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水性漆:李安的《饮食男女》想要表达什么思想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19 23:46:40
最好写多点,我要写影评的!
片中的父亲为什么要取锦荣而不取锦荣的妈?毕竟他们的年龄相差这么大。

在电影中表现出的关注家庭生活中的伦理,关注中西文化对比的执著精神,》、《饮食男女》都是以一个家庭作为主线,描写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境遇。中国传统文化在影片中得以充分地发掘。以现代人的目光观照中国传统文化对今天社会生活的适用性,并以此来挽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麻痹和冷漠。李安为他的影片找到了连接点,构成了思想上的脉络,贯穿于影片始终,从而一气呵成。李安在影片中所表现的这种文化倾向与他人生经历有关。作为一个在台湾长大的中国人,李安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熏陶,以李安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这种影响力和教育力尤其深厚。有人评价说“台湾人似乎比大陆人更像中国人”,他们从父辈那里学到了很多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道家,更是了然于心,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童年经历,更使像李安这样的导演永远无法忘记他背后的强大的文化背景支持。李安曾说自己是一个“内在道家,外在儒家”的人,“在精神境界中,李安追求静观调合,虚无清静的'出世‘的修养品格。而他在现实的处世原则上则是谋求进取,顺应机变,进而有所成就和作为这种‘入世’的态度”。
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宽容和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的存活力为特征,注重探讨家庭伦理亲情、代际关系(父子、父女关系)。有时甚至涉及非理性因素。但在他的故事中,人物之间最后总是会达到谅解和平衡”。北京电影学院王志敏教授在他的著作《现代电影美学基础》中对李安的三部作品做出了如上概括性的描述。
《饮食男女》将故事发生的地点移到了台湾。所谓“饮食男女,人之所欲,不想也难”。这部影片体现了李安擅长处理家庭题材的剧作的能力,并且表现出风趣、幽默的风格。人物性格十分鲜明,总是会带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奇。影片着重表现了中国古老而悠久的饮食文化。影片开头一段与《推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没有人物台词,只有郎雄所扮演的父亲朱师傅在做饭。伴随着民族传统音乐,朱师傅简直就像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饮食同样是一种文化。”朱师傅一家靠着每周一次的聚餐来联络大家的感情。但似乎每次都不是很顺利,总是要发生什么意外,总是会有一个惊人的消息告诉大家:二女儿家珍要搬出去住;三女儿家宁要生孩子;大女儿家珠要结婚;最后是朱师傅自己在饭桌上提出要和大女儿的同学锦荣结婚。种种事态变故都是在饭桌上提出来的。影片贯穿着两条线索:“饮食”与“男女”。一条总的脉络是“饮食”,“男女”作为大的脉络的小的分支,层层向前推进。其实如果家庭生活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饮食”、“男女”。

李安从家庭生活写起,从他最熟悉的题材写起,以“小宇宙”带出一个“大宇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中人与人之间有着细腻而微妙的变化。人际关系、伦理关系体现出整个社会的文化倾向和伦理道德倾向。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郑洞天教授指出:一位导演真正杰出之处在于他向大家讲述什么,而不是他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讲述。李安电影经常涉及的主题是中西方家庭生活中伦理观念的对比。李安的伦理观更倾向于传统东方观念,注重家庭,注重传统的伦理道德。
李安电影中父亲形象

李安的华语电影中,总会出现由郎雄扮演的父亲形象,这是李安电影的一个标志特征。李安对中国的社会体制、伦理观念和人际关系的理解都是通过一个“父权”来表现的。李安通过这样一个由郎雄扮演的“父亲”而化抽象为形象,概括演绎了所有中国传统道德的本质。“父亲”形象是一个承载体,它所代表的含义绝不仅仅是“父亲”这一人物本身。以传统道德印证中国的人生哲学,以“父亲”形象体现中国文化。有人认为李安的影片体现了其某种“恋父情结”,而实质上绝不是如此。绝不是简单的套用弗洛伊德的恋父观点就可以解释李安影片的深厚。“父亲”形象所包涵的内容的深厚,是文化伦理道德的浓缩。在谈到贯穿这三部影片中的“父亲”形象时,李安曾这样说:“从《推手》当中一心想要与儿子团聚的太极拳大师,到《喜宴》最后承认儿子是同性恋事实的将军,再到《饮食男女》中压抑感情的国厨,他们都代表了某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而在《饮食男女》里老朱后来接受家庭翻掉的事实,开创自己的新生活,这可能也算是我对中国文化的一点祝福吧!”

