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网域名解析到淘宝店:谁知道心经的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3/29 21:12:45
最好是完整的,谢谢大家

玉女心经
  东方心经
  素女心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这里有这么多的心经,不知道你要的是那种?

  看看是不是这个?
  http://www.cnread.net/cnread1/zxzj/fuxue/xsj/012.htm

  http://www.tttbg.org/bbs/ccb/topic_view.cgi?class=&forum=4&article_id=0004040221034247&publishtime_id=000420040221158"e=1

  佛说 摩呵 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全三卷)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上卷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中卷

  尔时,如来在大雷音宫,遥闻菩萨演说上经,即舍涅磐相,腾身虚空,
  来投菩萨所在,化一长老,杂大众中,手持优钵曲云,视花微笑。
  长老于大众中起,合掌白言,菩萨,佛何以得空五蕴。

  曰,以照故,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以行深观故,以自在观故,
  故得涅磐,得开一切微妙门,一切救苦难,一切真实不虚。
  法究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布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业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果如是如是,乃真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乃真五蕴皆空时,不落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
  相,名曰诸法空相。

  如来能隐能现,无往无来,能以芥子包纳三千大千世界,能行止坐卧,无异常人。
  隐则慧眼不能睹,现则肉眼不能翳,无死无生,万劫圆明。
  吾不得而名,强名之曰金刚,尊其号曰如来。

  尔时,长老复白,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依阿舍慧达岸无讹。

  菩萨曰,善哉善哉,是有发大信咒,发大慧咒,发大戒力咒,发无上定力咒,
  一切邪魔脱离咒,一切吉神拥护灾难消亡福田利益咒,是乃如来口授功德不可思议。
  舍利子,乐依般若波罗蜜多者,谦持此咒曰: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旦者他,安,加罗伐哆,罗加伐哆,罗加伐哆,梭呵。

  ++++++++++++++++++++++++++++++++++++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下卷

  是时,菩萨在大罗刹国紫金殿内,演说多心经已,复告诸舍利曰,昔我作王子时,
  即对佛发愿,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众生,不闻正道,不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誓不成佛。何以故,一切众生,皆可得道,其心即佛。

  舍利子,汝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阿得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知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非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大德不德,大明不明,大勤若惰,大净若污。

  舍利子,我今授汝密咒,名曰密咒,即非密咒,是亦密咒。
  能除一切苦,即非能除一切苦,是亦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难,即非能除一切难,是亦能除一切难。何以故,
  成法非法,法会于心,心融于法,法忘其法,法无其法,乃为大法,得渡众生。

  舍利子,彼岸无岸,强名曰岸,岸无成岸,心止即岸。
  是故如来无定相,无往亦无来,

  舍利子,汝知如来有慧剑否,无也,如来依般若波罗蜜多也。

  菩萨曰,否,如来有慧剑,有戒刃也,如来无慧剑,无戒刃,不识般若。
  何以故,般若即般若,卫之则存,瞩之则明,存而明之,道假以成。

  于是乃说大圆满般若波罗蜜多心咒。咒曰:

  安,佛罗阑牢连楼,萨哆蜜波耶,阑牢连楼,阑阑阑,哩尼耶,吻奈,
  喝喇阑〔〕,喝喇喝喇阑〔〕,安,安,嘛尼叭弥哄,俞萨洼奇,哆答答,
  怖叉萨波,安,委味尼夷,托波托波,悉律律,安,吐罗吐罗,安,安,安,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梭呵。

