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田家庵之窗:如何矫正O形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7 21:43:23
没有了
如何自己去纠正呢???

从网上查资料总结的(因为我也有点,现在正在坚持锻炼):
  X型腿”的学名是膝外翻,有40多种疾病可以引发它,但70%以上的膝外翻是由于佝偻病所致。说到手术矫正,病情轻的可以吸除膝内侧的脂肪以雕塑腿形,简单有效;病情重的可以采用外固定器疗法,治疗周期大约需要6~8周。

  1.对外八字脚患者,行走时,每走一步,都要让自己感觉到两膝内侧有轻擦的过程;随时随地选择有直线地面,两脚正直踩线行进练习。同样主要靠生活中坚持。

  2.X形腿的矫治练习,每天1~2遍:

  第一节压膝运动:正坐,两脚掌相靠,两手扶膝轻轻下压。注意脚掌不要分开,膝盖压到不能再压时,停耗一定时间。

  第二节捆腿练习:坐位,两腿并拢抬起,以布带捆住脚腕,两脚用力向左右挣动。

  3.非手术疗法有一些,但需长期不懈的坚持,可以尝试:1.穿鞋底内侧垫厚一些的鞋。2.走“猫步”。3.盘膝坐20~30分钟并交替双腿,每天1~2次。同时按摩腿内侧肌肉,增加肌张力以矫正畸形。

  努力!坚持!