郎雄所扮演的父亲具有很明显的职业特征:《推手》中,他是一位精通中国太极拳的武术学院的太极拳教练;《喜宴》中的高父是一位戎马生涯多年的将军,又会书法,又通英语;《饮食男女》中的朱师傅是一位厨艺大师。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浓缩后便是武术、书法、饮食等。李安无疑将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搬上了银幕。“父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而“父亲”所处的环境又是充满骚动和喧嚣的现代都市社会,能否达到与这样的一个社会的沟通和融洽,能否适应于这样一种社会,“父亲”最终给了我们这样一种答案;以宽容和谅解、变通达到了与社会的和解。在西方社会,老人与子女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父母与子女是分开居住的。而中国传统社会观念是“养儿防老”,父母晚年要享受到天伦之乐,儿女要尽孝心。两种观念的冲突极为强烈。《推手》中朱师傅不愿变成儿子朱晓生的负担,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77岁高龄仍到餐馆打工,这在中国社会是无法想像的。朱师傅与儿子在狱中相见一场戏是本片高潮。儿子痛哭流涕地跪在父亲面前,请求父亲回家,父亲对儿子说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只要你们过得好,我这把年纪了,又在乎什么呢?”朱父选择了一条双方妥协的道路,自己一个人住老年公寓,偶尔到儿子家居住。

《喜宴》中高父知道了自己儿子是一个同性恋者。这对一个传统中国人,盼望儿子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的父亲来说,不啻于晴空霹雳,他因此而中风。但是高父最终还是接受了儿子伟同同性恋的事实,接受了塞门。高父这样一个传统思想很深的人做出这种选择,是经过了深刻而痛苦的思索之后做出的无可奈何的选择。事实已经残酷地摆在老人面前。高父将儿子伟同托付给塞门便是对塞门身份的认同。同时传递高家香火的任务也即将完成,儿子伟同毕竟名正言顺地娶了威威作妻子,且威威身怀有孕。高父认可了这种中西合璧的家庭。

《饮食男女》中朱师傅将女儿一个一个嫁出去,又不愿意成为女儿的负担,开始寻找自己的归宿。影片中朱师傅对锦荣的女儿很关心,是李安编剧中打下的伏笔。在结尾出人意料的是朱师傅选择与锦荣的结合而不是与锦荣的母亲。朱师傅第二春的到来是他对自己今后生活的一种选择。
在《冰风暴》中李安选择了一位美国的父亲形象。影片中的父亲代表了美国当时父亲共同的品质。他们是冷漠的,与妻子儿女无法达到沟通。在寻找情人的安慰中也是备受情感的煎熬。他们是失败的父亲,但家庭又是他们最终的归宿。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家庭?他们将在生活中为自己寻找答案。

第三章走向好莱坞

一、涉足西方影坛

李安凭借他的“父亲三部曲”一举引起国际影坛瞩目,开始了他闯荡好莱坞的导演生涯。华人在好莱坞拍片者很多,像吴宇森、唐季礼、陈凯歌等,大都像李安这样拍片引起了世界轰动,随后到美国发展。李安凭着他对电影叙事技巧的娴熟运用,很快在好莱坞打拼出一片天地。《理智与情感》打开了认识西方的大门;《冰风暴》探讨了美国家庭伦理观念;《与魔鬼共骑》则体现了李安对南北战争又一层面意义的理解。

