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云系统简介:象棋是谁发明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3/29 03:22:20

象棋,为与国际象棋等区别,又称中国象棋,是种双人对弈的图版游戏,源于六博,主要流行于华人及亚太地区。类似将棋(日本象棋)和国际象棋的二人对弈策略游戏。

  历史
  《楚辞·招魂》有:“菎蔽象棋,有六簙些。”象棋由六博发展而来。六博传入印度,发展成为恰图兰卡(Chaturanga),恰图兰卡又与象棋相互融合,发展为今天的象棋、国际象棋。象棋又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形成了将棋。

  象棋的鼻祖——博

  世界上任何一门艺术或者科技,都有盛衰起伏,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研究象棋历史发展的过程,很有必要进行恰当的断代分期。刘道平、张丰两位先生研究我国古代象棋发展的历史,断分为七个时期,即孕育期、童年期、争鸣期、高潮期、中落潮、鼎盛期和稳步潮。从本文开始对中国象棋古代史作一系统的介绍。

  始于先秦的六博

  中国象棋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由孕育到雏形,再到定型,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实践、改进、充实、完善。

  《楚辞·招魂》篇说:“艺该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追些。成枭而牟,呼五日些。”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象棋一词指六博始见于此。当然象棋与六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种掷采行棋角胜的局戏,象棋则是一种靠智谋、技术、修养等较量的竞技运动。由于六 博与后来的象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象棋”一词的诞生,孕育着日后象棋的产生,故将“象棋”名词诞生之时至南北前周武帝字文邕制《象经》前,这一段时间称为象棋的孕育期。

  六搏的历史悠久。东汉许慎《说文》载:“古者与曹作博。”《世本·作篇》也说“乌曹作博”。乌曹是夏桀的臣于,距今三千五百多年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说帝武已荒淫无道,制作了一尊人形偶象,把它叫做“天神”, 然后“与之博,令人为行”。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史记·宋徽子世家》还记载了公元前683年,宋缗公与大夫南宫万因六博发生争吵,被南宫万提起六博棋盘砸死的事。《论语·阳货》载:“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孔子(前551一前479)认为博弈是有益的活动,比那些饱食终 日,无所事事的要好。没有博弈,怎么能犹贤呢?给博弈很高的评价。这里的博即六博,弈即围棋,并称博弈。从汉代起才正式称弈为围棋。

  六博棋由箸、棋子、棋盘、博筹、割刀、削和盛具组成。管又称箭、傅、究、蔽,总计六支,故称六博;初用竹木制成,两头尖长如箭形,后来也有用骨、玉制成。棋子称“棋”,又名马,共十二枚,黑白各半,或黑红各半,双方各执一色。棋盘称木局,又称曲道,多木质,近似方形,在白或黑色的棋盘正面阴刻不同矩形纹槽及园点,并涂上红漆或在纹槽内嵌入象牙。博等也叶等,用狭窄的竹片制成,分长短两种,数量多少不等,用来记录对博者输赢情况。割刀和削是博时用来削制博等记数的。盛具乃盛放棋具的盒。

  战国时期六博活动盛行各国,《列子·说符》记 载了大 梁叫虞氏的富 先,在路口高楼上设 置枰局 让行人上楼击博。《史记·苏 秦列传》中讲得更明白:“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他在这里列举了八种娱乐,有六博而无围棋。

  现存最古的六博棋局,是1975年底到1976年春,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战国末期古墓中出土的六博棋局。形制与古文献的记载基本相合。据考证,这个博局的相对年代为秦昭王51年(公元前256)前。

  盛行于汉代的赛戏春秋时期,从六博中繁衍出一种新的棋戏——塞戏。《庄子,骈拇》:“投琼曰博,不投琼曰塞。”魏苏林注《后汉书·吾丘寿王传》也说塞戏“博之类,不用箭(箸),但行枭棋”。

  由于六博比赛时往往靠掷来侥幸取胜的成分较大,不能公平合理地竞争角逐取胜,汉班固在《弈旨》中明确指出了它的这一缺点:“夫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幸,踦拿相凌,气势力争,虽有雌雄,未足以为平也。”《尹文子》也说:“博尽关塞之宜,得用通之路,而不能制凿之大小,在遇者也。”由于塞戏不用掷箸,而行枭、散棋,初步摆脱了靠侥幸取胜的机遇,使双方的智力竞争趋向公平合理化。

  由于塞戏是在博戏基础上繁衍出来的,古籍中经常“博塞”并称。如《管子·四称》载:“流于博塞,戏其工瞽。”《管子·四时》载:“一政曰禁博塞”(往:博塞长奸邪,故禁之)《后汉书·梁冀传》往引鲍宏《塞经》:“塞在四采,塞、白、乘、五是也,至五格即不得行,故调之格五。”塞即格五也。