  小孩子的膝部往内弯(俗称O形腿)或是往外翻(俗称X形腿),与内八字、外八字脚一样,都是相当常见、且令父母们烦恼的事。看到自己小孩的腿弯弯的,与别人家的小孩不一样,父母们最担心的就是:这样是否正常?将来会不会好起来?若不会好起来那多难看啊!是否应及时矫正以免错过治疗的良机?
  婴儿的小腿大多内弯
  要区别正常与异常,首先应了解小孩子下肢发展的正常过程。出生前,胎儿屈曲在子宫内狭窄的空间里,下肢尤其是小腿是相当内弯的。所以刚出生的婴儿十有八九其小腿都是内弯而且合并内旋的。初为人父母者经常为此感到疑惑,误认为不正常,要求治疗,这实在是不必要的。
  当孩子开始走路时,此种膝内弯现象更加明显。小孩们两脚着地,多半合并有内八字脚,看起来好像球都可以从腿中间穿过去似的。其实,让小孩躺下检查时,两侧下肢看起来还是弯曲的,走路时"O"字腿才会特别明显。这个时期也是父母常带小孩来诊察的时候。其实,1岁半左右有内弯多属正常生理现象。
  接近两岁时,下肢逐渐直起来,之后,膝部就开始往外翻,膝部内侧的骨头显得格外隆起,在高瘦的小孩看来尤其明显。3岁时,这种"X"形腿达到最严重程度,站立时若膝部靠着,脚就分得开开的,合不拢来。比较厉害跑起来很难看,膝部会内部相碰而绊倒自己。这个阶段,把小孩带来给骨科医师看的也相当不少。父母都担心将来若好不了外观不好看,当兵也有问题,因为连立正姿势可能都站不好!幸好这种情形在4-5岁以后都会好转,随着成长而呈现如同成人略微向外弯曲的状态。
  所以说,生理上小孩的膝部会经历内翻、直、外翻,略微外翻的正常过程。
  韧带松弛的弯腿长大会改善
  为什么有些小孩腿弯得比人家厉害呢?大部分可以说是正常的差异,就像人身高和体重,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相同的。其次就是韧带松弛。我们知道,刚出生不久的小孩韧带都是很松的,所以他们可以很轻意地把脚趾放到口中,把拇趾屈折而触及前臂或把手指反折而与前臂平行。躺着时,双脚看来还是相当直的,也有脚弓,但是站着时,膝盖就往内或往后弯,并呈现扁平足现象,走起路来"O"形腿的现象就更加明显。3岁左右呈"X"形腿的小孩,详细检查也可以发现他们韧带比腿直的人略微松弛。韧带松弛的现象,一般而言属体质因素,随着成长就会改善,到成人时大概只有4%-7%的人仍有韧带松弛的现象,我们可以由上述一些简单的检查看出。而且韧带松弛有一些具有遗传性,这一部分的人就比较不容易改善。有一些人把小孩子腿弯归罪于包尿布或过早学走路,我们认为包尿布应无关系,过早学走路倒不
  是件值得鼓励或骄傲的事。
  缺钙或维生素D腿也会弯
  少数膝内翻(X形腿)是因疾病而引起。有下列情形时我们要加以怀疑:①腿弯的情况与年龄不符。譬如1岁多腿往外翻,或2岁以后腿仍然往内翻。②腿弯得特别厉害。虽然腿弯方向与年龄相符合,但若过度弯曲时,就要怀疑了。③不对称,也就是说只有单侧弯曲或两腿弯曲程度、方向不一样,一定大有问题。
  疾病引起腿弯曲。最常见的是由钙质或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这一类孩子经常到1岁左右还只吃母奶,很少吃副食品、牛乳或营养剂,所以外观上也显得较不健康的样子。除了腿往内弯得厉害以外,骨端也显得格外隆起。甚至在胸部肋软骨交接处有多处隆起。另外,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如一些侏儒症常合并有下肢的弯曲畸形,这种病人因为身高、上身、四肢都不正常,所以鉴别上不成问题。佝偻病也可以由先天性钙、磷代谢异常所引起(如遗传性低磷血症),或是后天性的肾脏疾病所导致。前者常有家族病史,后者系慢性肾病,应不难诊断。后天性因素还包括骨折及炎症后遗症、骨瘤或骨质异常。还有一种疾病称为"布朗特氏"病,两膝内翻比一般小孩为严重,是一种胫骨(小腿骨)上内侧骨骼生长障碍的毛病,其原因仍不明白,一般以为可能与小孩过胖或太早走路有关系。
  正常与异常腿弯曲的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上面已提到,年龄、家族史、详细体检,90%以上人都是正常的。在怀疑病态因素时,我们才要病人去照X光或验血、验尿。佝偻病的病人在X光上都可以看到骨骺变宽、钙化不良的情形,其他疾病也都有其特殊的X光及血液变化。
  担心腿弯不好者,考虑到的多半是美观问题,但以生物力学的观点来说,膝弯持续到成年确可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膝关节炎。一般而言,我们并不鼓励太早让小孩学走路,也不要吃得太胖,因为若小孩已学会走路后,便无法加以禁止了。对大部分仍属正常范围以内者,我们只要依发育上的演变加以解释即可。韧带较为松弛者,最好鼓励多晒太阳,多作户外活动及正常的饮食,只要肌肉、韧带强壮,腿自然就会直起来。有些家长因为过度担心,硬要订做支架或矫正鞋,因为治疗上要呈现效果常需一二年以上,不仅小孩大人都受苦,小孩子也不能享受快乐的童年。事实上,腿变直了,真是支架或矫正鞋的功劳吗?天晓得!许多小孩也不肯穿笨重的支架,父母的钱也就白花了。至于这些小孩是否需要补充钙片或其他营养品,因为这个病的原因并非缺钙,所以并无特殊效果,不过我们不反对给小孩子这些东西,至少它有益无害,只是不要寄希望太高就是了。
  多晒太阳补充钙及维生素D
  若发现小孩的腿是佝偻病引起的,必须验血、尿,判断究竟是钙质或维生素D缺乏症、遗传性低磷血症或肾性佝偻病,以针对个别疾病作适当的治疗。若是钙质缺乏或是维生素D缺症,就应补充钙片及大量维生素D来治疗,同时饮食习惯也必须改变,譬如补充乳类制品,肉类、牛奶等含钙食物及其他副食品,多晒太阳,多作户外活动。特别是长期素食的母亲其母奶中钙质更是不够,尤其应补充。若是遗传性低磷血症或肾性佝偻症,则可用新的维生素D3来治疗,后者当然同时也要治疗或控制他们的肾脏疾病。当然,不管是上述何种原因,若是腿弯得太厉害时,都应辅以支架治疗,以免腿弯恶化。部分佝偻病治好而腿仍弯着,可以考虑以手术来矫正。要记住的是,手术前一定要先把疾病治好或控制住,否则手术后腿弯还是有可能会复发的。布朗特氏病早期可用支架矫正,晚期则需开刀治疗。
  若腿弯是因骨折、发炎或骨瘤而影响骨骺时,他们的治疗就不一样,必须针对个案而决定,其方法甚多。
  总而言之,大部分腿弯是发育过程中,"正常范围"内也就是生理性的现象,不必做特殊治疗,随着成长自然就会好。韧带松弛者,一部分人仍留有某些程度的弯曲,但并无大碍。要紧的是区别正常与病态,把腿弯潜在疾病找出来,针对个别疾病而及时治疗,以免将来影响其外观,或导致膝关节炎。

