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联航空发动机 苏州:抗战时期,为什么只有中国的猪鬃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16 19:15:16
抗战时期,中国的猪鬃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占全世界猪鬃产量的绝大部分。可是我很疑惑:为什么只有中国出产大量的猪鬃?世界其他国家的猪难道不产鬃毛?还是因为猪种类的关系,外国猪的鬃毛质量不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因为养猪是中国农村的重要副业,加上自然气候条件因素,养猪量和质量居世界前列。中国猪鬃种类繁多且鬃长而硬,弹力强,品质佳,最适宜制刷。而且据档案史料记载,那时全世界猪鬃供给量年约6000公吨左右,战前中国即占75%以上。

在抗战时期,猪鬃在当时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猪鬃可以制成刷子,用它制成的刷子(包括长毛刷子)不易弯曲、卷绕、折断,刷油漆时挥刷自如,而且能耐高温,用途极其广泛。

抗战初期,中国大陆沿海的港口相继沦陷敌手;内地对外的陆路交通,包括滇缅公路、滇越公路等也相继断绝,中国的猪鬃运不出去,造成全世界价格猛涨。

到了战争时期的军事工业中,从用油漆给军舰、飞机及各种军用车辆喷漆,到清刷机枪、大炮的枪管、炮筒,猪鬃无疑是最好的工具,可以很好地保护武器不受损,所以各参战国家用猪鬃给武器刷上油漆,不至于让那些武器裸露着钢铁身体上前线。中国猪鬃的输出量因此急剧增长。

扩展资料:

猪鬃是中方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贷款或物资的重要战略物资。抗战爆发后,中国急需大量军火,外汇又紧缺,政府便决定垄断十余种传统出口物资——钨、锑、锡、丝、茶、桐油、羊毛、猪鬃等作价偿还,史称“易货偿债”。

自1938年至1945 年,国民政府对猪鬃等外销物资实行了几乎八个整年的统购统销政策。在此期间,计收购到猪鬃8万多公担,价值法币70.95亿元。

其中猪鬃出口是中国战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1937~1945年9年间中国出口猪鬃外汇收入达 3000万美元。美国在1940年贷给中国的钨砂借款不过2500万美元。1941年,国民政府发行30年还本用以修筑战时中国最重要的陆上通道滇缅公路的金公债,也不过1000万美元。

在中国每年猪鬃的输出量中,美国一直占30%以上。二战中,美国需求更大,全美国有四五百家制刷厂,甚至每个州的监狱都有自己的制刷厂,制刷用的原料几乎都来自中国。二战中,美国政府不仅把猪鬃列入了战略物资A类,甚至把猪鬃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猪鬃人民网-从猪鬃看生物资源多样性

原因:

在抗战时期,猪鬃在当时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猪鬃可以制成刷子,用它制成的刷子(包括长毛刷子)不易弯曲、卷绕、折断,刷油漆时挥刷自如,而且能耐高温,用途极其广泛。

猪鬃的主要用途是制刷。除了制作牙刷、衣刷、须刷等生活用刷外,三英寸以上的长鬃,一般都用以制作工业用刷。

抗战初期,中国大陆沿海的港口相继沦陷敌手;内地对外的陆路交通,包括滇缅公路、滇越公路等也相继断绝,中国的猪鬃运不出去,造成全世界价格猛涨。

到了战争时期的军事工业中,从用油漆给军舰、飞机及各种军用车辆喷漆,到清刷机枪、大炮的枪管、炮筒,猪鬃无疑是最好的工具,可以很好地保护武器不受损,所以各参战国家用猪鬃给武器刷上油漆,不至于让那些武器裸露着钢铁身体上前线。中国猪鬃的输出量因此急剧增长。

整个抗战时期,我国猪鬃的出口贸易,维持了国民政府的债权、换取抗战以及建国时期的急需物资,增加了外汇收入。客观说来,“猪”的作用还真是不可低估。

扩展资料:

