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至长隆:道光皇帝叫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4 23:27:09

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清宣宗道光皇帝(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爱新觉罗氏,讳旻宁,原名绵宁,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的身份继位的皇帝。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他比较朴素,但是却不能明察秋毫,为人优柔寡断,又是一个平庸之人,所以导致清朝国势更加衰弱。在位期间曾支持林则徐禁烟,之后鸦片战争爆发,由於道光帝不能知人善任、缺乏准备,以及武器装备相对比较落后等原因,清朝战败於英国。道光帝罢免林则徐,并与英人求和,签订近代首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及开放五口通商。自始开启中国五千年未遇之大变。在位30年,终年69岁,葬於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历史学家称这时期为「嘉道中衰」。

(八)道光
鸦片战争,一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名词,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事,所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它的重大意义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历史课上都反复背了不下几十遍,而它的三个最大当事人——林则徐、道光、琦善,也注定要被后人一次次评说。林则徐虎门销烟抵御外侮成为民族英雄,琦善胆小怕事主张投降受世代唾弃。那么道光呢?他对这件事该负多大责任呢?
道光(1782-1850),全名爱新觉罗·旻宁(音“民宁”),嘉庆帝次子,39岁即位,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岁,死后庙号宣宗,谥号成,称“宣宗成皇帝”。说起来道光是清朝唯一一个以嫡子身份即位的,所谓嫡子,指正妻的长子,道光的母亲是乾隆亲点许配给嘉庆的,嘉庆即位后就封其为皇后。道光还有个哥哥,不过早死,所以他就成了实际的嫡子。道光在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曾立过大功,当时嘉庆在避暑山庄围猎,留旻宁即道光在北京,有一天天理教教众突然起义,在一些太监的指引下里应外合直冲皇宫,一度冲到养心殿外,形势十分危急。此时在上书房读书的旻宁临危不乱,指挥禁军反击,并亲自用火枪打死了两名教众,迅速平息了叛乱。嘉庆回来后大喜,盛赞旻宁年轻勇敢机智,封其为智亲王,朝野上下也一片赞誉之声。按说嫡子有如此表现,特别是在另外也没有很出色的皇子竞争时,他即位应是板上钉钉的事。不料道光的即位最终还是成了悬案,这一切都源于嘉庆的突然驾崩。嘉庆是在一次打猎时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驾崩的,官方的说法是因病而死的,但据清朝皇室人员的口碑,说他是被雷劈死的。一个皇帝被雷劈死,如果是真的当然不能载入正史,就像说雍正是被刺杀并割了头一样,这一类的说法就有了存在的可能。不管怎样吧,嘉庆突然驾崩,按照规矩应该赶快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找一个鐍匣,里面应该装着写有皇位继承人的密折,这是自雍正传下的规矩,乾隆就是如此即位的。那么当时找了吗?问题就在这,居然没有官方文献记载说找了,也有人说派人去找了,但没找到。最后道光是靠当时的皇后(不是他母亲,他母亲已死)的懿旨和宗室的支持即位的,这或许合民意,但不合祖制,于是成了悬案。现在一般认为是嘉庆太大意,以为自己还有好长时间可活,于是没有写密折,才险些造成混乱。
道光年轻时的机智果敢使他在没有密折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较多支持而顺利登位,可按后来他的执政风格看,他的“临危平叛”之举似乎只是灵光乍现、昙花一现而已。和嘉庆一样,他的作风还是偏软,不管是镇压和卓家族张格尔的叛乱,还是对社会进行的改革,不管是对吏治的整顿,还是对人才的起用,都是“小打小闹”,没有什么大手笔。他或许是想做个太平皇帝,平平安安平平淡淡的度过这一生,但他不知道19世纪中期的30年国外已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如果说之前嘉庆这么“垂衣而治”还能勉强撑住局面,那么历史的潮流已不容他再这么碌碌无为下去。1840年,即道光二十年,一场因鸦片而引发的战争爆发,战争规模并不大,但让道光这一生无法再平安与平淡下去,历史永远的记住了他。
鸦片战争的经过本来不打算写了,但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么大一件事实在不吐不快,就趁这个机会再回顾一下这段惨痛的历史吧。当然,应从虎门销烟说起。道光在汹涌而至的外国鸦片面前采取了先王一贯坚持的禁止政策,1839年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林则徐很坚决,到广州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禁,本大臣一日不回”。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在经过两个多月和英方头目义律的斗智斗勇后,他成功收缴了两万多箱鸦片(为当时在广州的全部英国鸦片),在虎门附近的海滩当众销毁,一共销毁了二十三天才销毁完(从阴历四月二十二日到五月十五日)。这次销烟是振奋民心的,但义律自然不高兴了,他调动兵船准备威胁,水师提督关天培则率兵船防范,1839年11月3日,双方发生炮战,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一开始英国也是低估了清朝水军的作战能力,一直是中国兵船打胜,直到半年后,英国的印度舰队司令及英国远征军海陆军统帅双双带兵增援,战局才开始扭转。英国战舰一路从珠江开到长江,最后到达天津大沽口,沿途停泊数次,只遇到零星抵抗。道光帝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赶紧让琦善去谈判,并在穆彰阿和琦善的谗言下,把英国的强盗行为归罪于禁烟,撤了林则徐的职务。英国人倒也愿意谈判,把兵撤回了澳门,琦善到广东后立刻把林则徐布下的防线撤去,然后才与义律谈判,并在英军的威逼利诱下,私自签订了一个《穿鼻草约》,其中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此事奏报到北京,道光闻之大怒,痛骂他“无能不堪之至”,当即革他的职,家产充公,并拒绝承认条约。从这点看出道光在前期还是主战的,涉及主权的问题他认为绝不容侵犯,当然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始终没把区区英国放在眼里。英国方面,义律在琦善被革职的前一天又炮轰虎门炮台,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不过英国政府却仍认为义律做得不够,把义律也革了,改派了更强硬的璞鼎查做总负责,此人就是最后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英方代表。道光随后改派了奕山等赴广州,积极准备进攻,可惜的是清军在广州与英军的交火中战败,被迫撤出广州,后来广州城内老百姓组织“平英团”自动抗敌,有名的如“三元里抗英”等。其实当时威胁广州的英军仅有两千三百多人,清朝军队的失利完全还是作战时畏首畏尾犹犹豫豫所至。奕山战败后,给了英国六百万元作为赔偿金,这一做法使璞鼎查更加肆无忌惮,开始沿着之前义律走过的老路,一路北上。他先后攻占了厦门、定海、宁波、上海、镇江,于1842年6月到达南京下关江面,做出要攻城的姿态。这下道光傻眼了,绝望的他被迫派耆英和伊布里在皋华丽号军舰上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一天是1842年8月29日,鸦片战争也在这一天结束了。
鸦片战争使清政府割地赔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客观来讲,这次战争也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就是上海作为通商口岸从此火了起来。上海在元朝以前不过是松江华亭县的一个小镇,到元朝才升为一个小县,一直到鸦片战争以前都是名不见经传;可以说这次战争给上海带来了机遇,自从列为通商的五口之一,又糊里糊涂的划出租界后,它就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了。第二个好处就是由此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林则徐成为“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欧美的先进科技开始传入国内。道光们不能再一味的夜郎自大,这个战争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道光皇帝一生最大的事情就是这次鸦片战争了,在这件事上,他先硬后软,犹豫不决,听信谗言,用人不当,所作所为实在让人失望。他关键时刻贬林则徐用琦善,就好像当年崇祯皇帝凌迟袁崇焕一样,都是自毁长城的愚蠢行为。这次战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和偶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这次失败,我认为道光应至少负一半责任。
道光一生崇尚节俭,他深知国库空虚人民疾苦,于是自己主动降低衣食住行的规格,甚至裤子破了还打补丁,一时间大臣们也争相模仿,这一点可以说还是难能可贵的。但他作为国君,没有总揽全局的能力,没有远大目光和广阔胸襟,遇事当断不断,终于酿成大错。他未尝不想做个好皇帝,但历史却把他钉在了耻辱柱上。我是同情他的。

