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fantastic剧情:有王圆路的资料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19:12:32

是王圆录,建议你可以看一看余秋雨的道士塔,每读这篇文章,心里都满是愤恨和泪水,下面有他的资料,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发现了莫高窟藏经阁的道士,但是上面的为什么说是"外国掠夺者"?他是中国人,可是由于他的无知,把莫高窟里的文物都用低价卖给了外国人,也在莫高窟内破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下面这篇文章写的太主观了,谁说不知无罪,他就是一个罪人.
清咸丰七年(1857)前后,湖北麻城等地蝗旱成灾,灾民纷纷背井离乡。在这群逃命者中,有一位少年辗转流落到陕西、甘肃,后在当时的肃州巡防军中当兵。几年之后他从巡防军退役,没有回到祖籍,也没有投奔其它富裕的地区,而是在酒泉出家当了道士,道号“法真”,四处游访。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他感受到了理想中那模糊的仙境,长在于此。他就是王圆录,著名的王道士,一位道佛不分见菩萨就跪的道士。光绪廿五(1900)初夏的一天,他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一间藏经复室,著名的莫高窟“藏经洞”被封闭了千年之后,竟然这样落到了敦煌主持王道士手中。
不久后,一群以斯坦因为代表的文明盗贼用少量的银元竟然换去了几大车、几十大箱、成千上万卷文书画卷。这是一场历史和民族的大悲剧、大劫难。莫高窟从此开始呻吟,开始大伤元气。“敦煌那火红的晚霞里,一个民族流血……”(余秋雨)。而道士成了敦煌首富,也成了敦煌的罪人。
一个世纪的骂声,依然改变不了照片中他无名的笑---也许照相是应该笑是人类表情的潜规则。
王道士该当何罪?利欲熏心、贩卖国宝……可是他当时知道自己的行为的性质吗?他不知道。如果他知道,还会用敦煌经卷来引火烧水?这些极富学术研究价值的经卷在他眼中还不如一块木柴。历史经常这么演绎,滑天下之大稽,尴天下之大尬。
他干了什么?在那个时期,他发现经卷、被骗卖掉经卷就如同旧社会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发现了一陶罐,然后留给自己家用或与邻居换几把或更多的米。撇开“国宝”这个词,王道士的所作所为虽不是无可非议,但也无可厚非。其性质了不起就是一个封建社会里的下层群众昧下自己发现的一只陶罐了。不要幻想一个小道士有多高尚的品德。国宝,与他的生活太遥远了。
无知者无罪。
王道士却承受着那么多的骂名。我说,那些骂名是王道士承受不起的。他知识一只历史的替罪羊---我能看到的所有关于“敦煌经卷事件”的记载中,没有不骂王道士的,却没有一位写者将王道士所处的时代交代一下。 1900年,提到这个时间,提到“历史”一词,谁都知道,谁都能背几段历史教科书上精练的描述。
那些罪名,不属于王道士;那些罪名,当由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封建发展史来承担。斯坦因之辈之所以出入我国门如出入自己家菜园门,那是民族的尴尬。我们的民众如果文化层次思想觉悟提高,谁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贩卖“国家文物”?我们民族的文化被民族自己贩卖了。
我们有意无意间让王道士承担着国家、民族的罪名,骂够了,恨够了,发泄够了。这种骂、贬、鄙与王无关。只是为了一种麻木的快感。对一个不存在的靶子进行或褒或贬是人类弱智的表现。
历史的可爱之处是它记下了伟大的人、事;历史的可恶之处是它经常和犯不上的小人物较劲;历史的可悲之处是它往往看不清自己。
经卷的丢失,国宝的贩卖,是清廷之罪,是国家之罪,是历史之罪,是民族之罪。
精神与肉体双重瘦弱的王道士可承担不起这么沉重的罪名。

王圆路:外国掠夺者。一个道士。他曾为了个人的利益,贪图洋货和银元,把中国的古老文明抛向脑后,不费九牛二虎之力就卖给了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