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奥迪车友会微信群:“节约型社会”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3/29 18:06:02
我们要写论文,所以详细越好。谢谢啦!

1 什么是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

2 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其实在2004年,中国已经开始向“节约型社会”迈进。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措施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都是中央政府决心告别往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步骤。

从现实看,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堪忧。虽然从中国的历史纵向看,资源应用的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部分不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利用的效率依然十分低下。

从单位GDP能耗变化来看,我国每万元GDP的能耗从1980年的4.28吨标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吨标准煤。20年时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64%。从我国万元GDP用水量变化看,1980年是9820立方米,2000年降到610立方米,2003年降至448立方米,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我国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 25%;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我国节能型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面积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第二个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增大。我国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第三个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的损害,目前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量已占当年GDP的3—7%。环境“透支”普遍存在。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如果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那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应该在1200万吨左右,但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发展下去,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分别达到3100万吨和3900万吨。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式的增长使得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3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关键问题

1?调整产业结构刻不容缓。

导致当前能源“三荒”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地方盲目发展高耗能产业,比如钢铁业、电解铝业等等,可以说是经济“短视行为”。因此,应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产业,依靠国内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基本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先进可再生能源,利用20年时间,初步形成结构多元的能源消费格局,使优质能源比例明显提高。此外,我国能源领域改革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比如煤炭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电力部门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还刚刚开始;石油部门分拆后的区域垄断性还比较强;能源领域的竞争主体、市场秩序、市场功能、定价机制等还未改革到位。国家应“成立一个统一的政府能源管理机构”,推进能源改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制定和实施能源发展战略,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2?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关键是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需求结构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增长转变。要通过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鼓励低油耗小排量车辆的财税政策,以及调整高能耗产品进出口政策等一系列有利于资源节约的财税政策,促进增长方式和需求结构的转变。二是产业结构要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增长的转变。要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项目,促进资源节约型产业项目发展,淘汰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同时,还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带动农业发展。三是要素资源投入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增长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的转变。要加快建立能源资源技术支持体系,加大国家对能源资源技术开发资金和人力投入,加紧研究开发影响未来能源资源发展方向的重大技术,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力量增强能源资源节约能力。四是资源利用方式要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的转变,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

3?转变消费方式。

转变消费方式,既要注重优化消费结构,也需要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一是要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先行一步,从自身做起,带头厉行节约,在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三是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资源节约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力建设节约文化和节约文明,制止资源过度消耗和奢侈消费的现象,积极引导社会消费行为。四是着力创建一批节约型城市、节约型单位、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做好典型示范,及时总结推广。此外,还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能源资源节约活动,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方式。

4?节能潜力巨大但尚缺激励机制,完善节能政策迫在眉睫。

事实上,我国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我国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根据有关单位研究,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这相当于去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近18%。在我国,仅普通家庭电视的平均用电空耗量,每户每月就可达3.6—7.2度。一户人家在每天出门时只需要拔一下插头,每月就可节电20千瓦时左右。

但我国现在尚缺少像一些发达国家对能源资源节约的激励机制,他们重视废旧物资利用,并通过国家立法、行业立规和全民教育等,减少浪费资源现象的举措值得我们借鉴。

其一,政府应重视废旧物资利用,并通过国家立法、行业立规和全民教育等,减少浪费资源现象。尽量重复使用一些有限的资源,搞循环经济,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走跨越式节能的道路。

其二,超前发布在3—5年内必须达到的标准,如到期达不到标准,企业就要被强制淘汰,加大对生产者的规范、制约力度。

其三,政府有关部门应破除“保劣限优”的旧观念,允许资源利用水平较高的地方率先制订高消耗产品的强制性最低能效标准、节水标准,率先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产品实施强制的能耗、水耗标识,凡是没有标识的产品不准上市。

5?依靠科技创新。

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传统工业尽快走向先进制造业,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我国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国家和社会必须大大增加科学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投入,还必须努力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必须致力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否则节约型社会就难以实现。其次,对重点领域制定节约和环境友好指标,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比如,对建筑物应该在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用规范上有严格的要求,设置一些新的技术标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节约的指标和相关的建筑规范,应该逐年改进。又如对汽车,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对国内生产和进口汽车的每公里消费的燃料规定上限,超过这个标准的,一律不允许生产或者进口。

6?建设节约型机关。

国家从我国人口多、资源少、消耗大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国家机关以及各类公共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机关应该做出表率。

长期以来,各类机关在工作中的浪费现象十分惊人。仅用电一项,有资料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世界头号耗能大——美国政府机关1999年平均水平的33%。政府公务人员1天耗电量,够普通百姓用19天。在用水、办公用品、用油和建筑节能等方面存在类似问题。各类机关特别是政府机关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于其他部门影响很大。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各类机关特别是各级政府机关的表率作用异常重要,必须把机关建设成为节约型机关。

首先,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树立节约意识。其次,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是全方位的。不只是节约几度电、几滴水、几升汽油,而且,要从严格控制办公费用着手,严格招待费支出,提高现代化办公工具利用效率等,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节约型机关。

