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港华燃气:小孩老是咳嗽有痰,吃药输液过后,1-2个月又患了,有没有好的偏方可以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20:53:54

健脾化痰法治疗小儿顽固性咳嗽

  金国新

  关键词:顽固性咳嗽 痰证 健脾化痰法 临床经验▲

  小儿顽固性咳嗽临床多见,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采用健脾化痰法为主治疗本病,能取得理想效果。因脾为生痰之源,健脾能堵绝生痰源头;肺为贮痰之器,化痰则清利贮痰处所。脾健肺清,痰除咳止,病能自愈。
  从小儿顽固性咳嗽的病机看,脾肺气虚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痰鸣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咳嗽病变在肺,但发病与脾的关系极为密切。小儿肺常不足,形气未充,脏腑未坚,腠理疏松,表卫不固,肺主皮毛,风邪上受,首先犯肺。小儿脾常不足,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之水谷精气充养,若久病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而酿湿成痰,上渍于肺,逐为咳嗽,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现代医学认为婴儿6个月后,源于母体的抗体几乎消耗殆尽,而自身防御系统尚未健全,是抗病力最弱的时候,如护理不调,寒温不适,外邪极易侵袭。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的患儿,抗病力低下,正不胜邪,致使咳嗽迁延不愈,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如未按常规疗程治疗,外感身热虽退,但咳嗽痰呜不止。
  化痰祛痰是治疗小儿顽固性咳嗽的关键。痰是肺受邪后的病理产物,六淫之邪一经犯肺,均可导致肺气失宣,气道受阻,水湿内停,聚而成痰。小儿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的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不健全,血管丰富,容易充血,且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小儿呼吸道易受感染,易被痰液所堵塞。由于痰液的存在,病邪未除,正气益虚,复感外邪,则病情加重,所以治疗必须祛痰除邪,痰除邪去。
  根据健脾化痰治疗小儿顽固性咳嗽的法则,笔者自拟下列处方:生黄芪10g,太子参15g,炒白术8g,炙紫菀、炙冬花、化橘红各6g,川贝3g。加减:气急明显者,去生黄芪,加炙麻黄3g,杏仁6g;痰黄者,加海蛤壳、浮海石、瓜蒌皮各15g;痰多色白者,加茯苓10g,苏子6g;纳呆、苔厚者,加山楂12g,莱菔子6g。每日1剂,水煎温服。小儿服药困难,可采取少量多次方法。一般服药7天为1疗程。
  如治陶某某,女,2周岁。1999年2月16日初诊。约3个月前患感冒发热,经注射柴胡针、洁霉素针及地塞米松针,口服感冒冲剂后,高热已退,但咳嗽不止,反复发作。每次咳嗽发作时,家长自购止咳药水、消炎药口服。近10天来,咳嗽加重,纳呆,倦怠而来就诊。诊见:患儿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气怯声低,痰鸣如拉锯,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听诊:两肺均有干、湿罗音及哮鸣音。X线检查示:两肺阴影增浓,肺纹理增粗。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炎,中医诊断:咳嗽。证属脾肺气虚,伏痰滞留,治拟补益脾肺,化痰止咳。处方:生黄芪、太子参、茯苓各10g,炒白术、炙紫菀、炙冬花、化橘红、苏子各6g,川贝、甘草各3g。每日1剂。入水煎,可分2~4次服用。服药1个疗程后,咳嗽痰鸣明显减少,胃纳逐渐增多,听诊:两肺尚有少量干罗音。上方续服1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听诊正常,X线检查无殊。方中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顾护中焦,健脾益气,培土生金,肺气一旺,气机通达,其痰自消;紫菀、冬花、橘红、川贝、苏子化痰止咳,润肺降气。诸药合用,脾气健运,肺气宣畅,诸症平悉。■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zjzyzz/zjzy2000/0005/000523.htm