爱新觉罗·旻宁,初名绵宁,1782年生于北京紫禁城内撷芳殿,是清嘉庆皇帝的次子,乾隆皇帝的孙子。1821年39岁时,他登极即皇帝位,改元道光,后人便称他为“道光皇帝”了。道光皇帝在位共3O年,1850年,他病故于圆明园的慎德堂,谥为“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庙号“宣宗”,葬于清慕陵。
道光自幼饱读诗书兼善骑射,深得乾隆、嘉庆的宠爱,并依仗这种宠爱,加上他本人温良恭俭让的对外形象,终于成为大清第八代天子。登基后,雄心勃勃的道光,也曾效仿其先辈,勤力朝政,意图振兴祖业。但是,此时的大清已由盛转衰、渐露败象。官吏贪腐,欺压良善,内地与边疆的百姓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外国列强乘虚而入,以鸦片为先导,开始了对中华民族的双重侵略。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下,道光表现了一个封建君主的复杂性格与令人难以捉摸的处事方式。他重用林则徐,厉行禁烟,但当英军炮舰停泊在离京师几百里之外的白河时,他又退缩、妥协,把林则徐发配到了新疆伊犁;他热恋白莲教女教首红菱,但当白莲教的矛头直指满清政府时,他又割爱绝情,无情地镇压了白莲教起义

道光皇帝名: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帝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后,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道光”。
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史稿 本纪十七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讳旻宁,仁宗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