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震局在哪:明朝有一个写史书的,他的作品曾被火焚,后又凭借自己的力量又写出来了,请问他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6 04:01:24
好像她的眼睛也瞎了

是史学家谈迁 他的书稿没被火焚,被小偷偷走了

谈迁(1594~1657) 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所注心。天启元年(1621)始,以明实录为本,遍查群籍,考订伪误,按实编年,序以月日,历时六年,完成《国榷》初稿。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元年,1644)为内阁大学士高弘图幕僚,为高弘图和张慎言所器重,荐为中书舍人、礼部司务,参与修史,但不愿“以国之不幸博一官”,力辞未就。清顺治二年(1645)回原籍,增补《国榷》中崇祯、弘光两朝史事。四年,全稿被窃,愤而重写。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聘,携稿赴京,探求公私著述,访询故明遗老,尤重邸报和公文等政府档案材料,校补厘订《国榷》。对清初赋役制度混乱繁重,曾上书户部,建议“立法定制”、“轻徭薄赋”。十三年夏,南归海宁。次年夏又应沈贞亨聘,去山西平阳(今山西临汾)作幕,是年冬病死于幕所。其他著述有《枣林杂俎》、《枣林外索》六卷、《枣林集》十二卷、《枣林诗集》三卷、《北游录》、《西游录》二卷、《海昌外志》八卷、《史论》二卷等。

他发现当时几本有关明朝的史书事实有错误,见解也比较肤浅,于是着手编写明代的史书《国榷》。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动笔,六年后完成初稿,以后陆续修订。但不幸书稿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被窃。他发愤重写,于顺治十年北上,在北京遍访明朝降臣、皇亲、宦官和公侯的门客,广泛收集所闻,订正《国榷》,使这部著作成为研究明朝历史的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史书。

谈迁

有这人吗?

为什么要偷

俺不知

是史学家谈迁 他的书稿没被火焚,被小偷偷走了

谈迁(1594~1657) 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所注心。天启元年(1621)始,以明实录为本,遍查群籍,考订伪误,按实编年,序以月日,历时六年,完成《国榷》初稿。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元年,1644)为内阁大学士高弘图幕僚,为高弘图和张慎言所器重,荐为中书舍人、礼部司务,参与修史,但不愿“以国之不幸博一官”,力辞未就。清顺治二年(1645)回原籍,增补《国榷》中崇祯、弘光两朝史事。四年,全稿被窃,愤而重写。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聘,携稿赴京,探求公私著述,访询故明遗老,尤重邸报和公文等政府档案材料,校补厘订《国榷》。对清初赋役制度混乱繁重,曾上书户部,建议“立法定制”、“轻徭薄赋”。十三年夏,南归海宁。次年夏又应沈贞亨聘,去山西平阳(今山西临汾)作幕,是年冬病死于幕所。其他著述有《枣林杂俎》、《枣林外索》六卷、《枣林集》十二卷、《枣林诗集》三卷、《北游录》、《西游录》二卷、《海昌外志》八卷、《史论》二卷等。

他发现当时几本有关明朝的史书事实有错误,见解也比较肤浅,于是着手编写明代的史书《国榷》。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动笔,六年后完成初稿,以后陆续修订。但不幸书稿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被窃。他发愤重写,于顺治十年北上,在北京遍访明朝降臣、皇亲、宦官和公侯的门客,广泛收集所闻,订正《国榷》,使这部著作成为研究明朝历史的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