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按钮合格证:什么是打口CD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6 02:12:36
平时经常听说有买打口CD的,价钱便宜而且质量好,请问什么是打口CD啊???

打口碟,即国外正版碟,这些碟片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到中国,最多的一种形式是以废塑料名义被进口,几乎全部来源自美国。因此购买所有欧洲、日本乐队的打口都是在美国销售的版本。

为什么被称为打口?

举个例子,比如BMG唱片公司预算销售某乐队专辑500万张,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多没有销售完,对于国外唱片公司来说,降价销售是完全不可能的,大量库存又会浪费大量财力和物力,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销毁(直接切口、钻洞、激光、化学方法等)。在这销毁过程中,由于制作cd的塑料盒都是一些高品质的化学纤维,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这些被"销毁"的cd就被以废塑料的名义进口到中国。其实在销毁过程中,由于进货人的要求和走通关系,只有部分cd被完全销毁,有一部分只是切到了cd盒面,而cd完好无损,这些cd就被称为打口cd。那些毫发无损,连盒面都没有切到的cd就成了专业音乐人士、电台dj和发烧友的抢手货,被称为原盘。另外,还有一类被称为扎眼盘,这类cd扎到了cd盘面本身,长期视听会损坏机器,现在市场上已较为少见,网站也不销售这类cd了。(早期的打口cd指的多为切到cd盘面边缘,现在所说的打口则指有少许切口或是部分损伤,但绝大多数歌曲都能播放)

真正追求自由音乐的人们是没有不听打口的。这些音乐本身完整,cd音质也是最好的,只是不幸地被赋予了一种扭曲的形式而已。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种形式的cd存在,既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运气,也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悲哀。

自从1999年在一本叫《北京新声》的摇滚画册上第一次出现了"打口青年"这四个字样后,这个名号便不径而走。后来慢慢地又出现了"打口一代"、"打口文化"等相关新名词。

[打口]专有名词,指的是已进行损坏处理(用专用机器把光碟切掉一段)的国外音像制品。本质来说它们属于"洋垃圾",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重新进入城市消费流通领域,成为各种追求更广音乐资讯与更多音乐选择的新人类族群的流行亚文化,被认为是20世纪末中国另类文化的一种奇特载体。

[打口青年]标榜自我的一群,他们以反流行为终极目标。一群猥琐在城市边缘的青年,一天都无所事事,却好游荡在城市的小胡同里为了一个打口带跑遍全城。城市的秋天让他们感到沮丧和难受,是因为他们快要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总是感到不满和压抑,但却只能像孩子一样嘟嚷着。他们不停地说着什么也没人搭理,爱自言自语。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他们共同的性格,他们大概快要被埋葬和唾弃了,因为他们被这个陌生的时代打上了口,成了自己的打口青年。

[打口一代]把一亿多新中国青年定位为"打口一代"显然有点诬陷好人的倾向。但如果把这四个字的范围缩小到一百万就刚好合适了,它特指从1970年至1985年出生的新青年。(对于这一百万之外的国人,他们有更多正经事要打理)

打口带、打口cd、打口录象带、打口md、打口商人、打口消费者、打口音乐人、打口乐评人、打口杂志——这是一个打口的世界,一种不用走出国门也能实现精神冒险的新生活。美国人狠狠地给了自己一刀,同时也给了世界一个共产与团结的可能。政府不提倡十三亿人发展摇滚,于是这一小撮人只好找个小旮旯没事偷着乐,偷偷地孝敬耳朵、偷偷地孝敬眼睛、偷偷地孝敬脑子、偷偷地孝敬时代。"不能明干,就要暗搞!"在这张挨了一刀的废塑料盘上,有人在盖房子、开车子,也有人在饿肚子、崩枪子,它不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也让另一部分人先穷起来了,它更让一部分人精神强大起来了。

当国内幼稚的唱片工业正在自我感觉良好地出版各种落伍的所谓流行音乐之时,在打口cd中长大的一代只会报以嘘声,打口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呼吸到更新的音乐气息。打口青年们大多狂啃《音乐圣经》或各种各样找得出来的音乐书籍,久经磨练之下他们个个学富五车,无论是古典、爵士、摇滚乃至流行音乐的殿堂级人物无不捻熟于心,挑起打口来更是得心应手。正是打口的存在让他们与世界同步。在打口的世界里,他们回到了beatles的挪威森林,聆听着bob dylan的游吟诗篇,邂逅了miles davis酷劲十足的爵士世界...他们游走在音乐的边缘,发现了只属于他们的音乐盛宴。打口cd犹如一把开启音乐迷宫的钥匙,引领着无数人堕入等待发现的隐秘世界。

打口cd以其特殊的方式颠覆了正常的音乐秩序,它的出现是无意识的,但却使音乐真正走向了生活,尤其是青年的生活。打口青年的群体在不断壮大,原本腐朽的东西重新变得神奇,新的音乐秩序正在悄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