自我矫正“O”形腿的训练6法

(一)并腿下蹲与起立运动。两腿与两脚并拢,俯体站立,双手扶膝,做往里推夹的动作(不让两腿外分),接着做下蹲与起立动作1次,再做向左与向右转动膝盖的练习1次。重复5~10次,共练习4组。

(二)双膝内扣运动。两脚开立,站距为50~7O厘米(矮个子站距稍窄、高个子站距稍宽),双脚尖向内,屈膝半蹲,两手扶双膝向内按压双膝外侧5~10秒钟后,起立还原放松,重复10~20次,共练习4组。

(三)两脚侧向移运动。身体直立,挺胸抬头,两手叉腰,两脚距17厘米,进行以脚跟和脚尖轮流为轴心做向左侧转动移行10~15次,再向右侧转动移行10~15次,共练习4组。

(四)跪腿分膝运动。坐在垫上,双小腿向体侧屈膝外翻,成双膝相对触床垫和双脚分开脚内侧触床垫半跪撑状态,同时双手按压双膝外侧5~10秒钟以后,起立还原放松,重复10~20次,共练习4组。

(五)双膝夹书本运动。①坐在椅子上,两腿伸直并夹紧,在踝关节上部(小腿下部)夹一本厚薄适宜的书、坚持在数分钟时间内不让书本落下。练习时可在膝关节下沿扎一根绳子,这样效果更好;②直立,双脚并拢,在双膝间夹书本,做下蹲起立运动15~20次。要求下蹲起立后,书本不能掉地;先用厚书本,渐渐换薄,直到能夹得住一张纸为准。以上两个动作重复练习,组数不限。
 用双手把住膝盖,将膝盖向外侧用力拉,腿部使劲,挺住5秒钟后休息,每次反复进行10次。

    

  (左)边看电视边进行的O形腿矫正体操

  将膝盖内侧贴到桌腿上,用力推,坚持5秒钟后放松,左右腿反复推5秒钟。

  (右)将踝骨贴到桌腿上

  利用桌腿和门沿可随时随地都能矫正O形腿。将踝骨贴在桌腿上,使劲向内侧推,5秒钟后放松,左右腿反复推5秒钟。

    

  (左)利用书本做体操

  用两个膝盖夹住一定厚度的书本,立正姿势站立,然后反复缓慢蹲下、站立。在此过程中,要保持书本不掉下来。如此反复做10次。

  (右)预防O形腿,用推膝盖的方法锻炼推内侧肌肉

  用手掌在左侧膝盖内侧使力,用力向外推,同时左大腿内侧肌肉使劲,保持原姿势,5秒钟后放松。用同样的方法再锻炼右腿,双腿各锻炼5次。

hun ~~太长了
以后转载的时候 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