《心经》略说

--------------------------------------------------------------------------------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种)
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两大
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尾两
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之
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白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佛的
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大比丘大菩萨都在左右,佛入了深明法门三昧。这时观自在菩萨
也正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微妙之行,这时就照见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皆是空幻。这时舍利
子(即舍利弗)依仗佛的加持,乘此威力敬问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若欲修般若波罗蜜多
深妙行者,作何修习?舍利弗代我们大众而问,所问非常切要。我们如果现在想修般若波罗
蜜多深妙行的人应该怎样修习呢?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寿命具足舍利子言。(这里就肯定
了,是观自在菩萨答复舍利子的话。近代中日的著者,有人根据「大般若经学观品」中,世
尊所说有与本经几乎全同的文句,就主张《心经》也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心经》的首尾乃
是后人所增添。此说不敢苟同,佛说与《心经》一致,正表佛佛道同,且古译中有首尾居绝
对多数,西藏经本亦有首尾,焉可都看成妄作。且古德对经文极为尊重,妄以己意编造经
文,实为戒律所不许也。且流通分中复有世尊赞叹印证观音所说之文,殊不应全看成是伪
造。)
乙、流通分(结尾):观世音菩萨说咒之后对舍利子说:「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修行深妙
般若波罗蜜多。」于是「婆伽梵」(就是世尊,就是佛)释迦牟尼佛从三昧起,出定后就告
圣观自在菩萨说:「善哉!善哉!」两个善哉重复说,表明世尊非常赞叹。佛又说:「善男
子如是如是。」(善男子,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来证明观世音菩萨所说的话,就是这
样,就是这样。这是世尊由衷的无以复加的证明与赞叹。我国唐代禅宗祖师证明人的开悟时
说,「如是如是,汝如是,余亦如是。」这就是以心印心。「如汝所说(就像你所说的),
深妙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行,一切如来亦皆随喜。」佛证明了,深妙般若波罗蜜就应该这样
做。一切如来都欢喜赞叹,都跟你一样做。释迦牟尼佛说话后,「寿命具足舍利子、圣观自
在菩萨摩诃萨、及诸眷属、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世间皆大欢喜、宣赞佛旨。」最
后舍利子、观世音菩萨和他们的眷属(道友弟子)、天、人和会中的天龙八部、阿修罗等,
和一切世间的修学道众,都产生了前所未有且无法形容的安乐和欢喜,此等安乐和欢喜,超
越一切世间所有的安乐和欢喜,所以叫作大欢喜。向佛礼拜辞去。大众感受佛恩,感恩便要
报恩,于是便宣扬赞叹本人所亲闻的般若妙法。把从佛所听到的,向具有根器的人传播,这
才是真的恭敬。
二、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我们念诵这部经,是玄奘大师蒙一位神僧亲授的本子。经过是这样的:他和唐太宗李世
民很相知,李世民很敬重他,他感到有些经典翻译不够好,他想再去印度找原本对证一下,
但是李世民觉得大师是国宝,不愿他冒这么大的风险,所以不肯放他出国。用现在的话,他
就偷越国境,私自出国的。出发时约有三百多人随从,但因他又没有得到国家的批准,所以
困难重重,回国时跟著的人几乎死光了。可见是十分困难的。途中走到一个地方,他正赶
