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金属厚度:黄河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03:31:11
快。。。。。。。。。。。。。。。。。。。。。。。。。。。。。。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十、黄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损
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十一、黄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损
唐朝立国之初,励精图治,经济迅速恢复。由于其经济贸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于西北,因而西北地区的屯田垦殖搞得有声有色。黄土高 原的林牧区开辟了大片农田,垦田数十万亩。每丁耕田有二三百亩, 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唐代定都黄土地的中心城市-长安。盛唐气象,国力达到顶峰, 都城的规模当然前无古人,耗用木材无数。仅就长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等邻近山中采伐外,还远到岐山、陇山和当时岚州(今岚县)、盛州(今内蒙额尔多斯高原一带)采办。

十二、黄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损
宋代建都开封,因为洛阳附近黄河南北的山岭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远去吕梁山采伐,当时渭河上游林区也横遭暴劫。史载北宋刚 刚立国,就在秦陇之间大肆采伐。陕西秦岭、子午岭、罗山,宁夏贺 兰山、大盘山,甘肃沼河、陇南山地,森林先后遭到破坏。宋朝官商 每年仅从陕甘间的陇山就采得大木万株以上,竟使当时开封城内良木堆积如山,私商采卖木材更是不计其数。

十三、黄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损
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万根。

十四、黄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损
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破坏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 全成了光山秃岭。

十五、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 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护。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 能力的农作物。

十六、呜呼!黄河!
呜呼!千百年来,我们就这样在刀斧和战火中毁灭了黄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叹伐尽林木营造的无数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黄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它土质疏松,颗粒细腻,植被 一经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哀婉的叹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十七、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沟壑纵深
目前高原上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1公里以下的 支沟、毛沟更是不计其数。一道道沟壑最终的归宿都是黄河,它们不停 地切割着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十八、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嶙峋干裂、支离 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叹:人类的先民们, 怎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发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它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十九、一场暴雨地形巨变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沟壑强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时,两侧也在拓宽,并且发展出支沟,支沟又发展成毛沟。这样的变化, 往往只需要数年、数月、数天甚至一场暴雨过后就能完成,因此黄土高原 也被称作世界上地形改变最为迅速的地区。

二十、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
每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这些沟壑。每年流失的 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黄色。它随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
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 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头等大事。

二十二、守着黄河缺水,郑州可为中游一例
郑州本来因水而兴,它依傍黄河,还有贾鲁河、熊耳河、金水河从 城中流过。但随着工农业的巨大发展,污染日趋加重,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三条曾经流淌不尽的河流先后枯竭。至70年代,郑州已完全依赖 黄河供水。

二十三、山东缺水,越近黄河越缺水
山东的水资源情况更加紧张,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到全国的7.2% 和7.3%,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国的17.3%。是越接近黄河水资源越短缺, 到黄河一带径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鲁西北的临清、冠县一带竟只 有25毫米。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75436.html

http://zhidao.baidu.com/q?word=%BB%C6%BA%D3&ct=17&pn=0&tn=ikaslist&rn=10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5月下旬,记者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的黄河两岸采访,亲眼目睹了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现状和日益加剧的危害。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黄河污染程度已远甚于淮河。污染的黄河使西北和华北约1.6亿城乡人民深受其害,而受害最深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

工业如此反哺农业:股股污水进农田

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由于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污水处理率偏低,不少企业未能实现达标排放,部分企业偷排偷放屡禁不止,导致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而随着国家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旧的高污染还没有彻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项目又在西部上马。一些东部污染企业纷纷涌入西部,加剧了黄河污染形势。

据200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39.5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13.8亿吨;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

地处黄河上游宁夏灌区的农用水源几乎全部来自黄河。近年来,由于宁夏及上游地区的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投入生产,大量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引黄支渠,导致在一些个别时段内部分灌溉面积近似于污水灌溉。

工业污染物污染水体,被污染水体又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农作物因污水灌溉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去年,山西省介休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浇地,致使200亩玉米及杨树死亡。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据水利部黄委会专家测算,目前沿黄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1.1亿亩,用水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黄河水污染不但造成农作物品质下降,还使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报废,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最高已达33亿元。

