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修改器 合同:三国演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16:33:46
三国演义
结合诸葛亮六出祁山,说一下三国演义与儒家,道家,佛家的联系(可以联系多个可以一个)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见“不奉法度”者,即严惩不贷。他曾上书汉元帝,表达其“不待时而断奸臣之守,悬于都市,编书其罪”的决心,并痛斥“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的小人之举。他的这种人品和气质,对诸葛氏家族影响很大。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珪,字君贡,在东汉末做过泰山郡丞。

天运人功理不穷,
有功无运也难逢。

《三国志》作为一部史书,一直以曹魏为三国之正统,至宋朱熹转而以刘备的蜀汉政权为正统之后,君王、大臣、百姓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因为这一观点符合儒家的思想,统治者乐于接受。罗贯中是这一观点最有力的发扬光大者,《三国演义》中被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小说中的儒家思想具体表现在提倡王道、仁政、孝道,写刘备的孙夫人等人物时,则把她们塑造成“节烈”之女性。道家思想和道家人物书中也比比皆是,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便是道家之人,他在引陆逊走出孔明能抵十万精兵的石阵之后,便悄然隐去,符合道家功臣名遂、身退的处世之道。小说中佛家思想则较少。
儒、道、佛对《三国演义》的态度:儒家对《三国演义》毫无疑义是大加推崇的;道家生来讲谋略,讲辩证法,他们把《三国演义》当作一部补充教材;佛家看“三国”看到的只是冤冤相报的仇杀,他们会悲悯生灵苦难,反对竞争和弱肉强食,在他们眼里,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人类的血泪史,学佛者应摈弃小说中的一切计谋,一心向佛。

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