  由于塞戏比六博进步,发展至汉代已极为昌盛。塞戏成了汉宫庭常设的游戏项目,并专门设立“棋待诏” 的官。《汉书、香丘寿王传》:“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诏。”吾丘寿王是迄今所知历史上最早的棋待诏。而围棋的棋待诏据《西阳杂俎》记载,至唐玄宗(685-762)时才有了棋待诏王积薪。吾丘寿王、梁冀等都是史籍上记载的优秀格五棋手。《后汉 书·梁冀传》载梁冀“普格五”。

  东汉边韶作《塞赋》咏塞戏云:“始作塞者,其明哲乎。故其用物也约,其为乐也大。犹土鼓块木包,空桑之瑟,质朴之化,上古所耽也。然本其规模,制作有式:四道交正,时之则也;棋有十二,津吕极也;人操厥半,六交列也;赤白色者,分阴阳也;乍亡乍存,象日月也;行必 正直,会道中也;趋隅防折,礼之容也;迭往迭来,刚柔通也;周则夏始,乾行健也;局平以正,坤德顺也。然则塞之为义,盛矣大矣,广矣博矣。质象于天,阴阳在焉;取则于地,刚柔分焉;施于人位,仁义载焉。考之古今,王霸备焉;览其成败,为法式焉。”

  这种咏物赋的产生反映了汉代塞戏的盛行和汉宫庭的重视。

  西汉墓葬中出土这两种稍有不同形制的塞戏棋局。湖北云梦和广西西林县西汉墓中出土的塞戏棋局,与博局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无博箸。而甘肃省武威县唐咀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确塞戏,棋盘为黑彩底,棋局给白色规矩形图案,与博棋局图案稍有不同,出土的塞戏棋于,刻有龙虎两种图纹。

  汉至魏晋时期,我国的艺苑里先后还出现了“弹棋”、“樗蒲”、“波罗塞戏——双陆”等数种博戏,因其形制不隶属于我国象棋的范畴,缺乏现代人所认定的棋类概念,不再缀述。

据我国古代传说,象棋是舜发明的。舜的弟弟象很坏,好几次想害死舜(《孟
子》中曾有记载)。后来舜把他幽禁起来,又怕他寂寞,就制了象棋给他做文娱活
动。象棋的“象”字,就代表舜的弟弟。这传说已证明不可信,但据常任侠先生根
据王国维氏的一些考据而推断,从这个传说中可以推想到象棋传人我国的路线,他
认为象并不是舜的亲弟弟,而是我国以南产象地区(如缅甸等地)的领袖。象与舜
曾结成兄弟同盟而战胜其他民族,但后来两人又发生冲突。很可能.象棋是从印度
经过泰、缅等地而传人中国。近年来华南象棋名手辈出,人才之盛似居全国第一,
这虽与象棋先到华南没有什么关系,但在千余年前,华南人就比中原人士先学会象
棋,现在想来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据晏殊所写的《类要》中说,象棋是在三国魏黄初年问(曹丕与诸葛亮的时代
)流入中国的。

  现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咏象棋的诗说;
”大都博弃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中军八
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揪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他诗中还没提
到炮,炮这兵种,是最后加入的,当然是要在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器之后,才反映
在象棋上。

  印度原来的象棋由四个人下,好像打麻将一般,每人要先掷骰子,凭点数来下
棋。被将死的一家退出战局,残存的棋子都归战胜者俘虏,俘虏降一级使用。四家
淘汰为两家后,两家再决胜负。宋司马光曾创七国棋,七个人可以合纵连横,战胜
者兼并俘虏,增加自己实力。现在日本的“将棋”俘虏了对方的棋子也可供自己使
用,这些规矩都源自印度象棋。在军事上,利用敌人的俘虏,那么中国象棋与国际
象棋是比较人道主义些吧。

  流行在欧美的国际象棋与印度象棋相同的一点,是都有六十四个方格,棋子放
在格子中间。中国人却想到了一个聪明办法,棋子不放在格子之中而放在线路交叉
的地方,这样棋盘只增加一条线而位置却从六十四增为九十,我想这或许是从围棋
得到的灵感,因为围棋子是放在线路交叉处,而象棋盘又刚巧是围棋盘格数的四分
之一。

  印度象棋传到欧洲后,名称上作了一些改变,如士变为后、象变为主教(俄国
不变)、车变为炮台(或船),皇后本来威力极小,但欧洲把她改为纵横斜飞无敌
,远胜于车。或者,这与欧洲人“女人第一”的观念有关也说不定。

  朝鲜棋是从中国象棋中变化出来的。据说在朝鲜战争时,美国的狄安将军被俘
,后来就学会了这种棋,在被俘期间天天与看守他的人下棋消遣。

  此外有马来棋、缅甸棋、逞罗棋、现代印度棋(共有三种),虽然大致相同,
但也有相异之处。

  法国人布阿叶写了一篇谈象棋的文章,他说,欧美一般人虽然以为国际象棋具
有世界性,其实它盛行的地带只占世界人口百分之四十,中国会下象棋的人,或许
比全世界下国际象棋的人还要多些。

中国象棋有一种说法说是韩信发明的。

中国人 可能韩信吧