污水处理厂多数晒太阳

目前,黄河流域8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5座,日处理能力217万吨,而实际日处理能力只有86.8万吨,流域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13%,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甘肃省环保局局长赵伟民介绍说,作为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目前兰州市的污水管网普及率只有12.2%。较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致使黄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沟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

记者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滞后,一是黄河流域内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机制推行慢。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费低,收取晚,收取面不宽,一些地区甚至不收。三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管网不配套现象,实际处理能力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出水水质不达标使一些污水处理厂事实上成了排污场。

陕西省渭南市是地处渭河最下游的城市,渭河从这里汇入黄河。渭南市投资1.2亿元修建的城东污水处理厂去年年初就已建成,然而由于缺少运行费,只试运行了一个月就一直停运。市区每天形成的近5万吨污水虽然收集到了污水处理厂,却仍然未经治理排入河流,污水处理工程成了晒太阳工程。

陕西省环保局副局长李孝廉介绍说,陕西渭河沿岸宝鸡、西安等5个大中城市,目前基本至少都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但都存在闲置或吃不饱的问题。
时下,正是黄河上游沿岸水稻插秧即将结束的季节,可甘肃省白银市四龙镇民乐村的村民却每天站在自家的稻田边心急如焚。民乐及周边金山等几个村的村民祖祖辈辈用黄河水灌溉,但让村民欲哭无泪的是,这两年浇水烧苗的事几乎年年都有。5月下旬,村民们已经是今年第三次插秧了,前两次的苗已全部被烧死。望着田里泛着浓稠白沫的水,民乐村村民王太良说,水稻一直是他们的口粮和经济来源,可这几年水稻种不成,村里有农户挖池塘养鱼,结果去年秋季引了黄河水鱼就全死了,损失了10多万元。鱼养不好,眼看着水稻也没活气,我们可怎么活?王太良说。

黄河自兰州进入白银,汇聚了白银市区大量冶炼、焦化、化工等企业和生活污水后,先后流经白银市的四龙镇、北湾乡、靖远县,涉及沿途十几个村庄。当地村民不仅依靠黄河水浇灌,而且直接饮用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用过河水锅里经常有白色硬块,饮过水后常拉肚子,而且头痛。水的咸味重,而且每周总有个别天,家里储水窖里还能看到漂着油花。村里人更喜欢喝雨水。靖远县大芦乡庄口村村民段兴平说。

记者从靖远县大芦乡卫生院门诊部了解到,在大芦乡饮用黄河水的几个村庄里,胃肠道疾病和头痛十分常见,找不出病因的怪病更多。肯定和饮水有关,但还没听说谁检测过水质。我们一般是查不清的头痛按感冒治,腹泻就反复用抗生素,直到不泻为止。乡医马克俊说。

在黄河沿岸,直接饮用黄河水的农民已经成了各种怪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山西临猗县牛杜村村民因水环境被污染,年龄在40至60岁的村民中,患脑血栓、瘫痪和癌症的人数逐年增加。村民在一张控诉状中说,由于水源被污染,到去年6月已有42人得怪病死亡,目前还有患怪病者28人。白银市四龙镇金山村中心小学学生王永胜告诉记者,在他们班里28个男生中,20个男生都有白头发。而且还有不少同学和他一样,经常肚子痛、头痛。

一方面是农民备受黄河污水之害,而另一方面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黄河水环境污染最难治理的硬骨头。中科院院士朱兆良说,在未来几年里,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由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业导致的面源污染,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将日益凸显。
一条黄河,多种“扯皮数据”;下游忙治理,上游忙排污;干流控制紧,支流排污易……记者5月份在黄河中上游及其部分支流采访时了解到的这些现象犹如一个个怪圈,牵制着流域内治污成效。记者采访的部分环保、水利专家及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呼吁,建立黄河流域和谐治污机制,真正还母亲河以清白。
陕西省武功县东方纸业集团是当地最大的造纸企业,也是当地最大的工业污染源。2005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将东方纸业集团公司污染渭河案列为首批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之一。5月中旬,记者来到武功县,发现其境内渭河黑水流淌依旧,而在武功境内注入渭河的渭惠渠和漆水河臭气熏天,长达数里都是泡沫,有的地段泡沫高出水面1米左右。沿途的老百姓告诉记者,东方纸业集团被勒令停产治理后,武功县境内的造纸厂污染减轻了许多,但是上游宝鸡市的造纸企业继续偷排污水。