李安反映西方的影片,在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上已经达到了日臻完善的水平。单从影片的技术方面看,已经可以与好莱坞大牌导演并驾齐驱。但好莱坞之所以选中李安到好莱坞来拍片,最重要的是看到了他在影片中所表现出的独特人文气质。李安的电影美学成就在于他展现了一种理智与情感、东方与西方碰撞交汇中的生命体验,并演化为从容、质朴,又不失幽默的叙事风格。即使李安到好莱坞拍片,触及到反映西方社会问题等题材时,他的这种电影美学风格仍是自然而然地不经意地渗透到其影片中来。这表现出导演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品质,是一位导演成熟的标志。

我们仅以《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中的两个场面为例,来探讨李安的电影美学风格。《理智与情感》是18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古斯汀的作品。李安在原著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节制、隐忍与热情、奔放这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对比的叙事。同时,导演的目光又是异常的冷静、客观。在处理妹妹病重的一场戏中,导演运用了强烈的黑白对比。镜头内以二分之一对角线明暗光区将画面分为两部分。妹妹处在明亮光区内,她正站在死亡的大门口,身上的衣服和床单都是白色的,脸的表情是安详的。而姐姐与一支蜡烛为伴,身穿深色衣服处在一片阴暗的光影里。画面明显地带出了生存与死亡这一凝重的主题。李安整个画面上的处理是沉静的,生命与死亡同时凝固在这一刻,二者的距离仅一步之差。李安很擅长表现婚姻生活。“在这部影片中,李安也在表现婚姻是妥协的产物,它是与感情分离的,是有缺憾的,必须接受和容忍这种缺憾,才能保证它的稳固。不完美的婚姻是最适当的婚姻。李安又一次显示了平衡矛盾的才华。”

在《冰风暴》中,影片开头和结尾的段落是相同的,都是一家人迎接儿子回家。但是在观看这两段时,观众的心情是绝对不同的。当了解到一家人在一夜之中的变化后,再迎接儿子的归来心情是异常复杂的。李安在处理这两个场面时都用了静场,没有声音。以“无声”胜“有声”。在凝重的气氛中传达出人物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又能引起观影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冰风暴》中的风暴代表了某种毁灭性的打击,对一个家庭而言,它是致命的,是一种深刻的变故,但又意味着新的开始和重获新生。李安的影片表现的不是彻底的绝望和悲观,而是带给人一丝宽慰、一点勇气、继续生存下去的必不可少的信心,是刺痛人心的温和的反讽。这也是中国文化带给李安的影响。彻底的孤独、绝望在中国文化中是很少的,只要有人的存在、有家的存在,人总是能够从他人和家庭中寻找到支持和帮助。人不是孤立无援的,可以拾回信心,重新开始。《冰风暴》中的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也在风暴之后获得人格自省。这个家庭将会在未来漫长的日子里重新寻找到支撑点。

二、挑战奥斯卡

目前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影片便是李安的新作《卧虎藏龙》。李安借这部影片实现了他自幼年时代起的一个理想。20世纪60~70年代正是胡金铨电影的辉煌时期。胡金铨是第一位将武侠片推向国际的中国电影导演。他在武侠片中融入了相当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受到这样一种影响,李安从小对胡金铨的武侠电影情有独钟,这便带给他一个江湖的梦。《卧虎藏龙》中玉蛟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代表了李安童年向往江湖的一种心态写照。?

在这部影片中,李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很充分,是一种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隐忍和克制。李慕白和俞秀莲、玉蛟龙和罗小虎,是李安在影片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十分鲜明。礼教是影片中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所以这么多年来互相坦然面对,将恋情埋在心底,正是因为这份“礼”与“义”。李安将中国精神、中国武术推向了世界。《卧虎藏龙》展示了中国人的礼义观念,渲染了一片江湖豪气,表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武当剑法及各种武术经典得以在世界观众面前做出精彩的表演。这些都迎合了西方观众对中国----带有神秘感的国家的探究心理。这部影片创造了华语电影在美国电影史上的一次奇迹。成为美国最卖座的外语片。美国各种新闻媒体纷纷做出报道,在美国掀起了李安电影热。