路,突然听到有人呼叫的声音,他找到一个庙,看到一个人生病了,长了一身癞,正在呻
吟,他就给他医治。本来他要赶路去取经,但有人要死,不救不符合本心,就把自己取经的
事暂时搁下,照顾这病人。这个病是传染的,他也不管,一直照顾他,他把这个病人照顾好
了,病人感谢他,就送他一本梵文的《心经》。玄奘大师就一路念这个经。念经免难有很具
体的实况。一次走到一个河边上看到很热闹,正是外道婆罗门举行祭祀的时候。婆罗门有九
十五种外道,有很高的,也有很低的,有很原始的,甚至是很野蛮的。这种外道就是野蛮
的,他们相信河神,并且每年拿一个活人扔到河里,就象中国的河伯娶妇一样,都是极端迷
信。这时玄奘大师碰到他们,正是他们举行祭祀,而且已经指定了一个人,要把这个人扔到
河里去。这个人有家眷,他要与家里人死别,自己也哭,家里人也哭。正在这极度悲伤的时
候,突然
看见一个外国人(玄奘大师)来了,就决定把这个外国人送到河里祭祀。家属都很高兴,把
玄奘大师用绳子捆起来,要把他往河里丢。他这个时候看到大众无理可喻,也就无话可说
了。只是有个要求说:「我们出家人都要修行,要念经的,你们送我祭神,我也没有办法,
你们让我念念经好不好?我死之前想念念经。」大众说:「好吧!你念吧!」他拿起《心
经》就念。念到第三遍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这些人害怕了,忙说,这样的人我们不能
得罪,赶快把他放了,并且给他磕头。于是玄奘大师非常感谢给经的和尚,等他取经回来,
循原路去找,不但这个和尚没有了,就是当初那个庙也找不到了。于是就感觉当初所遇不是
世间的凡人,这是《心经》到玄奘大师手里的经过。玄奘大师翻的是这部经,我们念的也就
是这部经。玄奘大师得到神僧传授本经,一路消灾免难,证明《心经》威力无穷,般若妙力
不可思议,更重要的是显示了经中般若妙义无上尊贵不可思议。
以下步入正文,我还不是正式讲经,只是宣说一下我对《心经》的点滴体会。
三、经 题
【(摩诃)波若波罗蜜多心经】
常念《心经》的经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括弧中的「摩诃」,见余译,「摩诃」
就是大、多、殊胜三方面。意义很多,往往就不翻了。「大」不是大小的大,就是说这个道
理是极其究竟,彻底,离开我们世俗的相对的这些概念。这是一个绝对的大,不是对比。这
个火炉和房子比,说房子大,房子和楼比,它又小了。世间上哪有什么大小,小的就是大
的,大的又是小的,都是相对的,这个大不是比较的,是绝对的,「多」、「胜」也都是这
样。
「般若」也是梵文,我们可以把摩诃般若翻成大智慧,这都很勉强。因为翻成我们的话
表示不足,翻成智慧就很容易和汉文的智慧这个名词相混。我们常说的智慧,再说就是聪
明,再一混变成伶俐。世上这种聪明伶俐成了智慧了?恰恰相反,世智辩聪是我们学佛的八
种障难之一,跟聋子瞎子神经病是一样的,成为学佛的障难呀!这样混淆就失掉了原文的意
思。经中的智慧,是一种怎么能够了悟实相,契入证入实相的智慧。实相是什么,我能够
悟;我不但能悟,而且能够证。也可以这样说,实相就是佛的知见。所以《法华经》说,十
方的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只是为了一件大事,一个大的因缘,所以出现
于世。什么事?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就是要向众生开显佛的知见,宣示佛的知见。众生
听到这些开示,就能开悟明了佛的知见,入佛知见就契入,证入。众生本来是凡夫的知见,
所以大事因缘是什么呢?告诉我们什么是佛的知见,我们就从我们的知见逐渐的:有的快,
有的慢,快就是顿法,慢就是渐法,把我们原来的知见舍弃了,换成了佛的知见。般若是什
么呢?就是这样的智慧,你能够明了,了解,悟到佛的知见是什么,然后就做到、证实到佛
的知见。说句很粗俗的话,佛的思想(当然佛不是想,这是打比方的话),成了你的思想
了。不是一个勉强的,这个事情就像要追随一个领袖,要把领袖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那
你就自然地、忠实地接受领袖的领导。现在要比这个例子更深一步,是知和见。佛之所知,
佛之所见,把佛的知见转成了我们自身的知见。而佛知见是我们本有的,只是我们现在是迷
惑了,所以成为众生知见。般若就是这样一种智慧,不是一般的聪明。你能拿诺贝尔奖金,
你能写出多少好文学作品,都不是般若。
般若一体而有三义:(一)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
(一)实相般若是观照与文字的本体,实相不是有相,不是无相,不是非有相,不是非无