武功县环保局局长徐耀华告诉记者,对于上游宝鸡市来水污染问题,他们曾多次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与宝鸡市有关部门协调,但收效甚微。徐耀华说:境内水源又黑又臭,老百姓发牢骚,上头施压,环保部门夹在中间实在憋屈。谁愿意背着恶名挨骂?我也想把水弄清啊,可我一个小小的武功县环保局局长总不能跑到人家宝鸡市去搞什么协调吧?兰州副市长马琦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兰州境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黄河的问题,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来协调,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效果比较明显。但对于上游湟水河来水长期处于IV类水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政府觉得非常棘手。

同样污染监测数据大不同

治污首先要摸清污染的家底,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水利和环保两大部门提供的黄河污染监测数据完全不同。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200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数字显示,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为39.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约占总量40%,生活污水约占总量60%;而水利部2004年底所下发的《关于黄河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2.7亿吨/年,其中工业废水约占总量69%,生活污水约占总量31%。比较可以看出,两部门关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比例有天壤之别。由此,两部门制定的黄河污染治理方案中的重点也有所区别。(半月谈记者刘喜梅肖敏 马维坤)

黄河只有一条,数字却有多种,到底该以哪个为基准?记者所采访的各路专家莫衷一是。一致的观点是,国家对黄河流域内的水污染应由统一部门监测、管理并发布相关数据,受权的部门应摒弃部门利益。

流域问题需综合治理

当前,黄河流域内污染正呈现逐步加重态势,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问题突出。如何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流域重大资源可持续的利用统筹起来考虑?基层环保人士建议,国家对于水环境应加强规划和立法工作,考虑全流域的管理,综合治水,统一监管,统筹协调解决,由区域管理上升到流域管理,解决目前出现的包括部门扯皮、立法分散等在内的问题。

针对黄河治污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利益纠葛,记者采访的部分环保、水利和水环境专家开出了建立流域和谐治污机制的药方:尽快制定《黄河法》,确立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理机制,依法规范和管理好黄河,修改现有《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中不完善的部分;确立统一的污染监测、管理和信息发布体系,避免多部门联合导致的利益扯皮、监管不到位;建立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省、市、县界断面水质、水量双控制制度,强化黄河水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管,建立总量控制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标考核制度,特别要加大跨界断面水质监测和考核力度,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大政府和企业的压力,有效制裁违法排污,同时强化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加大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上游的污染治理,有序有效地进行污染治理,确保治一段好一段,避免撒胡椒面方式造成的花钱不奏效或花大钱收微效的局面。

http://zhidao.baidu.com/q?word=%BB%C6%BA%D3&ct=17&pn=0&tn=ikaslist&rn=10

第一个资料:http://www.xxjx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 (图文黄河资料)

第二个资料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
…………
………………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

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淤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从兰州到潼关,河水绕流一个长方形的三边,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约长二千公里。古时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南夺淮流入黄海,两者相距达五百公里。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一、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青色的山"。 巴颜喀拉山脉是青海省境内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主峰位于玛多县西南、巴颜喀拉山口西北,藏语名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黄河发源于山脉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达泽山以东的约古宗列盆地。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山势和缓,山前遍布大小沼泽和湖泊,其中著名者为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

二、华山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部,古称西岳,又称太华山。是秦岭东段的一座以险峻著名的山峰。
华山东、西、南三面均为悬崖,壁立千仞。五座山峰如莲花五瓣,古字"花"、"华"通用,故名华山。
西峰山麓有山间盆地,名为青柯坪。四方开阔,环境幽雅,青柯坪浮苍点黛,密阴如伞。明代在此建有青柯馆,后改名为"太平书院"。

