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什么是打口c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3/29 12:54:38

打口碟,即国外正版碟,这些碟片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到中国,最多的一种形式是以废塑料名义被进口,几乎全部来源自美国。因此购买所有欧洲、日本乐队的打口都是在美国销售的版本。

为什么被称为打口?

举个例子,比如BMG唱片公司预算销售某乐队专辑500万张,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多没有销售完,对于国外唱片公司来说,降价销售是完全不可能的,大量库存又会浪费大量财力和物力,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销毁(直接切口、钻洞、激光、化学方法等)。在这销毁过程中,由于制作cd的塑料盒都是一些高品质的化学纤维,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这些被"销毁"的cd就被以废塑料的名义进口到中国。其实在销毁过程中,由于进货人的要求和走通关系,只有部分cd被完全销毁,有一部分只是切到了cd盒面,而cd完好无损,这些cd就被称为打口cd。那些毫发无损,连盒面都没有切到的cd就成了专业音乐人士、电台dj和发烧友的抢手货,被称为原盘。另外,还有一类被称为扎眼盘,这类cd扎到了cd盘面本身,长期视听会损坏机器,现在市场上已较为少见,网站也不销售这类cd了。(早期的打口cd指的多为切到cd盘面边缘,现在所说的打口则指有少许切口或是部分损伤,但绝大多数歌曲都能播放)

真正追求自由音乐的人们是没有不听打口的。这些音乐本身完整,cd音质也是最好的,只是不幸地被赋予了一种扭曲的形式而已。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种形式的cd存在,既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运气,也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悲哀。

自从1999年在一本叫《北京新声》的摇滚画册上第一次出现了"打口青年"这四个字样后,这个名号便不径而走。后来慢慢地又出现了"打口一代"、"打口文化"等相关新名词。

[打口]专有名词,指的是已进行损坏处理(用专用机器把光碟切掉一段)的国外音像制品。本质来说它们属于"洋垃圾",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重新进入城市消费流通领域,成为各种追求更广音乐资讯与更多音乐选择的新人类族群的流行亚文化,被认为是20世纪末中国另类文化的一种奇特载体。

[打口青年]标榜自我的一群,他们以反流行为终极目标。一群猥琐在城市边缘的青年,一天都无所事事,却好游荡在城市的小胡同里为了一个打口带跑遍全城。城市的秋天让他们感到沮丧和难受,是因为他们快要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总是感到不满和压抑,但却只能像孩子一样嘟嚷着。他们不停地说着什么也没人搭理,爱自言自语。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他们共同的性格,他们大概快要被埋葬和唾弃了,因为他们被这个陌生的时代打上了口,成了自己的打口青年。

[打口一代]把一亿多新中国青年定位为"打口一代"显然有点诬陷好人的倾向。但如果把这四个字的范围缩小到一百万就刚好合适了,它特指从1970年至1985年出生的新青年。(对于这一百万之外的国人,他们有更多正经事要打理)

打口带、打口cd、打口录象带、打口md、打口商人、打口消费者、打口音乐人、打口乐评人、打口杂志——这是一个打口的世界,一种不用走出国门也能实现精神冒险的新生活。美国人狠狠地给了自己一刀,同时也给了世界一个共产与团结的可能。政府不提倡十三亿人发展摇滚,于是这一小撮人只好找个小旮旯没事偷着乐,偷偷地孝敬耳朵、偷偷地孝敬眼睛、偷偷地孝敬脑子、偷偷地孝敬时代。"不能明干,就要暗搞!"在这张挨了一刀的废塑料盘上,有人在盖房子、开车子,也有人在饿肚子、崩枪子,它不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也让另一部分人先穷起来了,它更让一部分人精神强大起来了。

当国内幼稚的唱片工业正在自我感觉良好地出版各种落伍的所谓流行音乐之时,在打口cd中长大的一代只会报以嘘声,打口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呼吸到更新的音乐气息。打口青年们大多狂啃《音乐圣经》或各种各样找得出来的音乐书籍,久经磨练之下他们个个学富五车,无论是古典、爵士、摇滚乃至流行音乐的殿堂级人物无不捻熟于心,挑起打口来更是得心应手。正是打口的存在让他们与世界同步。在打口的世界里,他们回到了beatles的挪威森林,聆听着bob dylan的游吟诗篇,邂逅了miles davis酷劲十足的爵士世界...他们游走在音乐的边缘,发现了只属于他们的音乐盛宴。打口cd犹如一把开启音乐迷宫的钥匙,引领着无数人堕入等待发现的隐秘世界。

打口cd以其特殊的方式颠覆了正常的音乐秩序,它的出现是无意识的,但却使音乐真正走向了生活,尤其是青年的生活。打口青年的群体在不断壮大,原本腐朽的东西重新变得神奇,新的音乐秩序正在悄然建立。

