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军历任师长人员名单:口香糖是怎么发明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3/29 19:05:45

口香糖的产生首先和墨西哥的一位叫作安东尼奥·罗佩斯·德·桑塔·安纳的将军有关。他在一八三六年的贾森托战役中被俘,后被美国山姆·豪斯顿将军释放回国。不久,桑塔·安纳带着一种晒干了的人心果树树胶到了美国纽约,人心果树生长在墨西哥丛林里,阿兹台克人(墨西哥印地安人)把这种树的树胶放在口里嚼咬。至于桑塔·安纳为什么要把这种树胶带到美国,目前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桑塔·安纳是为了引起一些美国冒险家对这种树胶的兴趣,以它来代替橡胶;另一种说法认为,仅仅是因为他喜欢嚼咬这种树胶而已。尽管众说纷纭,他确实带着这包树胶去见了美国泽西市的一位冒险家托马斯·亚当斯。后来,以这种树胶替代橡胶的试验失败了,桑塔·安纳也欠了一屁股债逃之夭夭。

在和桑塔·安纳谈话时,亚当斯发现这位墨西哥人不时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树胶放进嘴里嚼咬,亚当斯的儿子霍雷肖对这东西也挺喜欢。一天下午,亚当斯在一家药店里看到店主卖给小女孩一块石蜡。在当时,石蜡是人们用来嚼咬的。这事使亚当斯想起桑塔·安纳嚼的树胶和他儿子的兴趣,他问药店老板是否愿意出售一种更好的嚼咬物,老板当即答应了。

亚当斯和他儿子霍雷肖在家里对桑塔·安纳带来的树胶进行了加工。顺便说一句,霍雷肖于一九五六年逝世,享年一百零二岁,这也许与他嚼口香糖的习惯有关。父子俩加热水于树胶中,搅拌成粘稠状,然后用力揉合,最终捏成一个个小圆球。亚当斯把这些圆球送到药店,一两天后,老板告知他这些一便士一块的橡皮口香糖销路很好。

亚当斯又用五十五美元买进一批树胶,租了泽西市一家工厂的统楼层,开始了大批量生产。他生产的口香糖没有任何怪味道。后来人们称它为:亚当斯的纽约口香糖——又响又绵。

亚当斯的另一个儿子托马斯把口香糖运到了西部密西西比去卖。尽管当时有人大喊这是“恶习”,吸鼻烟者和吸烟者把它斥为“女人的嚼物”,父母们极力阻止孩子们买,老师也把它视为对课堂的严重对抗,但这都无济于事。

还有人假造科学根据,说口香糖是用马蹄和胶水制造的,不但能导致消化不良,更严重的是,如果不慎把它吞下去,轻者会引起阑尾炎,重者会引起肠粘连。数以百计的小孩曾因不慎吞下了口香糖而等待着死神的光临,结果死神并没有光顾他们。一九三二年,电学专家尼古拉·特斯拉曾断言,“嚼咬口香糖会使唾液腺衰竭,导致死亡。”而在这五年前,詹姆斯道卡特却告诉美国医学协会,由于拳击家杰克·顿普塞有嚼口香糖的习惯,使得颚骨异常坚实,以至当乔治斯·卡彭梯尔击他颚骨时,他的颚骨完整无损,反倒是卡彭梯尔折断了拇指。

亚当斯的纽约口香糖——又响又绵获得极大成功后,他又尝试加入某种香料。他先试验了黄樟油、甘草,并把带甘草味的口香糖称为“黑杰克”,这种口香糖是目前市场上最老的一种带味口香糖。

自此之后,口香糖生产蓬勃发展,嚼口香糖的人越来越多。1875年,约翰·科尔甘在口香糖里加进芳香剂,使口香糖又增加了大批喜好者。直到1880年,有人在口香糖里加进薄荷,芳香型口香糖生产才从顶峰上落下来。

口香糖的生产使许多人发了财,成了百万富翁。威廉·杰·怀特原是个卖爆玉米花的小贩,因一次偶然事故,卖主把他预订的栗子送成了树胶。结果,他把玉米糖浆和树胶混合在一起,再加上香料,就制成了上好的口香糖。这种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使怀特摇身变成了百万富翁,盖起了庄园,并当选为议员。

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口香糖的最基本原料仍是糖胶树胶。人心果树野生在中美南美和亚马孙河流域的莽丛中,七十年的树才能割胶,一棵树每隔五年割一次,并且只有在白天割。由于大战的原因,树胶来源非常困难。再者,绝大部分口香糖供应军队,于是乎口香糖成了紧缺物资。士兵以嚼口香糖来解除紧张和恐惧,并在长途行军中滋润喉嗓,有时甚至用它来修补吉普车轮胎、油罐和飞机零件等。为了克服树胶的短缺,人们开始试验口香糖合成主剂和合成树脂,并发现合成树脂的质量控制很容易,即便人吞下去了也丝毫无害。今天人们嚼的口香糖大都是以聚乙烯醋酸酯为基本原料的。只是最近制造商才开始对使用合成树脂作原料的宣传小心起来,原因是人们觉得嚼咬从神秘的原始森林里采集的树胶做成的口香糖更富有浪漫色彩。

口香糖的生产还给服务行业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剧院、旅馆、教堂、饭馆等公共场所都专门雇有口香糖清除工。在纽约中心,就有一个人专门清除纽约地铁中心站的口香糖,他每天清除七磅重的口香糖,周末高达十四磅。曾有些当局人士公开责成口香糖厂商担负清除地下铁道的口香糖的费用,因此,大一点的厂商就在包装纸上印上“请用糖纸包好嚼后的口香糖”的字样,但无人遵嘱。

人们为什么喜欢口香糖?心理学家分析有三个原因,其一,排除孤独和烦燥;其二,解除紧张感;其三,通过嚼咬发泄内心的恼怒。不管解释是否正确,人们就是喜爱它。
参考资料:http://www.xza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