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机关都要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工作,抓紧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带头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机关,真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1 什么是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

2 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其实在2004年,中国已经开始向“节约型社会”迈进。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措施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都是中央政府决心告别往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步骤。

从现实看,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堪忧。虽然从中国的历史纵向看,资源应用的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部分不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利用的效率依然十分低下。

从单位GDP能耗变化来看,我国每万元GDP的能耗从1980年的4.28吨标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吨标准煤。20年时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64%。从我国万元GDP用水量变化看,1980年是9820立方米,2000年降到610立方米,2003年降至448立方米,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我国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 25%;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我国节能型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面积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第二个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增大。我国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第三个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的损害,目前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量已占当年GDP的3—7%。环境“透支”普遍存在。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如果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那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应该在1200万吨左右,但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发展下去,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分别达到3100万吨和3900万吨。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式的增长使得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3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关键问题

1?调整产业结构刻不容缓。

导致当前能源“三荒”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地方盲目发展高耗能产业,比如钢铁业、电解铝业等等,可以说是经济“短视行为”。因此,应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产业,依靠国内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基本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先进可再生能源,利用20年时间,初步形成结构多元的能源消费格局,使优质能源比例明显提高。此外,我国能源领域改革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比如煤炭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电力部门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还刚刚开始;石油部门分拆后的区域垄断性还比较强;能源领域的竞争主体、市场秩序、市场功能、定价机制等还未改革到位。国家应“成立一个统一的政府能源管理机构”,推进能源改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制定和实施能源发展战略,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2?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关键是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需求结构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增长转变。要通过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鼓励低油耗小排量车辆的财税政策,以及调整高能耗产品进出口政策等一系列有利于资源节约的财税政策,促进增长方式和需求结构的转变。二是产业结构要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增长的转变。要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项目,促进资源节约型产业项目发展,淘汰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同时,还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带动农业发展。三是要素资源投入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增长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的转变。要加快建立能源资源技术支持体系,加大国家对能源资源技术开发资金和人力投入,加紧研究开发影响未来能源资源发展方向的重大技术,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力量增强能源资源节约能力。四是资源利用方式要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的转变,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

3?转变消费方式。

转变消费方式,既要注重优化消费结构,也需要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一是要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先行一步,从自身做起,带头厉行节约,在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三是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资源节约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力建设节约文化和节约文明,制止资源过度消耗和奢侈消费的现象,积极引导社会消费行为。四是着力创建一批节约型城市、节约型单位、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做好典型示范,及时总结推广。此外,还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能源资源节约活动,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方式。

4?节能潜力巨大但尚缺激励机制,完善节能政策迫在眉睫。

事实上,我国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我国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根据有关单位研究,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这相当于去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近18%。在我国,仅普通家庭电视的平均用电空耗量,每户每月就可达3.6—7.2度。一户人家在每天出门时只需要拔一下插头,每月就可节电20千瓦时左右。

但我国现在尚缺少像一些发达国家对能源资源节约的激励机制,他们重视废旧物资利用,并通过国家立法、行业立规和全民教育等,减少浪费资源现象的举措值得我们借鉴。

其一,政府应重视废旧物资利用,并通过国家立法、行业立规和全民教育等,减少浪费资源现象。尽量重复使用一些有限的资源,搞循环经济,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走跨越式节能的道路。

其二,超前发布在3—5年内必须达到的标准,如到期达不到标准,企业就要被强制淘汰,加大对生产者的规范、制约力度。

其三,政府有关部门应破除“保劣限优”的旧观念,允许资源利用水平较高的地方率先制订高消耗产品的强制性最低能效标准、节水标准,率先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产品实施强制的能耗、水耗标识,凡是没有标识的产品不准上市。

5?依靠科技创新。

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传统工业尽快走向先进制造业,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我国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国家和社会必须大大增加科学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投入,还必须努力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必须致力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否则节约型社会就难以实现。其次,对重点领域制定节约和环境友好指标,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比如,对建筑物应该在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用规范上有严格的要求,设置一些新的技术标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节约的指标和相关的建筑规范,应该逐年改进。又如对汽车,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对国内生产和进口汽车的每公里消费的燃料规定上限,超过这个标准的,一律不允许生产或者进口。

6?建设节约型机关。

国家从我国人口多、资源少、消耗大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国家机关以及各类公共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机关应该做出表率。

长期以来,各类机关在工作中的浪费现象十分惊人。仅用电一项,有资料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世界头号耗能大——美国政府机关1999年平均水平的33%。政府公务人员1天耗电量,够普通百姓用19天。在用水、办公用品、用油和建筑节能等方面存在类似问题。各类机关特别是政府机关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于其他部门影响很大。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各类机关特别是各级政府机关的表率作用异常重要,必须把机关建设成为节约型机关。

首先,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树立节约意识。其次,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是全方位的。不只是节约几度电、几滴水、几升汽油,而且,要从严格控制办公费用着手,严格招待费支出,提高现代化办公工具利用效率等,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节约型机关。

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机关都要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工作,抓紧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带头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机关,真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