三、黄河小浪底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小浪底水库位于晋豫黄河峡谷中,库区全长130公里,总面积278平方公里。上距三门峡水库130公里,下距郑州花园口115公里。小浪底大坝截流后,晋豫黄河峡谷与雄伟的水库大坝交相辉映,形成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小浪底水库内大量的半岛、孤岛、险峰,使自然景观近有曲折蜿蜒的河湾,远有烟色浩淼的湖面,集三峡之险与漓江之秀于一体,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观,完全可以和长江三峡媲美。观赏沿岸山水风光,尽情领略母亲河的风采。。

四、三门峡
黄河从潼关附近折向东流,又进入一个峡谷,名叫豫西峡谷。三门峡就在豫西峡谷的中间,是黄河最险峻的峡谷河道之一,两岸陡峭,相距仅二百五十公尺。峡口河上有两座大石岛,北名神门岛,南名鬼门岛。两岛把河水分成三股,像为黄河开了三座大门,从北而南称为人门、神门和鬼,三门峡因此得名。
早在汉代就有人想在这里另辟一条河道,避开天险。唐代初年终于在人门以北开出了一条河道,称为开元新河,俗称娘娘河,长三百公尺,宽五至六公尺。可惜这条石质运河,水浅时不能通航,水大时也同样湍急危险。后来又在山崖上开凿了一条栈道,长九公里,称为砥柱槽道,至今仍可看到其遗迹。三门峡出口有三座石岛顶住黄河的激流,从北而南称为梳妆台、炼丹炉和砥柱石。砥柱石是成语「中流砥柱」的出处。

五、黄河壶口瀑布
朋友,你可曾注意,在五十元人民币背面,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大河瀑布图,此乃位于山西与陕西之间的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之魂的黄河壶口瀑布。滚滚黄水,九曲回荡,一路奔涌,在晋陕峡谷骤然受束,水面由浩瀚的400米,乍缩为宽50米、落差30米的夹岸深沟,疾流直下,涛走云飞,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形成极为壮观的壶口瀑布。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1988年10月国务院公布黄河壶口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下黄河一壶收!天下黄河一壶收!"名不虚传。是排山倒海、是雷霆万钧、是惊涛拍岸、是气贯长虹......似乎用任何语言文字都难以恰如其分地描述这"飞瀑挂天地、涛声泣鬼神"的天开一堑的壮阔场面。。

一、仰韶遗址
仰韶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的仰韶村。距今五六千年。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的河南、陕西关中和山西南部。因此,可以说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经过长期发展过程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1961年起仰韶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蓝田猿人遗址
蓝田猿人遗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的陈家窝村和公王岭。蓝田猿人距今约110万年至115万年,它的发现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纪录,也提供了黄河流域古文化发展的重要佐证。1982年起蓝田猿人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村南。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它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千多年。证明山东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且对研究史前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四、马家窑文化遗址
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城南10公里洮河西岸马家窑。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和宁夏一带,曾被称为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制陶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制陶业的发展已达到较高的程度,它的数量和彩绘内容,都超过了仰韶文化。

五、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伊河两岸。河两岸的龙门山和东岸的香山,石壁峭立,空缺如门,故称龙门。主佛释迦牟尼像通高8.4米,是北魏造像艺术的代表作。洞口内壁两侧为5幅大型浮雕,其中的《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浮雕,是举世闻名的雕刻艺术杰作。在旧中国被盗往美国,现存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千百年来这座佛教艺术宝库,历经沧桑,频遭磨难,不少雕像被破坏了。1950年以来,政府对石窟进行了大量的保护和修复工作。1961年起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青海“花儿”
“花儿”是种山歌,流传在青海、甘肃等地区。在歌词中称女孩子花儿,称小伙子少年。因此,这种山歌被名为“花儿”或“少年”。其曲以调婉丽和歌词等特点而赢得西北各族人民的喜爱.多少年来,西北人民用他们纯朴的歌喉唱着这千年不衰的曲调。被誉为"花儿的海洋"的青海的花儿有其独特的风格,她在原有清新婉丽的基础上融入了雪域高原的高亢与圣洁,在西北独树一帜。

