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面部 高光阴影:峨嵋派来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19 17:02:47

峨嵋拳,源于何代、创自何人,据峨嵋拳谱记载:“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为道门修炼,佛门正果。是时,师善击技,喜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另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仰大慈悲法力,喜龙女化身,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只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曰娥眉拳,后弟子至峨嵋山,偶偕其音,始称峨嵋拳。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以,御侮可矣,奚传姓名,不言后师,前师永存,技而晦之,自可全身。”历代老师门内相传,祖师尚不自称师道,后世弟子何敢自以为师。

  据《开封方志》(1989年2月)“峨嵋拳在开封”一文说:“河南古称豫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武术的发源地。有“天下武术出少林”之佳誉的少林武术,历史上就出于开封地区。峨嵋拳最早起源于河南少林武术,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明朝时期,一位道姑在河南登封少林寺学艺,几年后,道姑出家到南海普济寺,路途之中与别人交技,始感到老师传授的接手打法力不如男子。到普济寺后又与一女子交手,这位女子虽不如她的功夫,但采用的分离性打法,攻中有退,退中有打,不招、不架、不格、不拦,使道姑无可奈何。事后,这位道姑研练各家拳法,博采众长,创出了“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出手似闪电,发力如雷霆”,形飘飘而迷离,神淡淡而对敌的刚柔相济、曲直并重的不接手打法。因当时此拳系由女子所创练,故称之为“娥眉拳”。

  当时,道姑还传授了一个高足,曾到四川峨嵋山为那果的和尚、道姑传授峨嵋拳,因“娥眉”同“峨嵋”二字谐音,因而后人又称其为“峨嵋拳”,并由此传开了。

  当今,少林拳、武当拳在我国流传甚广,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峨嵋拳高级技法用于女子防身,制敌残忍,历代传授方法注重口传、身传、正宗单传,加之门规戒律:不言师、不在人面前演艺、不与人交技、高级技法只准单练,长期以来乏人整理研究、推广启承,因而鲜为人知。

  峨嵋拳没有记载师承系谱,可能是由于此拳门规严、戒律多等原故。峨嵋拳的主要内容有两大部分,外手拳1-6套,内手拳、峨嵋刺、峨嵋剑、峨嵋枪,以及内功、掌功、拈花功、拈蝶功、点包功、飞针功、抓功、打功等。

峨眉派创始人乃郭靖之女郭襄郭女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