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软件公司有哪些:该如何评论陈洁的《莫尼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18 08:05:58
从一个角度评价就行,该从哪个角度呢?谢谢大家

性格的前后变化与描写、叙述的转换——《莫尼卡》赏析

  《莫尼卡》的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也和现实生活发生了错位。她想进入知识分子圈内,也认为自己已经进入了知识分子圈内,但是,她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职业悲剧性地注定了她不可能真正地进入知识分子生活圈中。她的主观和客观发生了脱节,她的真正悲剧就在于开始的时候意识不到这种脱节和错位,导致了她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陷入痛苦的生活境地。与《万元先生》的主人公始终不能给自己定位不同,莫尼卡在生活的重大挫折面前,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悲剧根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这里,陈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物思想发生了变化的故事。前面的《写作教授》、《洋学者》、《万元先生》里的主人公,他们在作品开头出场时就具有这样一种富有个性的性格特征,而到了作品结尾,他们仍然具有这样的性格特征,作家全力以赴地是要精选若干个细节材料来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写透这个性格元素。陈洁这一系列校园小说惟独《莫尼卡》写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转变。这种转变包含了一种深刻的生活哲理和思想底蕴。我们每个读者都会在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的变化中发现,"角色定位"是生活快乐的基本前提这样一条生活准则。
  因为要讲述一个人和思想性格发生转折的故事,表现人物的生活事件对于叙述一个人物思想性格没有变化的故事来说,则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丰富和复杂必然要增加叙述的篇幅。我们看到这篇作品篇幅反而比《写作教授》等作品更短。原因是作者将所有的生活事件--无论是概括叙述还是具体叙述的--全都化为第一人称的讲述。
  莫尼卡收拾房间很利索--这是概述的材料,用第一人称的讲述方法当然恰当,而莫尼卡叙述者"我"的同事讨论文学的场面--这本来是场面描写的好机会,但作者跨越了常规,不用细致的描写而改用目前这种粗略的叙述。她不分段,一口气将这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场面全用自己的话来转述。有时他连人物对话时的引号都拿掉,使人物对话的具体内容也变为了叙述。在第三、四个情节中,讲述了莫尼卡的恋爱心理和受骗过程,这些比较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和比较复杂的事件过程,陈洁作了同样的艺术处理。这种艺术处理优势有二:一是它有效地浓缩了小说篇幅;二是容易创造一个有个性的叙述人形象。这种个性化、幽默化的叙述语言也变成了一个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文本。

