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咬人图片:介绍一下梁漱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0 21:20:07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现代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透过审视东西文化的发展和局限,重新评价儒家思想,影响了同期学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推动乡村建设不遗余力。重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人心与人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
父亲梁巨川在清代光绪年间曾任内阁中书。1906年起梁氏肄业于顺天中学堂,1911年毕业。
1911年,加入京津同盟会。1912年任京津同盟会刊物《民国报》编辑及记者,开始以“漱溟”作笔者。
1916年,任民国司法部机要秘书。
1917年,在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
1921年,写成《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学术界公认为中国现代思想史重要著作。同年,偕友人筹办曲阜大学。
1928年起,推动乡村建设,先后在山东十多个乡县倡导建设运动。
1937年,日本侵华,奔走各地,商议抗战的问题和防务。
1941年,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常务委员,并前往香港,创办《光明报》。
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仍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
1947年,退出中国民主同盟,专注于讲学和著述。
1955年起,因为政治立场,受到当局批判。
1973年,内地在文革期间,曾掀起一场批孔运动,梁氏因为坚拒参与,而遭批斗。
1988年,病逝于北京。

http://www1.chinataiwan.org:9001/web/webportal/W5269353/Ufangqf/A173540.html

民国时期新儒学的代表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广西桂林人。中国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曾将自己一生的思想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西方功利派、佛教出世主义、儒学。《究元决疑论》一文是先生三年研佛的总结,也是他崇尚唯识学的开端。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导致了《唯识述义》的写作,北大校长蔡元培看后即聘请他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在北大任教之初,很快便写出了《印度哲学概论》和《唯识述义》两部讲义。北京大学于当时为文化论战的中心,梁漱溟在北大发起了东方学及孔子哲学的研究,并于1921年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且由此成为现代新儒学的先驱。《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对中国、印度、西方三个文化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了系统的分析,预测了世界文化未来的趋势,对儒学的前途作了乐观的估价。此书成为先生一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梁漱溟曾于1924年前往山东办学,以后又在四川创办勉仁文学院,而他在山东乡村建设实验中倡导的乡学村学模式更突出表现了融社会教育与社会改造为一体的思想。自抗战开始,先生便被卷入政治生活的旋涡中,此后五十年间一直为中国政坛的重要人物。梁漱溟对建国后一个时期内开展的阶级斗争并不完全赞同,对“文化大革命”以及后期开展的“批孔运动”更是明确表示反对。《人心与人生》和《中国--理性之国》是他晚年的两部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