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吃什么食物:儒家和到家的相同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3/29 07:31:24

你好!

儒道两家既有互补,也有差异。

儒道互补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儒道互补思想是从创始人孔子和老子开始的。儒道互补思想经历了两次高潮。

第一次发生在战国中后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中,这一时期,道家在伦理思想和政治主张上吸收了儒家的"仁人"学说和"礼治"文化,儒家的孟、荀主要在哲学上受到了道家的宇宙论、自然观和认识论的影响。第二次发生在宋明时期,儒学对道家思想的进一步引进和吸取,对于重建儒学新体系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以道补儒的事实证明,儒家和道家虽然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但是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中儒学思想居于主导的地位,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更多的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支配和影响。中国古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和人生道路,也更多的是由儒家思想塑造和决定的。

儒家和道家的互补是以两家学说在多方面存在着广泛而又明显的差异为前提的。但这些差异并不是互不相融、截然对立的,不构成激烈的冲突。儒道互补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从未来的全球多元化的眼光来看,中国式的儒道互补文化格局必将长期存在下去。

那么差异何在呢?

儒家倡导进取的人生,道家则比较超然通达,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其实并不尽然。事实上,儒道都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的心态,只不过老子和庄子较多地以批判者的面目出现而有别于孔、孟而已。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且当他自己的理想屡不成功时,还萌发了飘洋过海、远离人世的念头。孔孟这种不得不在现实中采取自我调节和心理准备的心态,和老庄是一样的。因此,本来面目的孔、孟、老、庄与经过历史塑造的孔、孟、老、庄都是有所区别的。

道家注重天道确实不假,但轻视人事却有偏颇。道家虽然善于在宇宙的背景中思考,但始终还要落实到社会中来。正如《老子》一书中,主要篇幅还是谈论社会、政治与人生,有的还是直接谈论社会政治与人生。最终也是要为社会、政治与人生求得天道观方面的依据和指导。因而,道家对此的关注热情与儒家是不相上下的。同时,道家成为儒家学说的互补。

人们通常认为儒家学说具有积极有为的精神,而道家学说则被看成是消极无为,这也是对道家学说的误解之一。造成这一误解的恐怕要归属道家著作的特殊表达方式。实际上,老子和孔子都怀有治国安邦的抱负,只不过他们在治国的理念上有着重大的差异。老子的道家学说就其实质来看还是主张积极有为的,只不过采用的方式与众不同,同那种直截了当的直线思维相比,老子的逆向思维带有启发性,当然也是不容忽视的。

儒家的忧患意识经常为人称道,似乎只有儒家才有忧患意识,其实道家也有忧患意识。但是他们的关注点不同,两者的价值不可替代。自然是道家的最高价值,道家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又应该遵循自然主义的原则,这反映了道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思和清醒认识,它实际上是一种更深的忧患意识,是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在人类文明发展早期,能够敏锐地看到文明发展的负面作用,是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的。因此,道家学说也受到了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学术思想界的普遍重视和借鉴。

道家与儒家互补的时候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