达到更大的动态收益。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前,加拿大的葡萄酒业因受到美国加里福尼亚葡萄酒业的排挤趋向衰落,但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由于在区内出口增加,没费很大力气,不仅扭转了衰败之势,而且可以说又兴旺起来。

  笔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已建立起来的许多自由贸易区,名为“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已经扩展到包括扩大投资、知识产权保护、通讯合作、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利用等多领域的合作,即多领域多方面的合作内容已经不是“自由贸易区”这个外壳所包容得了的,应该给这样的区域合作冠以名符其实的名称。这样的区域合作显然不能仅限于经济科技领域,扩展至政治安全等领域是不可避免的了。

  尾池厚之和国松麻季的论文(〔日〕《贸易和关税》2000年5月号。)认为, “自由贸易协定成员之间经济连带密切,也会带来政治合作关系的加强。至少政治纷争的危险性将大为减少。”“回溯历史,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其意着眼于稳定麻烦不断的德法关系,这一点是尽人皆知的。”“前不久,欧盟各国对奥地利新上台执政的自由党采取的共同态度,也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区域经济合作体所发挥的政治作用。”诸如这样的议论虽不多见,但无论如何它表明,已从政治安全以及外交合作等方面来考虑成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了。

  其三,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并非所有进口产品都“自由化”,有些产品可以作为“例外”处理——即不实行自由化。这能够避免国内竞争力弱的产品受到冲击而衰败。

  尾池的文章认为,自由贸易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竞争力弱尚不具备实行自由化的产品。例如,日本的农林水产品和部分工业产品,按照GATT第24条第8款的规定,自由化包括“全部贸易产品”,但是,相当一部分国家主张,这一规定是指一国贸易进口总量的95%,有5%可以作为自由化的“例外”加以处理。而日本依据本国实际主张应该有12%作为“例外”。既然有这么高比例的“例外”,那么,对“例外”就可以实行保护性措施。即便“例外”中的部分产品准备实行自由化,也有10年或10年以上的时间逐步取消限制的规定。

  试想,如果其他成员国也像日本那样自行规定“例外”的比例,怎样理解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来实现贸易自由化呢?

  遵循上述三项原则,日本准备采取的步骤是由近及远,逐步推开。

  如今日本已不再忧虑因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而形成像历史上那种排外的区域集团,因此,在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与更多的国家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目前选择对象国依据的条件为:(1)经济上和日本有互惠和互补关系的国家;(2)自由化水平低、关税高和规定繁多的国家;(3)已与别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对日本企业出口相对不利的国家;(4)法制健全、政治稳定、遵守协定的国家。

  依据这样几条,日本优先选择的对象是亚洲国家,是韩国、新加坡。因为韩国与日本毗邻,与日贸易关系密切,扩大投资能进一步提高产业分工水平,经济利益显然大得多,而政治、社会、文化关系密切,又可取得非经济领域的效果。对新加坡的考虑,除了加强两国关系之外,更期望以新加坡为样板,把自由化扩展至东南亚国家。其次,选在美洲国家。先考虑和墨西哥以及加拿大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因为这两个国家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而且北美自由贸易区到2005年计划扩至整个美洲,日本急切需要与北美国家签订相关协定作为进入未来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在南美洲考虑和智利缔结协定,智利和墨西哥之间有自由贸易协定,和其他南美洲国家经济关系密切,可以把智利作为日本企业进入南美市场的战略据点。

  组建自由贸易区准备坚持的原则和第一批目标已经提出来了,不过日本政府官方人士在反反复复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不能不耗费时日,再加上日本经济仍然低迷,使日本政府推进的步子不会快。不过,日本外贸政策的重要改变对东亚自由贸易化进程产生的影响会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