猪鬃是中方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贷款或物资的重要战略物资。抗战爆发后,中国急需大量军火,外汇又紧缺,政府便决定垄断十余种传统出口物资——钨、锑、锡、丝、茶、桐油、羊毛、猪鬃等作价偿还,史称“易货偿债”。

自1938年至1945 年,国民政府对猪鬃等外销物资实行了几乎八个整年的统购统销政策。在此期间,计收购到猪鬃8万多公担,价值法币70.95亿元。

其中猪鬃出口是中国战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1937~1945年9年间中国出口猪鬃外汇收入达 3000万美元。美国在1940年贷给中国的钨砂借款不过2500万美元。1941年,国民政府发行30年还本用以修筑战时中国最重要的陆上通道滇缅公路的金公债,也不过1000万美元。

在中国每年猪鬃的输出量中,美国一直占30%以上。二战中,美国需求更大,全美国有四五百家制刷厂,甚至每个州的监狱都有自己的制刷厂,制刷用的原料几乎都来自中国。二战中,美国政府不仅把猪鬃列入了战略物资A类,甚至把猪鬃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猪鬃

参考资料:人民网-从猪鬃看生物资源多样性

因为猪鬃在二战中有极其重要作用。

猪鬃的主要用途是制刷。除了制作牙刷、衣刷、须刷等生活用刷外,三英寸以上的长鬃,一般都用以制作工业用刷。到了战争时期的军事工业中,从用油漆给军舰、飞机及各种军用车辆喷漆到清刷机枪、大炮的枪管、炮筒,更是一样也离不开猪鬃。

全世界惟有中国猪鬃产量大、质量高,全世界供给量年约6000吨左右,战前我国即占75%以上。所有参战各国要想给他们的武器刷上油漆,不至于让那些武器裸露着钢铁身体上前线,那就一定要用中国的猪鬃。

内容介绍:

抗战初期,中国大陆沿海的港口相继沦陷敌手;内地对外的陆路交通,包括滇缅公路、滇越公路等也相继断绝,中国的猪鬃运不出去,造成全世界价格猛涨。中国的猪鬃成了紧俏的军用物资。美国市场也是“鬃荒”告急。1939年,美国政府传令美国驻华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要求,把重庆出口的猪鬃全部运美,中国政府表示同意。但当时,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都急需中国猪鬃。为此,美、英、苏三国还在华盛顿成立机构,负责协商如何向中国取得猪鬃、如何分配。当时美国政府还曾派一位特使到重庆,表示猪鬃出口事关战争胜负,要求中国政府保证供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军需,美国政府把猪鬃连同鸭毛列入A类战略物资,与军火等同,并颁布“M51号猪鬃限制法令”,规定三英寸以上的长鬃,全部供应海陆空三军所需,严格限制民需消费。民间(主要是油漆业)只能使用混合毛刷(其中猪鬃用料限55%),制造混合毛刷也须经政府批准,发给证明。从此,美国制刷厂的产量就大大缩减,许多制刷厂甚至用旧刷和被油漆胶着的干刷加工后的猪鬃作原料。

美国为此让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中印航线(也就是驼峰航线),可以使用美国飞机,把驻华美军的军需,从印度的加尔各答空运到昆明或宜宾,然后又利用回航的飞机运输猪鬃回国,猪鬃由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即飞虎队)负责运输。这条航线要飞越海拔一万五千多英尺的喜马拉雅驼峰,其高度要比当时飞机通常飞行的高一倍,而且往往会碰到狂暴的气流,使飞机破裂,常常有百分之四五的飞机会出毛病。美国几乎是不惜用航空员的生命来换取中国的猪鬃。

日本作为交战国的另一方,对猪鬃也是极力搜罗。它在中国沦陷区建立了天津、徐州、上海、汉口、广州五大走私点,一方面在上海、香港的金融市场套取中国法币外汇基金;另一方面,大肆向中国的大后方倾销和走私日货,以货换取战地输出品,如茶、丝、猪鬃、植物油及牛羊皮等。