打口碟是以塑料废品名义进口的光碟。因为早期进口的废塑光碟边缘都锯了一个豁口,所以叫打口碟。
中国进口的音像制品品种少、价格贵,而打口碟从美国进口,品种多,而且全是正版货,几块钱就可买一张,因此大受欢迎。
打口碟只是边缘部分受损,盘尾会有几首曲子损坏,但是绝大多数歌曲仍可播放。一旦买到一张由著名的音乐家、乐队和指挥合成的原版光碟,而且只花区区数元,乐迷们真是乐不可支。
后来,入口商见进口打口碟有利可图,便跟出口商打通关系,于是部分光碟被完全销毁,有些仅仅切损光碟盒面,而光碟完好无损,有些甚至连盒面都毫发无损,这样的光碟被称为原盘,可以卖个好价钱,而且成为市场的抢手货。还有些光碟被扎了个眼,叫做扎眼盘。
中国打口碟的源头是广东汕头的潮阳,不少人因贩卖打口碟而发家致富。
有人说打口碟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福分,也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悲哀。
跟打口碟有关的词语有打口贩子、打口青年、打口一代、打口文化等。

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2003年1月27日文章:怪碟(作者:尼尔·高夫/NEIL GOUGH)
原文内容提要:唱片公司和零售商把它们扔在垃圾堆里,但是这些废弃的"打口"音乐CD却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稳定的市场。

李明宇(音)有时会跪在Nirvana(涅磐乐队)的音乐中,有时会沉浸在B-jork(比约克)或是Aerosmith(空中铁匠乐队)的作品中,有时也会被Moby(魔比)的专辑所淹没。李先生(非真名)是个供货商,他向他的家乡--中国广州市--最前沿的CD零售商提供劣质的音乐CD光盘,现在的他正如期出现在汕头码头上。在一条小巷的巷尾处有一排砖砌的仓库,在这些仓库中储藏着成千上万张外国音乐人的CD光盘,有主流音乐,也有另类歌手。装着光盘的纸盒子或是柳条筐垛在一起,足有几米高。李先生便一头扎进了这样的CD海洋中,就像一个在海滨码头上拾废品的流浪汉一样,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以每张12美分的价格从这里购进光盘,再以每张两美元的价格在广州卖掉。百忙之中,李先生对我们说:"这里就是我的天堂。"

世界的几大唱片巨头为了中国的CD盗版商给他们带来的伤害而苦苦抱怨了好几年。一些人估计,中国内地市场上出售的CD光盘中,有90%多都是非法的盗版商品。侵权者对于知识产权的侵犯以及音乐作品的网上传播不过是音乐盗版侵权问题的两个侧面。在2001年,全球音乐市场在销售额上减少了5%,在销售量上减少了6.5%;而在2002年,全球音乐市场又分别在上述两项数据上分别狂降了9.2%和11.2%。

但是,如果低迷不振的音乐出版业是被狂斩1000刀致死的话,那么,它应该发现,其中的很多伤口是其自残所致。这是因为,汕头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音乐光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盗版。他们系出名门--由BMG、EMI以及Universal等唱片业大家制作,并且由家乐福商场这样的法国知名零售商库存;只不过,在积压滞销很久之后,它们被商家抛弃。但是这些遭人冷漠的CD并没有被熔毁回收,而是历经辗转反侧,最终被另外一个经销网络以及李先生这样的中间人销往中国的商店。再次出售时,它们的价格已经仅仅是官方进口价格的1/10了。

没有办法统计究竟有几百万张这样的CD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中国商店的柜台。大多数音乐出版公司的官员都对此缄口不言,而且也没有人监控这样的销售渠道。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无影无形的灰色市场的切实存在。那些废弃的--或者说是多余的--CD光盘在西方被称为"过时货",而在中国则美其名曰"打口CD",因为这些CD的盘盒或者是光盘本身上经常会有一个标志性的刻痕。很多音乐虫子都更喜欢这种光盘,而不是盗版CD,因为这种CD的价格更加划算,质量也是一流的,还有就是,能找到一些很难在内地买到的国外乐队不错的专辑:汕头仓库中的库藏就包括Otis Redding(奥蒂斯·瑞丁,美国六十年代著名灵魂乐歌手--译者注)、Iggy Pop(伊基·波普,美国六七十年代朋克乐歌手)、Run-D.M.C.(美国著名黑人说唱乐队)、Compay Segundo(乐士浮生录,古巴当代歌王)、Brigitte Fontaine(法国现实主义歌手)等等另类歌手和乐队。

在一些光盘被打口的CD专辑上,会有一两首歌不能播放,本来零售商是希望这样的刻痕会令这些CD无法出售的。但是大多数的CD,而且是越来越多的CD都是完好无损的,它们仍然穿着那身褶皱的外包装,身上还经常带着海外零售商的价签。