相,不是也有也无相,永离一切幻妄的相。可是体性不空,遍为诸法作相,具足过恒沙等等
性德的妙用。六度万行都是本性所具所起。(二)观照般若如实相之本体而起照用,照时仍是
寂然不动。(三)文字般若如实显示本体与观照。以上三者即一,实相是观照与文字的体,观
照是照实相照文字,文字是表达实相及观照。学人从文字般若入手,而起照用,一旦契悟,
入于实相。实相是体,文字是相,观照是用。
「波罗蜜多」是梵文。可以译为「彼岸到」和「度」(即六度之度)。生死岸中很苦,
这一生变人道,不信佛的人来生保人身不容易。你要是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都
具足;或在佛道里要守五戒,若不达到这个水平,人身保不住。信佛的人很少。有仁、有
义、有礼、有智、有信,这也是稀有的人。既然稀有,就是说来生能变人的人很稀有,所以
很苦。变畜生,落汤的螃蟹,在锅里活活地蒸死。鸡、猪、羊等等动物,都得被杀。并且子
子孙孙注定了都是被人吃的。谁愿意自己的孩子被人吃,但猪等就注定了。变成鬼就更苦
了,鬼比动物还苦,喉小腹大,不能饮食。重罪的鬼判入地狱,鬼在地狱中是极苦的,一日
之中生死
千万次。六道中比人好点是修罗。阿修罗很聪明,很能干,很有神通。但是他心不纯,不
善,他嫉妒。另一类是皈依正法作护法、是好的。还有一类嫉妒释迦牟尼佛,总想破坏,怕
人皈依释迦牟尼佛减少了自己的群众。这类阿修罗嫉妒障碍破坏佛法,死后堕地狱。六道中
最高是天界,外道想升天,但升天还是在六道里头。外道以升天做为解脱,佛教以升天看成
堕落。因为本来是佛,你现在跑到天界里去了,没出六道,早晚一天要转入三恶道,很可
悲。不能以眼前的幸福认为问题都解决了,未出六道早晚还会变猪、变狗、入地狱,所以在
六道中同处于堕落,这是此岸。(是指生死六道轮回这一边)。诸佛以大智慧,勇猛修行,
觉悟正道,永离苦趣,证入涅盘,这是彼岸。一切都寂灭了,寂灭就得到真实的乐。所以佛
菩萨是常乐我净,所以涅盘是彼岸。中流就是烦恼流。为什么我们度不过去?烦恼无尽就度
不过去,能越过这些烦恼就到彼岸了。到了彼岸,就是从生死这一岸到本自无生也就无灭、
常乐我净、寂灭为乐、圆满无碍的境界,称为彼岸。「波罗蜜多」原来直译为「彼岸到」,
现翻成「到彼岸」。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大智慧到彼岸。
「心」,经题中「心」字的涵义有两个:一个是中心,心要与核心的意思。佛说般若二
十二年,佛说法一共四十九年,几乎用了一半的时间,足见般若的重要。经中说:「五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盲,般若为导(又云般若为目)。」般若经很多,
《大般若经》六百卷,而这个经最短只有二百多字,如同般若中的心,心是中心的意思,核
心和心要的意思。例如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是大乘佛法
的核心,而《心经》是般若经典的核心,所以称为《心经》。二者,心是指明当人的本心,
人人都有一个真心,但我们现在本有的真心被妄心所遮盖。现在这个我是个妄我,不是真的
我。我们现在不实,我们在上当受骗。我们的真心,释迦牟尼佛在成佛的那一刹那就说: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任何一个众生,不但在座的你我,任何一
位,就如飞的苍蝇,小小的蚂蚁,以至于作为地狱中的鬼,都有和佛一样的智慧,和佛一样
的德相。这是我们的本心,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的那个心,就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妙明真
心。这一点是我们学佛的最要紧的信念和基础。要相信自己的心。这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说
的第一句话,对于这一句话不相信,虽能信佛说的其他的话,你就没信到根本上,而是信到
一些枝叶问题上。要相信这个心。佛接着说:「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我们有这个心,
为什么你没有佛那么大的功德和神通妙用?就因有妄想、有执著,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所
以就不能证得。所以我们的一切经典,一方面显明这个真心,叫你恢复你的本心;一方面是
帮助你扫除这些妄见,去掉这一切妄,你本有的真就自然显现,所以跟道教不一样。道教叫
九转丹成,炼丹,修婴儿,一次又一次的尸解,要修出一个什么,证出一个什么来。佛教是