《卧虎藏龙》这部影片的成功,不涉及发行手段,单从影片本身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表现了所谓江湖。在影片中,反复提到了“江湖”二字,这也是本片吸引了众多西方电影观众关注的原因之一。究竟何为江湖?汉语词典中做出了如下注释:“江湖,指四方各地;旧时流浪各处卖药、卖艺为生的人叫'走江湖的'。”在影片中指代了一种无拘无束、游荡四方的生活。渴望自由的人对这种生活充满了向往之情。西方观众亦如影片中人物玉蛟龙一样对江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二)中国武术,中国功夫。李慕白能够一手挥剑潇洒动作,大彻大悟的神情也使西方观众更加痴迷。(三)礼教精神对李、俞爱情的约束,使西方观众看到了内敛而含蓄的感情。?(四)中?国山水风光。李安将故事发生的场景辗转几次,武当高峰、浙江富阳竹林、新疆大漠风光,令观众一饱眼福。考虑到以上几个因素,《卧虎藏龙》在美国取得巨大的票房也就不足为奇了。《今日美国报》首席影评家迈克尔·克拉克称赞李安的这部力作将传统的讲故事手法与上乘的武打特技镜头融合在一起。在第7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卧虎藏龙》共获得十项提名,最后捧走四项奥斯卡金像奖。李安携《卧虎藏龙》获奖的意义在于他让美国人,也让西方人认识了中国电影,使他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将最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东西介绍给了西方观众,拓展了中国被世界所认识、了解的渠道,将华语电影引向了世界。李安成为将华语片引向世界的领路人。

  《饮食男女》剧情介绍
  《饮食男女》是李安在台湾拍摄的“My Father Knows
  Best”三部曲的第三部。前两部分别是《推手》(1991)和《喜宴》(1993)。和前两部一样,李安在《饮食男女》中热烈地讨论着中国人社会中传统与现代的撞击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借由片中无处不在的中国美食,观众嗅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在现代中国人社会的另类解释。

  在朱家,朱家珍笃信的基督教教义和赞美诗、朱家倩的国际航线和whisky还有朱家宁工作的炸鸡店等等诸如此类,硬是敌不过朱爸的火腿鱼翅、紫炭火锅和蟹粉汤包。中国菜是这样的:一旦上了桌,美食家们虽尽可以横挑鼻子竖挑眼、指出种种不是,但菜终究是做得的,咸点淡点是既成事实,是不吃也得吃的,比不得那西餐上桌只是半成品,食客自己再深加工,任凭餐桌上打翻五味瓶,主随客便。

  因而,朱家这几个浅尝一口菜肴就知道“火腿耗了”或“没打虾浆”的女儿们,在感情上亦未逃过中国菜的文化劫数,各自在设置了满汉全席级的要求后最终也只能臣服于未婚先孕、被遗弃和被玩弄这些既成实,走进过咸或过淡的生活。倒是朱先生,看似传统守旧,却是这一大家子中最懂得追求真爱和幸福的一个。这是一个反讽,就象当朱先生宣布要和锦荣结婚,原本满心欢喜的梁伯母昏厥倒地,后大骂老朱,如同死活都要回那个煎荷包蛋都要响警报器的美国一样,讽刺得可以。

  深谙中西文化差异的李安,将一浪高过一浪的矛盾冲突随着中国菜的浓汁重酱泼洒开来,再凭借郎雄、杨贵媚、吴倩莲、赵文暄、归亚蕾和张艾嘉这些台湾资深艺人的出色演绎,《饮食男女》当之无愧是台湾乃至华人影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一。
  ---------------------------------------------------------------------

  ---------------------------------------------------------------------

  《饮食男女》电影评论
  李安的电影总带着些中国传统文化温文尔雅的气质,虽平庸却很现实。在这部为李安第一次赢得世界性声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里,由郎雄扮演的朱师傅是一位著名厨师,他和三个女儿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聚集在一起。于是乎,家庭中所有的大事小事便都在饭桌上提出,每次都有一位家庭成员“有事要宣布”,其结果是会餐不欢而散。影片中最有看头的地方就是将饮食和情感紧密联系,正如影片中人物所言:“饮食男女,人之所欲,不想也难。”

  片中的中国式盛宴,家人团聚的温馨气氛,无处不在的强烈的传统气息,让人感觉这是一部“很中国”的电影。片中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观念上的冲突,老一代顽固地坚守着快要没落的传统,不正是当代中国家庭的写实吗?