  王益谦治小儿顽固性咳嗽三法

  王益谦是江苏省名中医之一,年逾八旬,悬壶六十载,学验俱丰,尤精于儿科辨治。余有幸师从王老数载,获益匪浅。兹将其治疗小儿顽固性咳嗽的常用三法介绍如下:
  1 清咽止咳法
  袁某,男,6岁。1996年3月12日诊。
  咳嗽20余日。先后给予西药抗感染、止咳等治疗少效。刻诊:阵发性咳嗽,咽痒不适,痰少粘稠,寐时咳减,得饮咳暂缓,舌红,苔薄黄。查体:咽部充血,咽后壁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听诊:两肺呼吸音清。胸透及血常规、血沉均正常。证属邪热熏灼咽喉,肺失清肃。治拟清咽止咳。处方:
  木蝴蝶5g,金果榄5g,银花6g,连翘6g,炒子芩6g,甘草4g,桔梗4g,马勃(包)3g,玄参6g,薄荷(后入)4g,杏仁5g。3剂。水煎分服。
  药尽咳嗽显减,咽痒亦好转。原方再进3剂,咳止而安。
  按:《医学三宇经·咳嗽》云:“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咽喉为肺卫之门户,风邪袭肺,咽喉首当其冲;邪热熏灼咽喉,肺失清肃,肺气上逆,则咽痒咳嗽。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严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中医学将其命名为“喉源性咳嗽”。其特点:咽痒则咳嗽,夜寐可缓,饮水办可暂缓。王老早在八十年代就撰文认为这种咳嗽病位在喉,而不在肺,遵治病求本的原则,从清咽利喉法着手,方中木蝴蝶、金果榄、薄荷、马勃、甘草、桔梗清咽利喉;银花、连翘、黄岑清肺;杏仁镇咳。诸药合用,共奏清咽止咳之功。
  2 敛肺止咳法
  葛某,女,5岁。1996年5月18日诊。
  咳嗽阵作1月余,呈刺激性干咳,咳势较剧,夜间为著,咳甚则呕吐食物,夜卧不宁,常常寐中咳醒,纳谷减少,精神疲倦,舌淡、苔薄白。听诊:两肺呼吸音稍增粗,未闻及罗音。经摄X线胸片报告未发现异常,血沉及冷凝集试验均正常。先后予多种中西药物治疗皆罔效。综观脉证体征,证属久咳肺气耗散,敛降无权。治拟敛肺止咳。处方:
  诃子肉5g,天竺子5g,乌梅6g,炒白芍10g,粉甘草4g,杏仁5g,百部6g,罂粟壳3g,炙麻黄3g。3剂,水煎分服。
  药后咳嗽明显好转,夜寐较前安宁,纳谷亦馨。原方去麻黄、罂粟壳,加新贝母5g,再进5剂,诸症悉平。随访1月,未见复发。
  按:历代诸家治咳,慎用涩怯,恐致闭门留寇。王老则认为只要不是新感,凡痰不多的久咳剧咳,收敛之法可大胆使用。《内经》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久咳、剧咳足以耗散肺气,故方用诃子肉、乌梅肉、白芍、罂粟壳酸以补其肺体,敛肺以止咳;又用麻黄之辛,宣肺化痰,使敛中有宣,敛不留邪,散不伤阴;百部、杏仁镇咳化痰。此种咳嗽类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咳嗽”。其特点是咳嗽日轻夜重(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理化检查多无阳性体征,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本方配伍精当,常获良效。
  3 解痉止咳法
  严某,女,2岁。1996年6月12日初诊。
  咳嗽迁延70天。咳时喉有痰鸣,咳声连续不断,甚则面红泪出,甚至呕吐大量白粘痰后咳可暂缓,咳嗽日轻夜重,先后住当地区医院予抗感染、止咳治疗半月,咳不得缓,日渐加重,故转来就诊。刻诊:咳嗽呈痉挛性阵作,面目微汗,舌红、苔薄黄腻,脉细。听诊:两肺呼吸音粗、血象正常。胸透:无异常。证属风痰滞肺,肺气不利。治拟解痉止咳化痰。处方:
  羚羊角粉0.6g,全蝎1.5g,蜈蚣1.5g,川贝母5g,杏仁5g,百部5g,苏子10g,葶苈子(包)10g,法半夏5g,连翘10g,炙桑皮5g。3剂,水煎分服。
  药后咳嗽大减,呕吐亦止,惟喉间有痰鸣。上方去蜈蚣、半夏,加炒莱菔子6g,青礞石5g。继进5剂巩固,随访至今未发。
  按:本例咳嗽临床症状与“百日咳”颇为相似,但血象、咳痰培养均不支持。近十多年来研究报道:从该类患儿的鼻咽喉分泌物中分离不出百日咳杆菌,但可分离出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故称为“百日咳样综合征”。王老从临床中总结经验,治从解痉止咳化痰着手,方中羚角、全蝎、蜈蚣息风解痉;苏子、葶苈子、法半夏降气化痰;贝母、百部止咳化痰;桑皮、连翘清肺泄热。诸药合用,屡屡获验。

  http://e.tjutcm.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