猪鬃是中国政府当时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货款或货物的重要物资。那时中国急需大量的军火,外汇又紧缺,只好用自己的传统出口物资如钨、锑、锡、丝、茶、桐油、羊毛、猪鬃等作价偿还,史称“易货偿债”。

自德国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了一亿金马克的信用借款合同后,1938年至1944年7年中,苏联、美国、英国先后与中国签订12种货款协议,三国借款总数达11亿美元。借最多的是美国,占了56%,苏联占第二位占23%,英国占21%。如此巨额借款,均靠出口债权国指定的物品偿还,猪鬃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猪鬃在完成外销任务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1937年至1945年的9年间,中国出口猪鬃外汇收入达3000万美元。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加强了对战略物资的管理。这时的猪鬃收购运销,均由贸易委员会的富华贸易公司(后为复兴公司)办理。1939年9月,行政院核准公布了《全国猪鬃统销办法》,1940年2月修正后,实行统销。不久,干脆统购统销。自1938年至1945年,共计收购到猪鬃8万多公担,价值法币70.95亿元。

扩展资料

猪鬃(bristle)zhū zōng,是指猪颈部和背脊部生长的5厘米以上的刚毛,刚韧富有弹性,不易变形,耐潮湿,不受冷热影响,猪鬃的加工和出口始于大清咸丰年间。解放后,各地建立了猪鬃加工厂,产量逐年增加,成为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出口销售量占世界猪鬃贸易总量的95%左右,并且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主要用途

猪鬃的主要用途是做日用刷、油漆刷、机器刷等,我国猪鬃原料产于全国各地。

分类

中国猪鬃按不同产区可分为东北鬃、青岛鬃、汉口鬃、上海鬃、重庆鬃、天津鬃和内蒙古鬃等类。此外,还可按颜色、性质、季节等分类。猪鬃的品质受自然环境、气候和品种的影响很大。如土种猪的鬃粗长而坚韧,优于改良猪的鬃;气候温和地带的猪鬃由于坚韧耐磨而优于炎热地带的产品。饲料中无机盐类丰富时,猪鬃质量较好。

参考资料:猪鬃—百度百科

原因介绍:

猪鬃的主要用途是制刷。除了制作牙刷、衣刷、须刷等生活用刷外,三英寸以上的长鬃,一般都用以制作工业用刷。到了战争时期的军事工业中,从用油漆给军舰、飞机及各种军用车辆喷漆到清刷机枪、大炮的枪管、炮筒,更是一样也离不开猪鬃。

全世界惟有中国猪鬃产量大、质量高,全世界供给量年约6000吨左右,战前我国即占75%以上。所有参战各国要想给他们的武器刷上油漆,不至于让那些武器裸露着钢铁身体上前线,那就一定要用中国的猪鬃。

扩展资料

相关史料: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军需,美国政府把猪鬃连同鸭毛列入A类战略物资,与军火等同,并颁布“M51号猪鬃限制法令”,规定三英寸以上的长鬃,全部供应海陆空三军所需,严格限制民需消费。民间(主要是油漆业)只能使用混合毛刷(其中猪鬃用料限55%),制造混合毛刷也须经政府批准,发给证明。从此,美国制刷厂的产量就大大缩减,许多制刷厂甚至用旧刷和被油漆胶着的干刷加工后的猪鬃作原料。

美国为此让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中印航线(也就是驼峰航线),可以使用美国飞机,把驻华美军的军需,从印度的加尔各答空运到昆明或宜宾,然后又利用回航的飞机运输猪鬃回国,猪鬃由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即飞虎队)负责运输。这条航线要飞越海拔一万五千多英尺的喜马拉雅驼峰,其高度要比当时飞机通常飞行的高一倍,而且往往会碰到狂暴的气流,使飞机破裂,常常有百分之四五的飞机会出毛病。美国几乎是不惜用航空员的生命来换取中国的猪鬃。

