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防有限公司招聘:什么是资治通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19 02:00:02
要正确!!!!!!!!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展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讲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远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四○三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yìn)(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除了历代“纪传体”断代史(所谓“正史”)之外,还采用了大量的“杂史”、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考订史实,舍弃“符瑞”等神怪材料删繁就简、取精用宏,先由“当代通儒(博洽多闻的学者,即今之史学家)(司马光的助手)刘攽(fēn)、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再经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所以全书读来如出一人手笔,很少有自相矛盾之处,文字也简洁流畅,富有文学色彩。

书由神宗赐名并做序;另外又由司马光编写了《通鉴考异》卅卷、《通鉴目录》卅卷,以备参考和检阅;又由刘恕另写《通鉴外纪》,记述庖羲至周的历史。

《通鉴》的编写,为我国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它是继《史记》之后的我国又一历史巨著;然而就其编写目的而言,正如题名一样:“鉴于往事,资以治道”,是为使后代统治者吸取前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所以它着重于政治、军事,而缺少社会经济变动的记载。

就作者说,他的正统观念是很强的,在他的那些“臣光曰”(见《通鉴》的史评)中体现得是很充分的。他主张法制永远不变,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同时,他还把人们的思想活动,尤其是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做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这些观点当然要贯串于《通鉴》之中,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不能不加以注意。

就是古时候一个叫司马迁写的一本书

书名。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三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辞海》

书名。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三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