  原文
  当我知道她的名字叫莫尼卡时着实吃了一惊。那时《冷酷的心》刚放映不久,男女老少都热烈地爱上了那位美丽善良的墨西哥女郎。而面前的这位姑娘,她也叫莫尼卡,真令人难以置信。
  莫尼卡是外语系办公室的职员。和我住在一个寝室。作为室友,她真是不可多得。被我摊得乱七八糟的房间,她唱着歌儿一眨眼就收拾整齐了。糟糕的是她爱好文学。更糟糕的是她喜欢谈论文学,探讨文学。我的同学们和朋友们刚在我们的寝室坐下,她就皱着眉头,做出一副深刻的样子说:"《安娜o卡列尼娜》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我的朋友见她语出惊人,连忙小心翼翼地探讨起托尔斯泰。但是她马上又不耐烦地打断他:"托尔斯泰是谁?是安娜那个丈夫吗?"我的朋友不免张口结舌,慌忙问她看的是哪一部《安娜o卡列尼娜》。她说是电视剧,社会不是被搞乱了么?她接着又谈到了文学的社会功用,谈到了中国为什么缺少男子汉和"轧姘头"对不对。然后她就幽幽地叹上一口气说生活啊生活真是没有意义,有时想想就想去自杀。我的朋友就说是啊。是这样的,确实是这样的。但从此以后有什么事他们就到办公室找我,再也不上这个寝室的门了。
  有一天莫尼卡腼腆地提醒我,那位戴眼镜的清秀的小伙子怎么不来玩了?他对我的印象好么?刹那间我明白了莫尼卡。我真是诚心诚意地帮她一把。我对她说你不要扮演别人的角色,你就是你。谈一些你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吧,比如烹调、裁剪和连环画报。这样你会显得温柔可爱的。遗憾的是介绍的几个都失败了。莫尼卡眼泪汪汪地说,洗衣机电冰箱,我什么都准备好了,这么大的学院,我就找不到一个大学生吗?
  不久以后,就看见莫尼卡跑进跑出地忙碌起来,衣服一套套地换,脸上喜气洋洋的。小伙子也来玩了,是个外地人,实实在在的,很憨厚的样子。据说是化学系的,暑假就毕业了。我着实为莫尼卡高兴了一阵子。这年年底的时候,传来坏消息:小伙子借口未婚妻在上海,被分到了近郊。很快地就甩了莫尼卡,和单位里一个中专毕业的姑娘好上了。
  这一年莫尼卡26岁。她一下子显得老了。匆匆忙忙地,和造般厂的一个工人结婚了。
  她搬出寝室的那天对我说,"你说得对,我不该扮演别人的角色。这座学院是你们的,是你们这些人的天地。图书馆,教学楼,老师和同学。而我只是一个在这儿工作的职工,我是永远不可能真正进入这座学院,进入你们的这个天地的。"
  我无言以对。莫尼卡终于说出了一句真正深刻的话。
  "别叫我莫尼卡了,"她淡淡一笑,"这是外语系的法语老师给起的名。我的名字李丽华。"

《莫尼卡》的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也和现实生活发生了错位。她想进入知识分子圈内,也认为自己已经进入了知识分子圈内,但是,她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职业悲剧性地注定了她不可能真正地进入知识分子生活圈中。她的主观和客观发生了脱节,她的真正悲剧就在于开始的时候意识不到这种脱节和错位,导致了她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陷入痛苦的生活境地。与《万元先生》的主人公始终不能给自己定位不同,莫尼卡在生活的重大挫折面前,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悲剧根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这里,陈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物思想发生了变化的故事。前面的《写作教授》、《洋学者》、《万元先生》里的主人公,他们在作品开头出场时就具有这样一种富有个性的性格特征,而到了作品结尾,他们仍然具有这样的性格特征,作家全力以赴地是要精选若干个细节材料来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写透这个性格元素。陈洁这一系列校园小说惟独《莫尼卡》写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转变。这种转变包含了一种深刻的生活哲理和思想底蕴。我们每个读者都会在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的变化中发现,"角色定位"是生活快乐的基本前提这样一条生活准则。
因为要讲述一个人和思想性格发生转折的故事,表现人物的生活事件对于叙述一个人物思想性格没有变化的故事来说,则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丰富和复杂必然要增加叙述的篇幅。我们看到这篇作品篇幅反而比《写作教授》等作品更短。原因是作者将所有的生活事件--无论是概括叙述还是具体叙述的--全都化为第一人称的讲述。
莫尼卡收拾房间很利索--这是概述的材料,用第一人称的讲述方法当然恰当,而莫尼卡叙述者"我"的同事讨论文学的场面--这本来是场面描写的好机会,但作者跨越了常规,不用细致的描写而改用目前这种粗略的叙述。她不分段,一口气将这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场面全用自己的话来转述。有时他连人物对话时的引号都拿掉,使人物对话的具体内容也变为了叙述。在第三、四个情节中,讲述了莫尼卡的恋爱心理和受骗过程,这些比较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和比较复杂的事件过程,陈洁作了同样的艺术处理。这种艺术处理优势有二:一是它有效地浓缩了小说篇幅;二是容易创造一个有个性的叙述人形象。这种个性化、幽默化的叙述语言也变成了一个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文本。

li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