说,我们本来就是,众生只是错了,只是睡着了,正在做梦,种种颠倒。你把梦醒了,叫醒
你,一醒就完事了。「如梦幻泡影」,在梦中被老虎吃了,何须找人帮助打老虎,只要拍醒
你就没事了。本来没有老虎嘛!就是这么个事。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都有本心,我们的修
行方法也就是如此,不是真的把老虎赶走,赶走老虎干什么?老虎是虚妄的,你梦里才有老
虎呢,你醒了之后明白了,原来是个梦。所以这是般若之心,所指是我们的真心。
这个「心」字在《金刚经》中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如是生清净心」,「应生
无所住心」。在《观经》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以上两经中的「心」字,即是本经经
题中的「心」字。蕅益大师在《心经释要》中说:「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
般若也」。既然我们当前一念介尔之心就是三般若,足见一切般若经典和一大藏教无非显明
当人各各的自心。而《心经》正是一大藏教的核心,所以直截了当称为《心经》。大师又
说:「实相般若……达此现前一念即实相。」「观照般若……照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文
字般若……显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是故此心即三般若,三般若是一心。此理常然,不可
改变,故名为经。」大师开示精妙绝伦。《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当人本
心与佛无别,若能了达现前之念即是实相,亦即了达当人之心即是佛心,心佛两者毫无差
别,若能了达即是实相般若。若能观照现前一念,虽是水上生波,但全波无不是水,凡有动
念何非实相。这即是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只是显示本体与照用,显明当前一念即实相。
「经」。「经」是通名,「般若波罗蜜多」是本经独有之名,称为别名。经的涵义是贯
摄常法。贯通古今(贯),广摄一切(摄),此理常然(常),永为法则(法)。可见经题
概括很深的意思。古云:「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意。」有智慧的人看见经题,这个经的全
部意思也就知道了。
四、经 文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这是大士的两个名号。《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
正好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
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完全照着
做,结果平安降落。所以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庇护我们一切苦难中的众生。这人的妈妈念
观世音菩萨得到观世音大士的加被。大家只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功德都不可思议。哪怕平
时不念佛的人,在急难之中,临时抱佛脚都有用。你只要肯念,就会有明显的感应。我们这
莲华精舍有一个同学,他是留学生,从美国回国不久,结婚了。一次坐飞机,觉得今天飞机
很不平稳,等一会儿就看见驾驶员从驾驶舱的门里出来了,向大家宣布:「今天飞机的机械
出了故障,我没有本事使飞机到达目的地了。所以大家你们各自决定吧!愿意跳伞的就跳
伞,愿意如何的从便,总之我是没有办法了。」说完了,他就回到他的驾驶舱。全舱的人先
一听很意外,思想还没转过来,等思想一转过来一片哭声,命在旦夕。这个留学生说,当时
第一念是知道这事危险了,但心里想的倒不是自己怕死。第一想到的是新婚的爱人和孩子,
我死了他们怎么办,刚结婚,孩子还小,先动了这一念,再动一念是什么呢?他突然想到,
我们中国不是有菩萨吗?当时他的思想活动就是这样,一听这话知道是要死,首先想到老婆
孩子很可怜,再一想中国有菩萨,就念起观音菩萨来了。他虽然不信,可是在这种生死关头
的念,往往比平常在佛堂里念要恳切。只是一片求救的心,念著!念著!他就看见观世音菩
萨现身了。他就大声喊说:「大家不要哭,你们哭没有用。」他就把自己看到的事情一说:
「我已经看见观世音菩萨了,决定是有,我们大家一块儿念。」这时大家一想,现在也没有
别的办法,没有别的道路,大家就念吧!所以全舱就都念了,念著念著,大家不知念了多少
时间了。就都一心去念了。念得很诚,很专一,也很自然,渐渐觉得飞机平稳了,很平静,
很平静,大家闭著眼睛不知道,只是一心的念,忽然接飞机的人把舱门打开来接他们了,到
了!大家喜出望外,飞机已经着陆了。而驾驶舱的门不开,别人把驾驶舱打开,看见开飞机
的人昏死过去了,他穿的飞行服都汗透了,当然有医生急救了。他睁开眼第一句话,「你去
问后舱的人干什么来着?今天我是绝对没有办法把飞机着陆了,不知他们做什么了。」机场
人问客人:「你们在后边干什么哪?」他们说:「我们在念菩萨。」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
所以《大乘无量寿经》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很多
很多证明,有许多事情甚至超过古代的《观音灵感录》。我知道得很多,但没有时间去写,
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要把这些写下来可以写很厚的一本书,都是很直接的,不是辗转
道听途说的。
本经大士名号是「观自在」,「观自在」表示观照般若已经自在无碍了。再者,观什么
呢?先师夏老说:「观自,身体是自否?那是假的。」所以要观真我,即是观自性,自家的
主人翁在不在,是不是在做主,是不是被妄心所蒙蔽。夏师又说:「如不知观自己,不知自
在不在,则不能算入门。」「菩萨」全名是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合起来是
觉有情。把菩提萨埵简化称为菩萨。所以看见名字就知道,不但自利更要利他了,不是自
了。蕅益大师说:「智契实相则自利满足,智宣文字则利他普遍,故名菩萨。」这是能行般
若波罗蜜的人。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前面说了,在法会上释迦牟尼佛入定,观世音菩萨也在行很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深」
就是深浅的深。加一「深」字就分别于小乘也能修习的通(天台宗通教指大小乘相通之道)
般若,而是只有大乘才可以明白入手的般若。唯有大乘行人才能信受奉行,所以称为深般若
波罗蜜。在修行深般若的时候,「照见五蕴皆空」。「照」即观照般若的照。「蕴」是蕴
藏,遮盖的意思。我们刚才说了,人人有佛性,为什么佛性不显呢?就是因为这五样给遮盖
住了。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蕴是物质这方面,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
所嗅,舌所尝、身所觉,以及意所想到的东西都是色蕴。受蕴,例如,我们现在看见了风
扇,看见有一个东西,这个就是色蕴,我们一看,脑子就有所领受,内心生起一种领纳的作
用,来领纳乐境(乐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乐境(舍受)。想蕴就是种种思想,当内
心与外境接触时所引起的思想活动,如了解、联想、综合与分析。而我们这个想是念念不断
的,念念迁流就是行蕴。识蕴是我们能够了别、认识,例如上述风扇转动发声,人最初只听
到声音,随即知道是声音,这是耳识;同时传达到意,能分别了知这是风扇转动所发的声
音,这就是意识;意识是了别,这个了别的念头相续不断,似水长流,前浪后浪滚滚不停就
叫作行蕴。所以行蕴以迁流为义。至于受蕴,当听悦耳顺心之声就欢喜,听到刺耳违心的声
音则烦恼,所以它以领受为义。受想行识四蕴属于心的,因为心、身两方面,心上的障碍更
多。所以五蕴里,四个说的都是心,都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一个色蕴是有关物质方面的。五
蕴都遮盖我们本性,是妙明真心的障碍。
「照」,无心就叫作照,有心叫作想。我们也念《心经》,也能讲经,法师也能说五蕴
皆空,但是他并没有度一切苦厄。因为他不是照,他是有心叫作想。观世音菩萨他是照,他
能照见五蕴皆空。照的意思是离开我们的妄念,像镜子照东西一样,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一根头发也不会给你照错,毫发不爽。但是镜子没有分别,没有爱憎,不留痕迹。照像的底
片照了一张,再按一下就不行了,留了痕迹,再照就照重了,就毁了;镜子没有这样的事,
你照一千次、一万次,都是一点儿也不会错的,他就是无心。你这个「像」,你东西没来的
