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铁剑价格:请问豳国建立及灭亡的日期 谢谢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00:58:49
豳(BIN)国,古国名,在今陕西省旬邑县和彬县一带(公羽查:应为陕西省旬邑县境)。
就是“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里的豳国
嘿嘿 我已经知道商灭亡的时间了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建立:夏(夏桀22年后不久)
灭亡:商(商朝武乙年间)
不够详细也不够准确。见谅。

庆阳,位于甘肃东部、陇东黄土高原上。
庆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我们的先祖轩辕黄帝部落就繁衍生息在这块黄土地上。
庆阳,是黄帝的嫡系子孙周先祖的旧邦,是周人12代先祖及周民族部落创业立国的地方。早在尧舜时期,周人远祖后稷弃,因好农耕,善稼穑,被尧、舜二帝先后封为农师后稷,并将邰地赐赏给弃,姓姬。此后世代皆为后稷,到夏代后期,因夏后氏王朝德政衰败,诸侯叛乱,去稷不务,时任后稷的裔孙不密率族人奔赴戎狄杂居之地,古称北豳,即今之庆阳。不甯和儿子鞠陶、孙公刘3代在庆阳教民稼穑,发展农业,从而开创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先河,“周道之兴自此始”。到夏桀22年,公刘为了向南发展,扩大北豳疆域,便率部族从庆阳城南迁至宁县城西之庙咀坪,古称公刘邑。公刘和儿子庆节正式在这里建立了豳国。它的范围,东到子午岭,南到彬县、旬邑,西到泾川、灵台、镇原,北到环县、华池,成为当时西北势力较强的部落方国。此后,经裔孙皇仆、差弗、毁瑜、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前后共12代、四百余年在豳地的经营和发展,壮大了周族部落,形成了周王朝的雏形。在商朝武乙年间,古公直父为避戎狄侵扰,率亲近部族南迁陕西岐山县的周原,自称为周。从此,庆阳地区被五戎侵占,开始了五戎乱豳、部落方国林立的局面,直到春秋时,才被义渠戎国统一。后秦灭义渠,建立北地郡,庆阳始归中原大统。

公刘是鞠的儿子,生活在甘肃省庆阳地区。这里当时属戎狄部落辖地,周族在不窋担任部落酋长时,就已从陕西省武功县一带的邰地迁来发展,与戎狄人比邻而居。戎狄部落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部族,而周部落则一贯以农业为主,所以公刘还是一心想恢复传统的农业。为了耕种管理好庄稼,公刘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或选良种、或治虫害、或播或收,周而复始,春华秋实,周人的粮食有了大丰收,农业在戎狄之地已得到大发展。公刘还不满足,他想到周族要勃兴,光靠丰盈的粮食是不够的,于是,又率领族人经漆水、沮水,挺进于渭河流域,进行木材交易,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豳地在今陕西省彬县、旬邑县一带,当时虽地广人稀,但每片土地都有各部族管辖的疆界,公刘要迁居于此,必先武装族人,征服或赶跑他族。
《诗经全译·公刘》第一章就说:“诚实忠厚的公刘,不能居住图安康。就划地界又修疆,就理露囤就清仓。就把干粮包裹好,装进小袋和大囊。显现光辉睦人民,弓箭张设把敌防。执着干戈和斧钺,开始启程向前方。”
公刘来到豳地,一边率众伐树除草,开荒垦地,一边利用太阳的射影测定土地方位,综合土地阴阳及水源情况,丈量规划土地,分给每个父系家族耕种,促使每个家庭都富裕起来。居住在豳地的周族,在公刘的统领下,生活殷富,人口大增,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并组建有三支军队,实力相当雄厚。这就为周族的崛起及庆节建立豳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刘逝世后,葬在今彬县龙高乡土陵村(离县城80多华里),墓冢高50多米、长1500多米、占地500余亩,四面环山,犹如一条大鲤鱼卧于盆中,当地群众称“金盆养鱼”形。公刘卒,他的儿子庆节继承父志,很快建立了豳国。豳国的地域大体有今陕西省彬县、旬邑县、长武县、耀县及铜川市部分地区。庆节之所以能很快建立豳国,功劳还得记在公刘身上。公刘晚年,即横涉渭河,采取厉石和锻石,在豳地开始营建宫室馆舍,草创了先周奴隶制国家雏形。
《史记‘周本纪》载:“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喻立。毁喻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
周部族自公刘在豳地开拓基业以后,历经庆节至公叔祖类等几代经营,豳国已有了较大发展。到了古公亶父执政时,古公不但善于处理部落政事,待人和气,心地善良,还以后稷、公刘等先贤为楷模,决心要继续光大周族,造福子孙。由于积德行义,他备受国人的拥戴。正当周族蓬勃发展,过上富裕生活之际,居住在豳国西北以游牧为主的薰育、戎狄等部落,在商王朝的支持下,时不时来侵扰进犯,最初只是索要一些财物。古公为不伤和气,也为了使族人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便大大方方地分给他们一些东西。但戎狄部落并不知足,不久,又来进犯。要占领周族在豳国的土地与属民,霸权野心表露无遗。
周民对戎狄人的蚕食之举,奋起欲战。古公认真分析道:“你们拥立我做君主,是想保护人民的利益,多为族人做些好事,这是一个好的思想出发点。但你们是否想过,我们周族是以农业为主,主张和平,如今戎狄部落发起战争,屡来进犯,无非是要夺取政权,让他们管理这片土地与国民。人民归我管理或归他们管理都一样,没什么区别。假如你们因为我而去与擅长狩猎游牧的戎狄人决战,即使能取得暂时的胜利,也很难彻底消灭他们,甚至将卷入一场长期的战斗中,那样的话,我们的亲人、族人,就会有死伤。要牺牲自己的同胞来换取君主之位,我不忍心也不同意这样做。”
为避免战争,减少百姓的损失,古公亶父毅然“率私属二千乘”,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两条大河,翻越巍峨的梁山(今陕西省永寿县、乾县一带),南迁到岐山脚下安营而居。此时已是商朝武乙年间。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古公悄然离开豳地的消息不胫而走,豳国人民说:“古公是位仁义之君,我们还是跟着他走。”于是,很多人纷纷收拾简易行装,尾随着古公,也来到了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