  从《推手》、《喜宴》、《饮食男女》,李安的电影通常是围绕着“家庭”这个主题。他在构造的这些家庭中,“父亲”的角色选择都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推手》中武学大师、《喜宴》里的老将军,《饮食男女》里的饭店大师付。而其它家庭成员就不一样了,那个“不会说中文的洋媳妇”,还有带西方文化特点的“同性恋的儿子”。当他们与传统中国父亲在剧情里面对时,发生矛盾与冲撞时,往往被“父亲”用慧眼般的处世道理化解了,从而也印证了中国的人生哲学。

  李安在他的电影里,让我们体会最深刻的是中国人最悠久、最辉煌的文化——武术和饮食。类似地,《卧虎藏龙》中的诗情画意,也许是打动西方人的中国式的美。但其真正散发的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火焰。所以李安的获奖,也不出我们的意料之外。在《卧虎藏龙》中,我们看到的是,那把冷目溶溶之下的青冥剑,在一个表情木讷、久历风尘的江湖客手中,随着略带忧伤的青色的竹叶游走。在刹那间翻覆,来的舒缓,去的流畅,但却又异常残酷。,《卧虎藏龙》是一部将东方的内涵与西方的科技相结合的作品,透过先进的声光音效,除让老外看到中国武术之美外,中国传统儒、道的观念;中国山水意境之美;中国人对“侠”的定义;中国人对感情、情欲的态度,也多多少少进了他们的脑海中。

  如果说李安的传统盛宴表现了中国文化美的方面,另一个在西方略有薄名的导演张艺谋则走的是另一个极端,用狭隘的阴暗的视角,去挖掘中国文化中极丑的一面,或者说,那些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封建糟粕,被张艺谋猴子献宝似的,用现代科技手段包装放大,去向洋人献媚。
  小脚、辫子、大烟、娶妾、乱伦,是张艺谋电影中必有的因素。我们首先必须分清“文化”与“猎奇”的界限,来审视张艺谋电影中表现的这些伪文化。张艺谋在电影中表现中国传统气氛的手段,也是极其浅薄可怜,无非就是大红灯笼、红布、辣椒、大宅门这些用滥了的符号,换句话说,他努力用这些浅薄的符号告知西方观众,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国,而根本无法营造一个核心的主题,类似于《饮食男女》中的“家庭”,举重若轻地从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表现中国文化,究其原因,就是张艺谋的电影中根本就没有文化,有的只是猎奇。张艺谋的《图兰朵》就是一个典型,他除了会使用大红灯笼和金光闪闪的衣服,搞搞色彩之外,其实就是黔驴技穷了。张艺谋的朋友之一,巴蜀鬼才魏明伦这么批张说:“因为他太刚愎自用。其实他是一个特别自卑的人,同时又特别自大。有心计,但是没头脑。你想知道一个人的水平,看看他身边的人就知道了,他身边有几个文化界的朋友?拍《英雄》的时候,他身边有没有哪怕一个秦汉史专家?他太自闭了,可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关着门能做出什么好东西来?他现在又搞《千里走单骑》,我真担心他会搞出什么来。“