时候,它不会来迎接你,东西走了以后,马上就不再留一点痕迹。这就是它没有取舍,没有
爱憎;也不是说白种人我就多照你的优点,黑种人我就不照你的优点,都没有分别。它无
心,无心所以清楚,这就叫作照。也就是观照般若。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蕅益大
师说:「五蕴无不即空、假、中,四句俱离,百非性绝,强名为空耳」。也就是说,五蕴没
有任何一蕴不是空谛、假谛、中谛。提出五蕴皆空,这是空谛,但有五蕴的假名,这是假
谛,两方面合起来,即空即假,便是中谛。因之它们也就离开了「有」、「无」、「非有非
无」、「亦有亦无」这四句,既离开了四句,便自然不堕百非。现称之为空乃勉强之说,实
际应说是第一义空。
「度一切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穷困疾厄。苦有各种各种的苦,基本的,人生有八种
苦,生、老、病、死,都是苦。在母胎的时候很苦,出生与刚降生的时候都很苦,这是生
苦。等到老了,跟老年人谈谈,也就要诉苦了,美国人说,儿童像在天堂,老人像入牢狱。
这儿有病,那儿酸了,这儿疼了,吃东西也不行了,听东西也费劲了,行走也困难了,甚至
脑力也衰了,好多年青时所能享受的,这时候都享受不到了。老是一苦。死是一苦不用说
了,说我难受得要死,那就是说死是最难受的。佛说:如活的乌龟,你把它的壳儿扒下来;
一只活的牛,你把它的皮剥下来。人之死所受的痛苦是难免的,还有病苦,「病来方知健是
仙」。可见一生病便不是神仙而是受罪了。在生老病死四苦之外,还有怨憎会苦,这个人就
是跟我有意见,怎么也不行,偏偏碰到一块儿,或做你的上级,或做你的朋友,做你的邻
居,甚至于成为你的眷属。为什么有的人离婚,这是怨憎会,与别人都很好,就是这两个人
要吵,这是很苦的一件事,怨憎相会。有的人一生怨憎相会,所碰到的都是不如意,到处都
有人事问题,到处很苦恼,非常苦。这是八种苦中的一种,「怨憎会」,相怨相憎,偏偏相
见。有的人最好不见,偏偏天天见面,偏偏要来找毛病。这是怨憎会,人生不免,知道这个
我们就心平气和了。「爱别离」又是一苦,你最喜欢,你最爱的人偏偏要别离,所以生离死
别,死别当然是最后一次,但是生离的情况大家都会遇到,相爱的人偏偏要别离。「求不得
苦」,不管是谁,你总会有一件事是你要求而求不到的,例如成吉思汗,他那么大的武功,
什么敌人都被他打败了,他想求的事情还是求不到。他想求不死,找多少道士,最后给他做
了个结论,这不死是不可能的。求不得苦,终有求不得的。一个根本的苦是「五蕴炽盛」,
色受想行识这五种东西荫盖了你,它很盛,使你的妙明真心不能显现,因此你有烦恼,这是
苦的根本。所以称为八苦,八苦交煎。
观自在菩萨在修习甚深的大智慧到彼岸时,以般若妙慧观照五蕴,了达五蕴并非实有,
当体即空,又不是空无,乃是第一义空。于是「度一切苦厄」,使自己身心出离分段与变易
两种生死的苦因和苦果,也令全法界众生同出生死的苦因苦果(根据《心经释要》)。初机
听到这话,不易信受。自度生死还易信,怎么能令法界全体众生同出生死呢?应知菩萨发
心,便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修耳根圆通「寂灭现前」时,便得两种殊胜,上与诸佛同一
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证入了三无差别的本心,自心与众生无别。所以自身心出生死,
众生同出生死。般若妙用难思,这就是波罗蜜多。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在首尾三分俱全的译本中:修习般若波罗蜜多深妙行的人应当怎么修习呢?他提一个
问。观自在菩萨答复舍利子所提的问题,所以首先称他的名字,舍利子。由于关键是「照见
五蕴皆空」,所以首先要谈五蕴和五蕴皆空。五蕴头一个是色蕴,色受想行识称为五蕴。五
蕴之中以色蕴是空最不好领会。色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听得到的,这样一些能感受到的
东西,是真实存在。现在听到「色即是空」就不能理解。明明有个风扇在转,可以看得见,
有风吹到自己身上,明明是有,为什么说是空?众生颠倒就在这个地方。风扇是在这里,但
当体即空。它虽在这里,但它就是空。不但佛法,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这样说:「物质是由于
人类的错觉。」爱因斯坦又说:「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场。」磁有磁场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