日本作为交战国的另一方,对猪鬃也是极力搜罗。它在中国沦陷区建立了天津、徐州、上海、汉口、广州五大走私点,一方面在上海、香港的金融市场套取中国法币外汇基金;另一方面,大肆向中国的大后方倾销和走私日货,以货换取战地输出品,如茶、丝、猪鬃、植物油及牛羊皮等。

猪鬃是中国政府当时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货款或货物的重要物资。那时中国急需大量的军火,外汇又紧缺,只好用自己的传统出口物资如钨、锑、锡、丝、茶、桐油、羊毛、猪鬃等作价偿还,史称“易货偿债”。

自德国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了一亿金马克的信用借款合同后,1938年至1944年7年中,苏联、美国、英国先后与中国签订12种货款协议,三国借款总数达11亿美元。借最多的是美国,占了56%,苏联占第二位占23%,英国占21%。如此巨额借款,均靠出口债权国指定的物品偿还,猪鬃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猪鬃在完成外销任务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1937年至1945年的9年间,中国出口猪鬃外汇收入达3000万美元。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加强了对战略物资的管理。这时的猪鬃收购运销,均由贸易委员会的富华贸易公司(后为复兴公司)办理。1939年9月,行政院核准公布了《全国猪鬃统销办法》,1940年2月修正后,实行统销。不久,干脆统购统销。自1938年至1945年,共计收购到猪鬃8万多公担,价值法币70.95亿元。1939年春,鉴于陆路运输任务加大,需要更多的车辆,蒋介石亲自指令专管滇缅公路的西南运输处,负责收购6000至8000箱猪鬃,和美国人换汽车。

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美国政府派出一名特使来到重庆,就“易货偿债”的具体事宜进行谈判。特使离美前,通过美国驻华使馆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他此行的任务之一是向中国要3至6英寸的长鬃10000箱,并表示事关战争胜负,要中国政府无论如何保证供应。尽管谈判中已经谈妥了价格、运输等事宜,美国特使仍担心中国政府说话不算数,又另约了古耕虞等几位有名望的人在公馆里举行了一次小范围的会谈,等古耕虞等人点了头,美国特使才放心地离去。

古耕虞是四川重庆人,也是世界著名的“猪鬃大王”。自上世纪30年代起,古耕虞旗下四川畜产股份有限公司的虎牌猪鬃的出口量达到全国猪鬃出口总量的85%以上,几乎垄断了世界猪鬃市场。当时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驻在重庆,常常邀请古耕虞等一些民族工商业家谈话,交换有关战时经济问题的意见。

在抗战中,国民党的官僚资本借抗战名义,对13种传统出口物资进行垄断(统购统销)。其中特别是猪鬃,因其系战略物资,出口利润大得惊人,官僚资本企业向民营企业收购的猪鬃,按牌价每箱只有法币5万元,而在昆明或宜宾一装上飞机,出口到美国的价格竟高达67万元,相差达10多倍之巨。

古耕虞坚决反对这种不顾民间疾苦的官方垄断。周恩来与古耕虞谈话时,一方面指出这是官僚资本凭政治特权与民营企业争夺暴利的行为,另一方面又指出猪鬃是美、英、苏等盟国急需的战略物资,为了支持中国长期抗战,应当保持政府必要的外汇收入。

国民党种种阻碍生产发展的措施必须改进,使鬃商有一定的利润,但为支援抗战,鬃商又不应要求过高的利润,工商业家要有远见。周恩来的开导给了古耕虞很大的教育和鼓舞。因此,为了抗战大局,古耕虞作出牺牲,接受了国民党政府贸易委员会下的复兴公司与官办机构富华公司的统购统销。当时重庆市场上猪鬃的价格已由每担900元猛跌到380元,古耕虞果断地将所有猪鬃全部收购下来。当时销售到美国市场去的猪鬃占中国出口总金额约80%,其余20%销售到西欧市场。