源源不断的供货孕育了中国内地的这个特殊的小产业。在一条广东省繁华的商业街上,就有15家音像店;在这里,有数千张"打口CD"出售。每周还能进两次新货。"竞争相当的激烈,所以我们不得不变得更加专业化。"一位专门出售Techno音乐(电子音乐)CD的中年老板说。一个全国性的孕育温床已经逐渐成熟,培养出了"打口音乐"一代。打口CD有自己的音乐迷,还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打口CD的销售信息还被印刷成杂志传播,杂志上还会登有英文歌曲的中文翻译歌词以及推荐评语。

打口CD介入的是一个莫大而空旷的市场。根据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区域主管仇俊强(音)先生的说法,2001年中国仅仅引进了700左右张专辑。实际上,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打口CD都是中国人接触国外音乐最大的窗口。"之前,人们了解国外音乐的唯一途径就是书籍报刊。如今,打口CD能够让我们真切地听到声音。"广州的大众文化作家欧宁(音)说,他在1999年曾经出版了一本有关北京乐队的书。

仇先生说,类似的灰色市场在1997年才在内地浮出水面。一直致力于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的IFPI曾经追踪过一批废旧CD的去向,他们看见这些CD被运到了中国东北的一家回收公司里,便从此再也无人问津。但是仇先生说:"在那个时候,哪一位音乐巨头也没有想到这些CD会对他们的事业产生影响。"不过,盗版问题比这种CD的贩卖更加恶劣一些。"这种产业的罪恶性相对小一点,"他解释说,"你是想要这些过时货呢,还是想要盗版货呢?"

尽管如此,这一灰市交易仍然给几大主要出版商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难题。通过中国政府的审查而合法进入中国市场的正版CD不仅要和盗版做斗争,还要和这些打口CD竞争。"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在三条战线上战斗。"某出版商的一位执行官员说。举例来说,迈克尔·杰克逊2001年的新专辑在被索尼公司删去了若干曲目后,通过官方渠道进入到了内地市场。但是就在正版CD刚刚落下脚之后,欧洲市场上大量的滞销CD便流入了内地市场,并且上面还带有正版CD删去的曲目,价格也要比正版便宜得多。

打口CD还可能会引起音乐出版商与音乐人之间的摩擦。根据业内执行官员的说法,为了减少生产过剩以及市场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大多数出版商都会将多余或是滞销的CD以每张1美元的低价出售给中间商。唐纳德·帕斯曼说,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歌手是不能从这些被扔到积压仓库或是被打口销毁的CD上面拿到版税收入的。帕斯曼先生是《音乐产业必知》一书的作者,还是玛丽娅·凯丽、甄妮·杰克逊以及R.E.M等知名歌手的私人律师。然而,很少有歌手抱怨这个问题,所以"我不认为出版商会在这个问题上兴师动众。"IFPI的仇先生说。

尽管如此,至少还有一家公司正在致力于该问题的解决。五年之前,WEA(华纳-埃利科特拉-亚特兰蒂斯)公司开始在将废弃CD交给回收公司之前,事先自己进行粉碎。

"直接扔掉它们当然更加省事,也更加便宜,"WEA公司的联合首席运营官李克·魏茨玛先生说,"但是,那也会造成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不希望留下任何可以被人钻空子的余地。"这种新的操作方式不仅改善了公司与歌手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不会再抱怨没有拿到全部CD的版税;也给零售商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他们不必再费尽心思地与打口CD作斗争。"总的来说,这也许是一种更好的操作方式,可以摆脱'过时货产业'的纠缠。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专注于统计制造和销售的专辑数量。"魏茨玛先生说,"而不是自欺欺人地对自己说,你可以在最后关头挽回一些损失。"

最终,打口CD也许会成为陈年旧事。整个音乐出版业正逐渐向互联网上转移,这样会减少生产过剩带来的损失。就像一位出版公司执行官员所说的那样,"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把我们事业数字化,我们再也不必去销毁CD光盘。"但是,只要CD光盘仍然存在,中国内地的打口CD交易就会蓬勃如旧。

在国外市场(包括香港也有)难以销售的唱片被销毁,成位塑料废品卖到中国。来源似乎全部自美国。因此购买所有欧洲,日本乐队的打口都是在美国销售的版本

打口是在CD盘上有个切口,看切的程度如果深点伤歌
扎眼是在CD盘中间那个洞的旁边有个小眼儿有的伤歌有的不伤
原盘就是原版的CD!!!!!!

海关的角色并不清楚,从几年前到进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但是认为打口是海关打的,说法不太正确。打口是外国唱片公司或销售公司用高技术打的。后来据说海关也打过,但是打过后唱片就全面报废了。

也有消息说海关直接参与到批发新进打口中。

高人.对音乐很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