二、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有2千多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举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命安塞县为“中国腰鼓之乡”。

四、秦 腔——最古老的剧种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五、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因交通不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做此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等。他们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他们所唱的主要为“信天游”。“信天游”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主要有《兰花花》《黄河船夫曲》等。

六、豫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等。因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最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是《花木兰》。

一、工业发展

煤炭工业 黄河流域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6.5%,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1年底,探明煤产地(或井田)共计685处。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煤炭资源特点是:资源雄厚、煤质优良、埋藏浅、易开发,地理位置适中。流域内主要煤田 1.山西太原西山煤田。2.山西霍西煤田。 3.山西沁水煤田。 4.山西河东煤田。 5.内蒙古东胜煤田等十多处。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塑造了广袤富饶的华北大平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河流域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文化繁衍 源远流长,曾经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

黄河经济是以黄河水为载体。

水力资源 黄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流域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051万千瓦,年发电量1239亿千瓦时,在全国七大江河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目前在黄河干流上兴建了一系列大中型水电站,三门峡、青铜峡、三盛公水利枢纽和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龙羊峡、小浪底水电站。

石油工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资源的国家。随着胜利油田的发展和中原油田的开采,黄河流域石油资源和石油工业在全国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以马岭为中心的另一个油田--长庆油田。流域内已探明油区4处,分布在河南(中原油田)、山东(胜利油田)、陕甘宁地区(长庆、延长油田)。流域内已探明天然气田3处,它们是中原油区、胜利油区、长庆等油区的气田,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

二、农业发展

1、森林资源

流域内特用经济林木包括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果树及其他经济林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木本粮食以枣、柿栽培最广,木本油料以核桃为主。

2、畜牧业

黄河流域畜牧业有悠久的历史。流域内河套、关中和下游平原农业生产比较发达,有丰富的农副产品作饲料,畜牧业生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炎黄儿女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之树绵延不断的根!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域优良的自然环境,才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不断发展,并为世人称道。然而,今天的黄河早已没有往日的风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沃良田变成了贫瘠、水分缺乏、洪涝灾害频繁的不毛之地。
1、问题
水土流失: 几千年来,许多地区由于滥垦、滥牧、滥伐等恶性开发,引起森林、草原和耕地的严重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6%,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竟达到90%。黄河在上中游地区,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黄河洪水威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其根源就是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与水灾一样,黄河流域的旱灾,也存在着灾情重、频率高的特点。
水资源供需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2010年缺水40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110亿立方米,2050年缺水160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奇缺,使大多数河流每年大部分时间内干枯,甚至出现黄河断流现象。
水污染: 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符合标准的二、三类水质河长仅占38.7%,四类水质河长占20.1%,五类和劣于五类水质河长占41.2%。随着黄河流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加,据预测,2010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将会超过65亿吨,同时,面污染也有进一步扩大之势。如不采取治理措施,黄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质有可能全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
人类开始反思:流淌不息的黄河为什么偏偏在当代发生断流?人类有所醒悟:征服自然原来竟是毁灭世界的同义语。
黄河问题触目惊心,保卫黄河迫在眉睫!
2、治理措施
保卫母亲河,就必须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黄河中上游地区还耕于林是一条必由之路。自然界本应是和谐统一的,植物生长离不开水资源,而水资源的保护离不开植被。很显然,要解决大西北严重缺水的困境,出路只有植树造林。控制黄河等水系的水土流失,减免风沙危害,建立农业的良性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加快建设中游下游的水利枢纽工程,进一步提高黄河的水沙调节能力。 在上中游,已修建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4座。在黄河下游,除三门峡水利枢纽,还修建了伊河陆浑水库和洛河故县水库,以及"引黄济青"、"引黄入卫"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为缓解黄河"水荒",未来十年间,国家将在黄河流域全面推行节水技术和措施,包括对黄河灌区进行大规模节水改造、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项目,还将于2010左右开工建设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为黄河补水。同时,还将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