对中国来说,猪鬃出口不仅是中国战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用以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贷款或易货的物资。  抗战初期,中国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敌手,古耕虞率先利用公路试运猪鬃到越南,通过东南亚转运到美国市场,结果很顺利。抗战后期,中国内地对外的陆路交通包括滇缅公路相继断绝。古耕虞旗下的虎牌猪鬃又通过中印航线,源源不断输往美国,换回宝贵的外汇,支撑起中国抗战的财政命脉,也有利地支持了反法西斯的盟军的作战。

参考资料:猪鬃—百度百科

因为猪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制作工业用刷给武器刷漆,在二战前中国是猪鬃的主要供应国,占到全球75%以上,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切断了中国的海陆交通,猪鬃运不出去,而战争的扩大又使各国军队需求猛增。中国的猪鬃成了紧俏的军用物资,被美国列入战略物资A类,地位等同军火。

详细内容介绍:

猪鬃的主要用途是制刷。除了制作牙刷、衣刷、须刷等生活用刷外,三英寸以上的长鬃,一般都用以制作工业用刷。到了战争时期的军事工业中,是用来做成清洗枪膛或炮膛的清膛刷,从油漆兵舰、飞机及各种军用车辆,到清刷机枪的枪管、大炮的炮筒,更是一样也离不开猪鬃。否则,光秃秃的武器将很快锈蚀,保养困难,关键时刻影响战斗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二战前,中国供应的猪鬃占到全球75%以上。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切断了中国的海陆交通,猪鬃运不出去,而战争的扩大又使各国军队需求猛增。中国的猪鬃成了紧俏的军用物资,被美国列入战略物资A类,地位等同军火。苏联电影《侦查员的功勋》里,就有德国人在乌克兰收猪鬃的场景,一个德国军官还大喊大叫:“我们所有的财产都变成了猪鬃”,侧面反映了当时的“鬃荒”。

美国政府甚至一度提出把中国出口的猪鬃全部运给美国,结果遭到苏联、英国的反对,最后三国还特意成立一个分配机构,以满足各方需求。海陆路交通完全断绝后,美国不惜让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在驼峰航线上运送猪鬃。大名鼎鼎的陈纳德的飞虎队,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空运猪鬃。

二战期间,中国接受了苏美英等国不同形式的援助,当时中国外汇紧缺,一个重要的偿还方式就是用自己的传统出口物资如钨、锑、桐油、猪鬃等作价偿还。1938年至1945年间,国民政府共计收购到猪鬃8万多公担,不起眼的猪鬃,在中国对美、苏、英的购货偿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猪鬃介绍:

猪鬃(bristle)zhū zōng,是指猪颈部和背脊部生长的5厘米以上的刚毛,刚韧富有弹性,不易变形,耐潮湿,不受冷热影响,猪鬃的加工和出口始于大清咸丰年间。解放后,各地建立了猪鬃加工厂,产量逐年增加,成为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出口销售量占世界猪鬃贸易总量的95%左右,并且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主要用途:

猪鬃的主要用途是做日用刷、油漆刷、机器刷等,我国猪鬃原料产于全国各地。

分类:

中国猪鬃按不同产区可分为东北鬃、青岛鬃、汉口鬃、上海鬃、重庆鬃、天津鬃和内蒙古鬃等类。此外,还可按颜色、性质、季节等分类。猪鬃的品质受自然环境、气候和品种的影响很大。如土种猪的鬃粗长而坚韧,优于改良猪的鬃;气候温和地带的猪鬃由于坚韧耐磨而优于炎热地带的产品。饲料中无机盐类丰富时,猪鬃质量较好。

参考资料:从猪鬃看生物资源多样性——人民网                    猪鬃—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