  李安,才是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人。

《饮食男女》是一部于1994年出品的台湾剧情片,本片是李安担任导演的“父亲三部曲”之第三部曲,主要演员有郎雄、吴倩莲、杨贵媚和王渝文。该片讲述了90年代台北都会,一位每周末等待三位女儿回家吃饭的退休厨师,面临的家庭问题与两代冲突。借由彼此的生活与冲突,建构出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价值观,描述的两代关系。
详细评价:
《饮食男女》:对父亲的祝福
《父亲三部曲》中前两部作品讲述的都是父子关系,而且都是子女让父母失望,到了《饮食男女》,李安开始讲述父女故事,而且是父亲让他的三个女儿失望。这个故事相比前两个地点由美国放回到了台湾,叙事更加复杂,变成了多线叙事,李安的自身经历也变得更少,前期编剧不是李安,但是依旧延续这前两部的主题,通过脆弱的父女关系展示了现代化对传统家庭的冲击。
故事讲述的是台湾中国菜大师老朱退休后,每周日依旧费心做出的一桌丰盛菜肴,将三个女儿聚在一起,但三个女儿各自有各自的故事,聚餐已经变成了冰冷繁复的形式。大女儿家珍是个入教的老处女,她终于和学校的体育老师恋爱了并最终结婚。小女儿家宁抢了女友的男朋友也最终结婚了。只有开始情感丰富的二女儿家倩最后独身。结尾,老朱宣布了他和邻居锦荣的感情,自己丧失的味觉也恢复了。
《饮食男女》的基调是轻松的,在这部作品中,李安的剪辑叙事更加流畅。全片如平常生活一样平稳推进,通过细节的堆叠和变化,依次讲述老朱和三个女儿的故事,其中穿插了温师傅的故事作为老朱的一个对比,梁伯母作为老朱与金融感情的一个反差存在,三个女儿的情感线索是明线,老朱与锦荣的感情是暗线,最后才挑明达到了高潮。
家庭的变化展现了社会的变迁,而在家庭中,特别是在《饮食男女》中,老朱每周末准备的晚餐正是家庭的象征,通过晚餐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一个传统家庭在现代化中的逐步解体,达到了另一种平衡。李安善于表现吃饭,这也是中国人的方式,吃饭代表着一种传统的秩序,《推手》中的吃饭表现了老朱和玛莎的生活文化差异,儿子晓生的为难,《喜宴》中的那场巨大的婚宴是中国性压抑和张扬的充分体现,《饮食男女》中讲述仪式性的周末家庭聚餐共有六次,它们是如何表现这个家庭的变化呢?
开头俯拍街道,出片名,后面叠化到一个俯拍家庭的外景,一动一静,告诉你这是一个发生在坐落于喧闹都市的家庭的故事。紧接着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父亲做各种菜,准备周日的晚餐,穿插着父亲捉鸡,也是动静结合,美食悉数被做好。然后交代了三个女儿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紧接下来是影片中全家第一次聚餐,形式冰冷反复,一大桌的菜,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有味口,这场戏告知了大家,父亲的味觉退化了。父亲正打算宣布一件事,被二女儿家倩打岔,她宣布自己买房子了,打算搬出去住。一个电话,把父亲叫到饭店去救场,剩下三个姐妹空对着一大桌菜,彼此相对无言。导演采用大广角镜头拍摄全景,同时配合以每个人的单人镜头,镜头上也暗示了家人感情上的疏离。
到了影片的一半,全家有了第二次聚餐,这时各人的故事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家珍对学校体育老师产生了微妙感情,家宁与自己工友的男友发生了恋情,家倩买的房子出问题了,老朱开始送姗姗上学。老朱在做菜将筷子插入鱼嘴时准备杀鱼时,竟然下不了手。旧有的熟练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第一次出现了转机。聚餐虽然依旧充满形式感,但大家的聊天开始活泼一些,大家知道了家倩房子的事,老朱让家倩继续住下来,父亲也给家宁家倩夹菜,好像要把家庭重新聚拢在一处。
第三次聚餐,这次大家的故事都在推进,家宁的事有了最大的突破,她要离家结婚了。伴随着窗外嘈杂的卡拉OK声,犹豫再三的家宁说出了自己的心事。这个家庭终于被打破了。雨中,大家送走了家宁。李安的处理十分东方,没有写冲突和尴尬的反应,而仅仅是个固定全景的送别。
到了第四次聚餐,老朱的好友温师傅过世了,味觉依旧没有恢复,好像一切都心灰意冷了。家珍大胆问出谁给自己写的情书,结果却得到了与体育老师的爱情。家倩得知前男友要结婚了,自己依旧孤身一人。这次老朱与两个女儿的聚餐上,伴随着老朱敲泥包鸡,家珍宣布了自己的爱情。于是家珍也匆匆离开,只剩下黑暗中沉默的老朱和家倩。
第五次聚餐,把梁伯母一家也叫上了。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老朱在准备晚餐的时候显得有些手忙脚乱,炒菜的铲子掉到了地上,指挥两个女婿捉鸡弄得乱七八糟,连雕冬瓜盅也力不从心。这场戏和第一场老朱的娴熟形成了强烈对比,因为他有事要宣布。
这是全片的最高潮,吃饭的气氛也最活跃,镜头要么所有人吃饭的摇镜头,要么是一对对夫妻的两人镜头,老朱和梁伯母的二人镜头摇到了老朱和锦荣,后面老朱站起来,又是一个包含了老朱梁伯母和锦荣的构图,我们知道有事要发生。一直隐忍的老朱骗了三个女儿梁伯母,也骗了观众。这场戏标志着那个传统家庭的支离破碎,但是结局并不那么悲凉,当然除了梁伯母。
最后一次吃饭,老宅就只剩下家倩在厨房忙乎,也只剩下老父亲来赴宴。荒诞的是,最先要离家的家倩依旧守在家中,她倒成了家的守护者。老朱丧失了的味觉,在这餐家倩亲手煮的饭中,重新恢复。最后,父女两人双手紧握。是的,形式上的家已经摇摇欲坠,各自都去寻找各自的幸福,但是家庭曾有的那份温情却有了一个回归。也许没有破碎也便不会有重新的聚合,老朱迎来的人生第二春算是李安对他的祝福吧。
曾当过六年“家庭妇男”的李安这样形容自己的《父亲三部曲》,他说《推手》像清蒸鲈鱼:原汁原味,加了一点酱油提味。《喜宴》像豆瓣鱼:口味重,容易入口。而《饮食男女》像红烧鸡:回味久,烹调讲究。对于李安自己来说,这三道菜的意义不仅仅为他的电影道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让他在父亲与自己、中西文化、自我欲望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是他的一条中庸之道。
对观众来讲,《父亲三部曲》里面充满着太多我们中国人的各种小习惯,小细节,如夕光中的温暖,它更是一个故乡,是所有华人的一个故乡。在我们走远不知所措的时候,带我们常回家看看。

《饮食男女》可以说是李安的电影中很具有特征的作品,老朱与三个女儿都在经历文化碰撞,中西文化、传统文化、现代社会文化的碰撞,放在一起发生的火花

李安在《饮食男女》中热烈地讨论着中国人社会中传统与现代的撞击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该片中无处不在的中国美食,顺带宣传中国饮食文化吧,毕竟我们是饮食大国,观众也嗅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在现代中国人社会的另类解释。

《饮食男女》揭示生活了中那些意外,那些即在又不该在的种种意外,还连带着传播了中华饮食文化,探究了一把家庭伦理,喜剧、又带着爱情的经典电影。

这恰恰是李安对全天下父亲的一种期许:放下负担,是时候为自己着想了,孩子们都大了,不用自己那么操心了。

最后一幕的戏剧性场面是李安把三部曲推向了高潮,以及他又一次对禁忌的触犯。电影借“饮食”喻人生,人从一出生就从妈妈的乳房吸吮乳汁,一直到死吃这个词就没有在大脑中消失过。

因为他爱的是锦荣而不是她妈,这就是导演要表达的意思啊。以做得一手中国传统名菜表示的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突破了传统,给了包括观众在内的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意外,对我来说,或许对你来说,这个意外都可以算是一个惊喜,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